澳門回歸日
澳門回歸日
澳門回歸日,也稱澳門回歸節是每年的12月20日。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零時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奏響雄壯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獵獵飄揚。至此,中葡兩國政府完成了澳門政權的交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宣布了澳門進入新紀元,澳門的發展進入新時代,中葡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兩國的友好合作將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
每年12月20日為澳門回歸日,也是澳門回歸節,都要舉行紀念活動;每逢5周年也是新任特首宣誓就職的日子。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本名為濠鏡、濠鏡澳,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牡蠣),蚝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蚝鏡。
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天后(娘媽),傳說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然颳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后,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澳門原屬於廣東省香山縣(今珠海市),由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組成。總面積29.2平方公里。
1535年葡萄牙人賄賂澳門官吏,取得停靠碼頭、進行貿易的權利。
1535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漬貨物,強行上岸租占,並通過賄賂當地中國官員於1557年正式在澳門定居,同年開始使用澳門名稱。
1848年後,葡萄牙殖民者相繼佔領了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葡萄牙殖民者在《中葡會議草約》中塞進了“葡國永駐管理澳門”的字樣。同年12月,清政府與葡簽訂的《和好通商條約》中再次確認《草約》中有關澳門的提法。1928年4月,中國政府通知葡萄牙終止《和好通商條約》。
澳門大堂區
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門問題舉行首輪會談。
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這是繼1984年中英兩國圓滿解決香港問題之後,中國當代史上又一件政治大事。中國政府按照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成功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在完成祖國統一的大業中取得的重大進展。“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實踐,已經並將繼續為我們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發揮重要的示範作用。
澳門自1999年12月20日回歸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
花地瑪堂區
位於半島北部,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該區包括青洲、台山、馬場、黑沙環、望廈、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為填海所得,大規模的填海拓地工程仍然進行。南面以美副把大馬路與聖安多尼堂區和望德堂區相鄰,北面與珠海市的拱北接壤。這個地區過去一直是澳門的郊區,以農牧業為主,平民房屋也集中於此。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澳門經濟的起飛,該區域也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主要行業有紡織、制衣、塑膠、玩具、皮革、電子、電力等。
澳門聖安多尼堂區
位於半島西部,北接花地瑪堂區,南連大堂區,東鄰望德堂區,西臨內港。面積1.1平方千米(佔半島16.4%),人口僅次於花地瑪堂區,人口密度則為全澳之冠,每平方千米高達10萬人。包括沙崗、新橋、沙梨頭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白鴿巢公園均在此區內。本區是澳門主要商住區和傳統工業區,但工業場所混雜於商住區內。1989年本區工業場所佔全澳36%,僅次於花地瑪堂區,但是企業規模較小、工藝及設備比較落後。主要行業有造船、機器製造、食品加工、紡織、制衣等。
望德堂區
位於半島中部偏東,被花地瑪堂區、聖安多尼堂區和大堂區包圍,包括荷蘭園、塔石和東望洋山。面積最小,只有0.6平方千米(僅佔半島9%),而且約有1/3面積為東望洋山所佔。人口約3.26萬,人口密度僅次於聖安多尼堂區,居全澳第2位,每平方千米達54370人。本區南部主要為商住區,中部為居住區,北部和東部是較高級住宅區,矗立著一些高層大廈。很少工業場所分佈在本區工業場所很少。
