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崗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

龍崗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東鄰坪山區,南連羅湖區、鹽田區,西接龍華區,北靠惠州市、東莞市。轄區總面積388.21平方公里,下轄平湖、坂田、布吉、南灣、橫崗、龍城、龍崗、坪地、吉華、園山、寶龍11個街道,111個社區。龍崗距香港30公里,距廣州150公里,位於深莞惠城市圈幾何中心,是深圳輻射粵東粵北地區的“橋頭堡”。

龍崗的原住民主要包括客家人和廣府人。龍崗是客家人之鄉,客家人占戶籍人口的90%。客家文化是“龍崗的根”,與廣府文化、福佬文化乃至海外僑胞帶來的西洋文化等在龍崗大地上並存、融合、繁榮,留下了大量具有一方特色的歷史建築、舊址遺跡和文化習俗。被譽為“珠三角客家之都”。龍崗處於廣府、客家文化交界地帶,現有的鶴湖新居、茂盛世居、官新合圍屋等202處不可移動文物多為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遺址、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龍崗區名列“2017年中國工業百強區”第二名。

歷史沿革


風景
風景
今龍崗區地域,夏、商、周三代為百越地,秦屬南海郡番禺縣、博羅縣。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屬東官郡寶安縣和博羅縣。
南朝梁天監六年(507年),屬東莞郡寶安縣和梁化郡欣樂縣。
陳禎明三年(589年),屬東官郡寶安縣和梁化郡歸善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屬廣州總管府寶安縣和循州歸善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南海郡寶安縣和龍川郡歸善縣。
唐至德二年(757年),屬廣州都督府東莞縣和循州歸善縣。
北宋開寶六年(973年),屬廣州中都府東莞縣和禎州歸善縣。
元朝,屬廣州路東莞縣和惠州路歸善縣。
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廣州府新安縣和惠州府歸善縣。民國元年(1912年),屬廣州都督府新安縣和惠陽縣。
民國3年1月,龍崗分屬寶安縣和惠陽縣。建國后至1958年10月,沿襲舊制。1958年11月,龍崗、坪山、大鵬等地由惠陽縣劃歸寶安縣管轄。
龍崗區域1979年3月前屬寶安縣管轄。1979年3月撤銷寶安縣建制,在原寶安縣的基礎上建立深圳市,龍崗區域隸屬深圳市管轄;1980年8月建立深圳經濟特區,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制,龍崗區域隸屬深圳市寶安縣管轄。
1980年8月建立深圳經濟特區。
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寶安縣建制,成立龍崗區和寶安區,直屬深圳市管轄;1993年1月1日深圳市龍崗區掛牌成立。
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寶安縣建制,成立龍崗區和寶安區,直屬深圳市管轄;1993年1月1日深圳市龍崗區掛牌成立。
1993年1月1日深圳市龍崗區掛牌成立。原寶安縣東部的布吉、平湖、橫崗、龍崗、坪地、坪山、坑梓、葵涌、大鵬、南澳等10鎮劃歸龍崗區管轄。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複以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坪山新區區域範圍)設立坪山區。

地理環境


位置

風景
風景
龍崗區位於深圳市東北部,東臨坪山區,遠眺大亞灣大鵬灣,南接羅湖區、鹽田區,西連龍華區,北通惠州市東莞市,是深圳通往福建、惠州汕頭等地的必經之路。

氣候

大運廣場
大運廣場
龍崗區氣候宜人,四季溫和,陽光充沛,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3°C,最高氣溫37°C,最低氣溫1.4°C,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40天,無霜期為335天。

地貌

龍崗區自然環境優越,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地勢屬低山丘陵濱海區。
龍崗區依山傍海,海岸線長達133公里,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區內入選國家地質公園的大鵬半島海灘。

