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鎮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轄鎮

回春鎮位於儀隴縣城北部,距縣城57公里。東臨中壩鄉,南連土門鎮,西靠閬中市寶台鎮,北接大儀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為主,多頁岩丘陵。土壤以水稻土,紅石穀子分佈最廣,面積最大。全鎮幅員面積41.1平方千米,轄12個村,1個城鎮社區,3個農村社區,170個社,人均耕地0.6畝。常住人口12131人(2020年)。

歷史沿革


清稱來龍場,后改為回龍場;
1950年建回龍鄉
1958建回龍公社;
1966年易名紅旗公社
1971年複名回龍公社;
1980年更名回春公社;
1983年改為回春鄉;
1992年來蘇鄉併入,建立回春鎮。

名稱來歷

原名回龍鄉。1980年因同名改為回春鄉(取大地回春之意),來蘇鄉(1992年撤鄉並鎮)併入后改為回春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位於東經106°15'23"~106°24'14",北緯31°11'32"~31°20'01"。地處儀隴縣西部,東與中壩鄉接壤,東南與土
回春鎮
回春鎮
門鎮為鄰,西連南部縣長坪鎮,北接大儀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1號,電話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612。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總面積41.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9.91平方千米,水域1.1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1.73人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低山深丘,地勢略為西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點海拔鮮家坪海拔762米,最低點羅家溝海拔589米。

水文

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僅有1條小溪。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雷擊等。暴雨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1年6月10日,沖毀房屋101間,損毀糧食作物220畝,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主要礦藏為磚用頁岩。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23個村民委員會(青龍、東山、勞動、生產、印金山、鮮家坪、胡家溝、桅杆坡、貓兒溝、火光、戴花山、大灣、瓦窯坪、金鼓包、曹家山、羅家溝、閬儀橋、大華、青苔、梁家山、老木埡、高壁山、新繁)、1個城鎮社區(回龍社區)和兩個農村社區(龍山來蘇)。
2020年4月,儀隴縣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回春鎮轄12個村民委員會(青龍、東山、勞動、生產、鮮家坪、胡家溝、火光、金鼓包、羅家溝、大華、青苔、老木埡)、1個城鎮社區(回龍社區)和3個農村社區(龍山農村社區、來蘇農村社區、閬儀橋農村社區)。
調整設置情況:
1.瓦窯坪村、閬儀橋農村社區合併,設閬儀橋農村社區,辦公陣地為原閬儀橋農村社區活動室
2.曹家山村、來蘇農村社區合併,設來蘇農村社區,辦公陣地為原來蘇農村社區活動室
3.火光村、大灣村合併,設火光村,辦公陣地為原火光村活動室
4.胡家溝村、桅杆坡村合併,設胡家溝村,辦公陣地為原桅杆坡村活動室
5.貓兒溝村、青苔村合併,設青苔村,辦公陣地為原青苔村活動室
6.梁家山村、大華村合併,設大華村,辦公陣地為原大華村活動室
7.戴花山村、老木埡村合併,設老木埡村,辦公陣地為原老木埡村活動室
8.印金山村、生產村合併,設生產村,辦公陣地為原生產村活動室
9.新繁村、高壁山村、金鼓包村合併,設金鼓包村,辦公陣地為原金鼓包村活動室
保留設置情況:
10龍山農村社區,辦公陣地為龍山農村社區活動室
11青龍村,辦公陣地為青龍村活動室
12勞動村,辦公陣地為勞動村活動室
13鮮家坪村,辦公陣地為鮮家坪村活動室
14羅家溝村,辦公陣地為羅家溝村活動室
15東山村,辦公陣地為東山村活動室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47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13人,城鎮化率31.9%。另有流動人口5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079人,佔48.84%;女性12652人,佔51.16%;14歲以下4202人,佔17%;15~64歲17929人,佔72.5%;65歲以上2598人,佔10.5%。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3‰,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2.6‰。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991
8270
7721
家庭戶戶數4278
家庭戶總人口(總)15942
家庭戶男8223
家庭戶女7719
0-14歲(總)4178
0-14歲男2365
0-14歲女1813
15-64歲(總)10697
15-64歲男5335
15-64歲女5362
65歲及以上(總)1116
65歲及以上男570
65歲及以上女54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5766
總人口17886人(2017)。
2021年7月,儀隴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回春鎮常住人口12131人。

經濟


農業

耕地總面積為1.48萬畝,人均0.63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4546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2%。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豬、兔、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496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7%。擁有工業企業9家,職工10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5萬元,比上年增長0.7%。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238個,職工267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額256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成交額40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為84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14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625萬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7102萬元。

交通


境內有鄉道公路2條。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73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1所、小學3所、初中1所,在校學生共1077人,專任教師109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室25處,各類圖書室26個,藏書10萬餘冊。

廣播電視

有鎮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用戶5710戶,入戶率9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醫療機構2個,門診部(所)個;有床位3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2張。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2011完成診療8324人次,25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戶,人數86人,支出17.99萬元,月人均17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87戶,人數1157人,支出92.9萬元,月人均66.9元;醫療救助36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5人次,共支出49.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萬元。社會福利費28.5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7人。社區服務機構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66.5萬元;基金支出239.9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萬人,參保率52%。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電信服務網點4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設施
2011年末有水庫4座,山平塘410口,蓄水池1003口,年蓄水量314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4萬畝;有集中供水站2處,衛生井350口,解決了1.5萬人的飲用水困難。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交通
2005年建成回春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25班次,日均客量500餘人次。
給排水
1998年建成回春供水站,年供水7.49萬立方米。
供電
有供電所1個。通電率100%,年用電量778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10年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250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10個,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