大堂區
主要位於半島東南部,但有一狹長地帶沿新馬路和草堆街之間延伸至半島西岸。面積僅次於花地瑪堂區,達1.4平方千米。人口則為各區中最少的,僅約2.9萬人,所以人口密度也為5個區中最小的,每平方千米只有20881人。大部分土地為填海所得。本區是澳門地區的經濟中心。東部是澳門歷史最久、仍是最熱鬧繁榮的商業區,包括新馬路、營地大街、草堆街、十月初五街等。中南部是迅速崛起的南灣中心商業區。
風順堂區
位於半島西南段,三面環水,北鄰大堂區。面積為0.9平方千米,人口4.56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0904人。本區是澳門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北面沿新馬路及其南側街道是與大堂區相連的繁榮商業區的一部分。東岸是貨運碼頭帶,南段有澳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往內是作為舊海岸的河邊新街,過去一直是漁船主要停泊地,因此魚欄、海產品、船具和漁具供應店不少。再往內直至下環街之間是澳門第一批填海區之一,是個古老的工商業與居住混雜區。南部是西望洋山和媽閣山,風光優美,山坡建有不少風格各異的別墅,是澳門的高級住宅區。東岸瀕臨南灣和西灣,堤岸是榕蔭大道,向來是遊人的好去處。南灣正在進行大規模填海圍湖工程,建成后是一個旅遊區和高級商住區。東北部是澳督府、政府合署、市政廳等政府首腦機構所在地,可以說是澳門的行政中心。
1999年12月20日零時,澳門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澳門回歸祖國。
回歸日期的確定過程
澳門行政區區旗
收回澳門的時間,中方雖曾有過早於香港、與香港同時、晚於香港三種考慮,但前提是在20世紀之內,也就是說,最晚也不遲於1999年。談判中,中方立場趨於一致,傾向在香港回歸后的1998年收回澳門。葡方出於自身的利益或者面子問題,希望越晚越好,其提出的一個理由是要給澳門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期。
就在1986年6月30日中葡第一輪會談前,葡國就不斷有官員放出試探性氣球,暗示葡萄牙不會把澳門拱手相讓,而會討價還價,以使澳門保留“葡韻”,長期充當葡文化在東方的橋頭堡。
第一輪談判的氣氛融洽友好。第二輪談判遭遇歸還的時間等實質問題,分歧陡現。中方堅持在本世紀末以前收回澳門,葡方則稱,香港1997年交接是因為租借“新界”的條約屆時到期,澳門不存在這一問題,最好在2007年或2003年歸還。如果能安排在2003年葡登陸澳門450周年歸還,更有“紀念意義”。
接下來舉行的第三輪談判有進展,雙方在一些實際問題上取得廣泛一致,但歸還時間問題分歧仍大,形成僵局。葡萄牙國內的一些報紙紛紛發表文章,主張2007年或2003年歸還澳門,甚至有人提出2017年再還,鼓噪“越晚移交越好”。
關鍵時刻,一直關注談判進程的小平同志再次發出重要指示:澳門問題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決不能把殖民主義尾巴拖到下一個世紀。
為打破僵局,1986年11月,時任外交部副部長、中方談判團團長的周南飛抵里斯本,與葡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雙方就澳門回歸的時間展開激烈爭論。周南一改昔日的豪爽健談,以“疲倦”為由取消了原定的一些參訪活動,匆匆回國。在離開里斯本機場時,周南表示:“在本世紀末以前完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大業,是億萬中國人民的意願,也是中國政府的決心。”
同年12月的最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談話,鄭重指出:“在2000年前收回澳門,是中國政府和包括澳門同胞在內的十億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定立場和強烈願望,任何超越2000年後交還澳門的主張,都是不能接受的。”
中方的這些措辭強硬的表態,引起葡萄牙方面的高度重視,實際上也堵死了任何延期交還的企圖。孰料,這時發生了耐人尋味的“秘密協議失蹤事件”。葡國總理等人聲稱1979年中葡建交時的秘密協議不見了,澳門總督也附和說從來沒有看過這份文件。經過一陣折騰,文件找到了,同時傳來葡方從原定立場後退的消息。
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召開所有領導人出席的國務會議,經四個多小時激烈辯論,最終原則上同意在1999年把澳門的治權交還中國。中葡談判“柳暗花明”,進入最後一輪。
“這時,葡方向我們提出,希望在1999年的最後一天即12月31日交還澳門。我方就表示,這太靠近新年了,何況在香港、澳門,當地居民都有過聖誕節的習慣,葡萄牙國內不是也過聖誕節嗎?政權交接還是與聖誕節和新年的假期錯開來為好。就這樣,為了讓澳門同胞過一個安安穩穩的假期,葡方最後同意了我們的主張:中國政府在聖誕節前的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周南感慨地說:“澳門回歸是中華民族的大事、盛事,它會徹底結束外國人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管治的屈辱史,標誌著祖國統一大業邁出堅實的第二步。是澳門回歸這一重要事件賦予了1999年12月20日以豐富的內涵,使得一個本來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輝,永載史冊。”