水文

龍崗區河涌縱橫,山塘水庫眾多,水資源十分豐富。河涌主要有龍崗河、坪山河、葵涌河、五母河、新大河、鵬城河、東涌河、沙灣河、布吉河等50多條。龍崗河和坪山河流域有大片地勢平坦肥沃的川地,是龍崗區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區。境內有山塘水庫266座,總蓄水量1.5815億立方米。主要有甘坑水庫、赤坳水庫、十坳水庫、官井頭水庫、大山陂水庫、松子坑水庫和黃洞水庫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龍崗區土地面積占深圳市總面積的43%,可建設用地331平方公里,已建成區200多平方公里,剩餘可建設用地130多平方公里,其中坪山新區約60平方公里,開發強度僅為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生物資源

龍崗區森林覆蓋率為50.2%,水源涵養林面積達2.9萬公頃。區內有5個森林公園,其中海拔867米的七娘山是深圳市著名的郊野公園。入選國家地質公園的大鵬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30多公里,擁有21處沙灘,18個海角,半島上山巒林立,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半島生態資源保護完好,絕大部分處於半開發或未開發狀態,島上有植物1500多種、鳥類230多種、獸類37種、兩棲類18種、爬行類40多種。

行政區劃


2000年至2002年,龍崗區轄10個鎮(龍崗、坑梓、坪山、橫崗、布吉、葵涌、大鵬、南澳、平湖、坪地),90個村委會、23個居委會。
2003年11月26日,龍崗區撤銷龍崗鎮改設兩個街道辦。龍崗、龍城兩個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在2004年1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新設立的龍崗街道轄區總面積約64.12平方千米,管轄新生、盛平、南聯、南約、同樂、龍東、龍崗7個村委會和龍崗、平南2個社區,辦公地點在原龍崗鎮政府。新設立的龍城街道轄區總面積約61.14平方千米,管轄原龍崗鎮愛聯、回龍埔、龍西、五聯4個村委會和盛平村的荔枝園村民小組,及龍崗鎮代管的紫薇、天健、愉園3個社區。
至2005年12月31日,龍崗區轄11個街道,龍崗、龍城、坑梓、坪山、橫崗、布吉、葵涌、大鵬、南澳、平湖、坪地。
2006年,布吉街道一分為三:布吉、坂田、南灣3個街道辦事處。原布吉街道總面積84.12平方千米,常住,半年以上人口10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83萬人,轄34個社區居委。4月29日,布吉、坂田、南灣3個街道正式掛牌成立。
2010年5月31日,國務院正式決定將深圳特區的版圖擴大至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包括光明新區和坪山新區被划入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版圖。
2010年,龍崗區轄13個街道,龍崗、龍城、坑梓、坪山、橫崗、布吉、葵涌、大鵬、南澳、平湖、坪地、坂田、南灣。
據龍崗政府在線2018年07月26日顯示,龍崗區下轄平湖、坂田、布吉、南灣、橫崗、龍城、龍崗、坪地、吉華、園山、寶龍11個街道,111個社區。
街道社區
龍城街道愛聯、龍西、五聯、回龍埔、紫薇、天健、愉園7個社區
龍崗街道新生、龍崗、南約、同樂、龍東、南聯、盛平、龍崗墟、平南9個社區
平湖街道平湖、良安田、新南、新木、山廈、鵝公嶺、平湖、白泥坑、輔城坳、上木古10個社區
布吉街道布吉、長龍、龍嶺、沙灣、德興、南龍、龍珠、麗湖、國展、茂業、四季花城、中海怡翠、東方半島、布吉村、水徑、上李朗、下李朗、甘坑、坂田、崗頭、雪象、丹竹頭、南嶺、吉廈、沙塘布、樟樹布、廈村、三聯、鳳凰、羅崗30個社區
橫崗街道松柏、華僑新村、保安、四聯、西坑、安良、六約、大康、黃閣坑、橫崗村、荷坳、華樂、銀荷13個社區
坪地街道圩鎮、怡心、坪西、坪東、中心、六聯、年豐、四方埔8個社區
坪山街道轄坪山、金龜、馬巒、江嶺、坪環、六聯、碧嶺、湯坑、石井、田頭、田心、竹坑、沙坣、南布、沙湖15個社區
坑梓街道坑梓、龍坑、秀新、龍田、金沙、沙田6個社區
葵涌街道葵涌、葵涌村、三溪、高源、土洋、溪涌、壩光、官湖、葵豐9個社區
大鵬街道大鵬、鵬城、嶺澳、水頭、布新、王母、下沙7個社區
南澳街道南澳、南漁、東漁、東農、南農、水頭、新大、東涌、西涌9個社區

人口民族


2009年,龍崗區總人口450萬,坪山新區管理人口73萬,其中戶籍人口37.8萬,坪山新區戶籍人口3.8萬。龍崗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人占戶籍人口的90%,海外僑胞約10萬人,分佈在海外37個國家和地區;港澳同胞約10萬人。
2012年末,龍崗區常住人口205.77萬人,比上年增長0.9%。其中戶籍人口39.66萬人,非戶籍人口166.11萬人。
2016年末,全區常住人口214.38萬人(不含大鵬新區和坪山區),比上年增長4.5%。其中,戶籍人口54.06萬人,比上年增長13.3%;非戶籍人口160.32萬人,增長1.8%。
截至2019年末,全區常住人口250.86萬人,增長5.1%。其中,常住戶籍人口83.80萬人,增長15.1%,戶籍人口中超過80%是客家人;常住非戶籍人口167.06萬人,增長0.7%。
2019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4871.71元,增長8.9%;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548.41元,增長7.5%;恩格爾係數為30.2%。
截至2019年末,全區居民登記失業人數為2454人,增長39.4%。職業技能培訓人數為39862人,增長1.6%;技能鑒定考核人數為1861人,增長8.1%。

政治


區委

區委書記:張勇
副書記:戴斌、龔祖兵
常委:趙嘉(女)、侯海、胡庚祥、劉智勇、谷更軍、馮志剛

人大

主任:陳少雄
副主任:楊欽星、劉曉傑(女)、郭雁通、楊錦科、李一堅、林建忠

政府

區長:戴斌
副區長:劉智勇、谷更軍、高旭敏、陳廣文、黃惠波、尚博英、林長平、鍾春平

政協

主席:吳書坤
副主席:臧動、馬明高、陳紅(女)、杜楚明、張靜(女)、徐向明(女)
秘書長:陳健彪

經濟


綜述

龍崗區是深圳市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位造業基地、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基地、物流產業基地以及金融產業基地。
2019年,龍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85.78億元,穩居全市第二,比2018年(下同)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0.83億元,增長59.6%;第二產業增加值3360.94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1324.02億元,增長3.8%。三次產業比例為0.02:71.73:28.26。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59.6%;工業增加值增長9.7%;建築業增加值增長11.0%;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6.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3.3%;金融業增加值下降1.2%;房地產業增加值下降6.2%;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6.8%。人均生產總值191452元,增長3.0%。
2019年,全區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269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7.4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1934.64億元,增長11.7%;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56.30億元,增長4.2%;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增加值467.74億元,增長11.7%;綠色低碳產業增加值114.19億元,增長0.5%;海洋經濟產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13.4%;新材料產業增加值101.62億元,增長30.4%;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16.64億元,增長25.1%。
2020年,龍崗區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疫情的衝擊下,主要經濟指標實現正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44.49億元,增長1.1%。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784.59億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額1321.84億元,同比基本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0.14億元,下降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0.43億元、增長11.6%。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政策措施,為企業減免稅費、社保、醫保等超100億元,減免租金4.6億元。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落實市“穩增長66條”“千百億”等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措施。出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計劃、優化營商環境三年方案、公共服務平台發展三年方案、支持新產品採購政策,打造全鏈條營商生態。全市首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鯤鵬產業聯盟、工業軟體聯盟落地。華南城獲批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單位”,龍崗跨境電商運營中心建成啟用。產業空間服務平台APP上線運行。建立重點企業及產業鏈掛點服務企業制度;打造“清單式”服務企業機制,走訪服務企業超6000家次。強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開展涉企聯合執法檢查297家。建成區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區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100%網上申辦、100%現場“一次辦理”。居2020胡潤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區域百強榜第二。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連續第三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榜首。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產教融合試驗區規劃建設加速推進。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431.79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83.5%。龍崗數字創意產業走廊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項目。眼鏡、珠寶、傢具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翠綠黃金獲得深圳唯一全球央行黃金熔鑄資質。集體經濟總資產增值9.2%。5G、AI等產業新增長點不斷湧現,大運AI小鎮一期動工,省5G產業園(龍崗分園)掛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19年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簽約項目全部落戶;2020年洽談簽約項目28個。瞄準重點產業鏈精準招商,開展網際網路招商,組織百家上市企業“走進龍崗”,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走出去”招商。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總投資額達628億元。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區蔬菜總產量1.30萬噸,增長18.9%;瓜果類總產量284噸,增長735.3%;生產鮮切花245萬枝,盆栽觀賞植物8.42萬盆;出售和自宰的活家禽2854隻,下降25.9%。