2019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
11月25日,澳門特區政府推出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專題網站,集中發布特區政府相關慶祝活動信息和有關澳門回歸以來的發展情況。專題網站提供中、葡、英三種語言,設置的“活動”欄目將對外公布多項特區成立20周年的相關慶祝活動,包括最新的新聞消息、圖片、視頻、直播等,供市民和遊客瀏覽。專題網站提供了特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我們的20年》圖冊。圖冊是每十年回歸大慶的系列特刊,記錄澳門特區發展歷程,從居民視角捕捉澳門變化,揭示澳門新時代的特徵,講述澳門和澳門人的故事。
12月8日下午,在澳門舉行“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團體與澳門的藝術家們共同參與,歡慶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本次大巡遊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主題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參加的藝術團體來自烏克蘭、波蘭、義大利等16個“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澳門的巡遊團隊也根據“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文化特色或故事創作表演內容。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習近平將赴澳門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並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華網開設專網,策劃並組織報道活動。
2014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
2014年12月20日上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在中央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必將譜寫出新的精彩篇章,澳門這朵祖國的美麗蓮花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更加迷人的色彩。99時30分,慶祝大會暨就職典禮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習近平走上主席台監誓。崔世安首先宣誓就職,他面對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舉起右手,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的誓詞莊嚴宣誓。
澳門望德堂區
澳門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10周年。12月20日上午八點整,澳門特區政府在金蓮花廣場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澳門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升旗禮。參加此次升旗儀式的主要嘉賓包括:卸任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何厚鏵,澳門立法會主席、中聯辦主席白志健等,澳門各界人士300多人出席了升旗儀式。
7時58分,由治安警察隊組成的護旗隊員分別手捧國旗和特區區旗,健步走進廣場,兩支英姿颯爽的特警小隊分列護衛在旗杆兩側。
8時整,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翠綠的澳門特區區旗,在警察銀樂隊奏響的雄壯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在冬日的晨光中,國旗和區旗迎風飄揚,與金燦燦的“盛世蓮花”互相輝映。
回歸祖國10周年之際的澳門,到處喜氣洋洋、生機勃勃,人們用各種方式熱烈慶祝澳門回歸10周年,表達對祖國的深情摯愛,表達對澳門輝煌成就的由衷讚歎。回顧濠江盛世十年慶典,依然如此激動人心。
2004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
2004年12月20日上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二屆政府就職典禮在澳門文化中心隆重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的陪同下到達慶典現場,慶典在嘉賓們的掌聲中結束。接下來,第二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了帷幕。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二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以及其他特區政府高級官員們在胡錦濤主席的監督下宣誓就職。宣誓儀式結束后,行政長官何厚鏵發表演說,回顧了澳門在過去五年中的發展。隨後,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胡錦濤主席上台發表了重要講話,肯定了澳門回歸五年來取得的成績,對澳門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希望,同時也表達了對澳門的祝福。
為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由澳門金融管理局在海內外首次發行的四種面額為2000元、1000元、200元和100元的銀質紀念幣於2004年12月16日在北京民族飯店首次展出。首批紀念幣於12月20日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西安、太原等城市上市。
澳門位於珠江口岸,島和路環島。澳門交通便利,氣候宜人,古迹眾多,是工業、旅遊、博彩業、建築業發達的自由貿易港。澳門自古被人們稱作“蓮花寶地”,澳門人熱愛蓮花。
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合共存的地方。
澳門位於我國廣東省珠江口西側,北以關閘為界,與珠海經濟特區的拱北接壤,東隔伶仃洋,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連磨刀門,和珠海市的灣仔、橫琴島隔水相對。
澳門距中山市(石岐)40千米,東北距廣州市145千米,東距香港61千米,西面隔江與珠海市灣仔鎮相望。地處東經113°34'47"~113°35'20",北緯22°6'40"~22°13'1"(以東望洋山燈塔為準)。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
澳門半島為一條狹長的地帶,形狀像是一隻靴子,南北長約4千米,東西最寬約為1.8千米,面積9.1平方千米。半島自東北向西南傾斜,與華南沿岸山脈震蕩走向相同。東北端以寬約240米的陸地與珠海市相連。長軸線從東北的關閘至西南的半圓形地(媽閣嘴)長約4千米,西北-東南走向的短軸線則從沙梨頭海邊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區東南角長約2.5千米。半島上有蓮花山、東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媽閣山等山脈,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半島上除了連島沙洲和附屬堆積地區比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半島的東西兩岸地形各不相同,東岸面對大海是外港,風浪較大,因海水侵蝕有不少海崖和海穴,主要有港澳碼頭;西岸岸線較平直,面臨內河是內港,受西江影響而沉積淤塞,沿岸有20多個碼頭,主要是貨運及內河客運;南環海岸海水較深,堤岸迂迴,建有兩座通向凼仔的跨海大橋,東北方部分地區則已填築成地。
凼仔島的山脈主要由花崗岩構成,為東北至西南走向,並支配全島丘陵呈起伏狀。其中最高的是大凼(雞頸山),海拔159.1米。全島原為大凼仔和小凼仔2個小島組成,后因河海沖積被連島沙洲連接起來。凼仔島的西北岸海水較淺。
路環島的地勢為全澳最高,全島丘陵起伏,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山岩性質以花崗岩與火山岩為主。疊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環島的最高點,也是全澳最高的山峰。因為路環離華南海岸較遠,堆積較凼仔稍緩,沿岸海水較深,北岸為峭崖,南部西向海洋,海岬和海灘相間。
澳門的海岸線長937.5千米,屬於比較曲折的華南港灣地形,可供船隻泊的海灣很多,數百年前曾繁盛一時。但由於澳門位處珠江口外緣西側與磨刀門口灣之間,深受珠江口淤泥及磨刀門沖積扇的影響。澳門除了九澳灣、竹灣、黑沙灣外,其他港灣或是開闢為港口碼頭,或是因為淤泥堆積或填海已消失殆盡,所留下的不過只是一個歷史名詞而已。
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低緯,又位於海岸地區,深受海洋和季風影響,因此,澳門的氣候具有溫暖、多雨、濕熱和乾濕季明顯等特點,屬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主要分冬夏兩季,春秋短暫而不明顯。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次年2月為冬季。夏熱多雨,冬稍乾冷,春溫多霧,秋日晴朗。全年1月最冷,平均氣溫14.6℃,最低氣溫仍在5℃以上;7月最熱,平均氣溫28.5℃,最熱可達32℃。
澳門年平均降雨量為2013毫米,雨量充沛,是華南沿海地區降雨量較多地區之一。4~10月為雨季,5月降雨量最多。雨季期間常出現強大的暴雨。由於多雨近海,澳門的濕度較高,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5%。每年的2~5月為全年最潮濕的季節。當天氣出現返潮時,相對濕度幾乎達到100%的飽和濕度。
澳門還是一個典型多風的地區,風向隨季節的變化變化,常年盛行東北風和東南風,其次是西北風。冬季主要為北風,夏季主要為西南風。澳門的平均風速較大,年平均風速為3.5米/秒(三級風力)。每年的7~10月為颱風季節,常常出現颱風,造成不少財物損失甚至人命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