第二產業

2019年末,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80家(從2011年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888.62億元,增長10.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增加值增長10.9%;股份制經濟增長10.1%;港澳台、外商投資經濟增長12.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我區的支柱行業,2019年實現增加值2483.07億元,增長1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監測的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智能電視、眼鏡成鏡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增長幅度較大。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835.08億元,增長11.4%;利潤總額945.53億元,增長20.8%;勞動生產率49.26萬元/人,增長18.1%;成本費用利潤率10.56%,提高0.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9.61%,提高0.3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419.98%,提高43.69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金融業
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1%。集體經濟總資產增值6.7%,人均分紅增長15.4%。
商業
201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1.24億元,增長6.8%。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總額746.82億元,增長6.5%;住宿餐飲業零售總額74.42億元,增長9.4%。
稅收及財政
2019年,全區稅務部門組織收入687.20億元,下降0.03%,其中稅收收入646.38億元,下降3.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6.91億元,增長5.9%。
服務業
2019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其他服務業企業634家,實現營業收入608.32億元,增長4.5%。
固定資產
2019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7.6%(從2011年起,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範圍為500萬元及以上項目)。其中,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額增長22.8%;非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額增長12.5%。
對外經濟
2019年,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728.18億元,增長1.4%。其中,進口總額為1278.31億元,增長9.1%;出口總額為2449.86億元,下降2.2%。
2019年,全區外商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745家,下降69.1%;合同外資金額8.78億美元,下降52.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67億美元,下降28.0%。

文化


人文環境

龍崗的原住民主要包括客家人和廣府人,他們植根龍崗,營造家園,重視家訓家規、嚴肅家教家風,以此為精神動力推動家族乃至社會發展。
深圳龍崗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區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遷徙運動”中的一個典型。深圳客家有自己的特色,這跟它獨特的遷徙歷史、社區形成與發展歷史息息相關。清初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開始的“遷海復界”,是客家史上第四次大遷徙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開始全面“復界”,原居民遷回的極少,初時響應“招墾”的也不多。從方誌和族譜資料看,到康熙三十年後,遷來的人口才慢慢增多。“復界”之機,給了客家人在廣東沿海駐足發展的機會。深圳的客家,是“遷海復界”造成的疆域最清楚、人口最集中、發展最成功的新客家地區,因而成為客家第四次大遷徙運動中的一個“典型”,也是客家民系形成之後向外播遷發展的一個“典型”。
深圳龍崗客家在重視教育、大力發展本地農業的同時,也大力發展商業經濟。羅氏龍崗開山祖瑞鳳公在鶴湖村落戶之後,便開商鋪做生意,興建佔地兩萬一千平方米的大型圍堡“鶴湖新居”。
從整個龍崗、整個深圳客家來看,這種既重文教、又鼓勵經商的文化,對於歷來“重農抑商”的客家來說,是一種了不起的突破。也正是深圳客家最重要的文化特色,是深圳客家對傳統客家文化發展的最可寶貴的貢獻。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深圳客家能夠順利地接受開放改革的新思想,快步跟上時代潮流,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地區。
2020年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其中,深圳市龍崗區客家民俗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這也是龍崗區首家“國字型大小”的博物館。

方言俚語

《龍崗區志》
《龍崗區志》
龍崗屬於東部客家地區,本地方言主要是客家語,為更好地傳承本土方言,經龍崗區民政局批准於2018年10月11日成立了深圳市龍崗區客語流行音樂協會。
龍崗區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龍崗區境內的本地方言可分為兩種:一種屬客家方言,主要分佈在布吉、橫崗、龍崗、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鵬、南澳九鎮,是龍崗區原住民的主要語言;另一種是屬粵方言的圍頭話,僅在平湖鎮內部使用,且與客家方言並用。此外還有一種少數人內部兼講的“大鵬話”(亦稱大鵬軍話),主要分佈在大鵬所城等地。

歷史遺跡

龍崗處於廣府、客家文化交界地帶,現有的鶴湖新居、茂盛世居、官新合圍屋等202處不可移動文物多為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遺址、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對龍崗乃至深圳來說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
客家圍屋一覽表
客家圍屋一覽表
龍崗古建築多為客家圍屋、廣府圍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多為民國時期的炮樓院建築。龍崗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擁有客家民居300多處,鶴湖新居是全市現存客家建築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深港地區城堡式圍樓的典型代表,已闢為全國最大 的客家民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猛,全區有文化創意企業400多家,實現產值435億元,成功舉辦首次文化產業專題招商會;擁有大芬油畫村、坂田手造街、文博宮等12個文博會分會場,連續六年居全市之首。國際賽事雲集,成功舉辦ATP網球賽、WTA網球賽、亞洲杯女排賽、高爾夫歐巡深圳公開賽、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第31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國際總決賽等國際賽事和大型活動。
龍崗區歷史文化悠久,已發現的文物古迹多達400餘處。龍崗和龍華區、鹽田區一樣,是深圳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客家文化濃郁,所以“聚族而居”的客家圍屋(樓)便成了當地民居建築的主要形式。 龍崗客家圍屋的主要布局是前為月池(半圓形池塘)和禾坪(曬穀場),中心部位為“三堂(宗祠)兩橫”建 築,四角有碉樓,有的后圍中間還建有望樓(龍廳)等。這種帶月池、禾坪、圍屋、碉樓並且是宗祠與住宅合 一的城堡式客家圍,給人以氣勢雄偉、森嚴壁壘的感覺。全區現存客家圍屋(樓)300餘座,其中有4座屬省級 文物保護單位、2座屬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77座具有保存價值。
龍崗區內有以大鵬咸頭嶺遺址為代表的咸頭嶺文化,該遺址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發現的,是一處典型的沙丘遺址,出土的遺存有新石器時代和商時期的,其中新石器時代的遺存最為重要。根據碳十四測定的數據,該遺址應距今7000―6000年。發掘表明該遺址是當時規格很高的對周圍遺址有較強輻射力或者控制力的一個中心性聚落遺址,也是惟一一處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文化面貌的典型遺址,是環珠三角地區史前人類活動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鵬所城在600多年前的明清時期就是南中國海最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是深圳市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深圳被稱為鵬城就是源自這裡。龍崗區範圍內有300多處客家圍屋和客家村落。客家人是中國漢族的八大民系之一。在寬闊的龍崗土地上,留下了很多客家先民的足跡。鶴湖新居、大萬世居、龍田世居等300多處客家民居,其中佔地14432平方米的鶴湖新居,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客家民居,被譽為“客家民居建築藝術的結晶”。
“龍崗古墟”(當地俗稱老街),位於龍崗區龍崗街道龍崗墟社區,是深圳歷史上著名的幾大古墟之一。由於處於原惠陽、東莞、寶安三縣區域內的幾何中心,歷史上成為區域交通和商品交易中心。每逢墟日,周邊地區的人們前來趕墟。自一棵百年古榕自然四散開來,“三街六巷”中擠滿了趕墟的人們,十分熱鬧。曾經趕墟的經歷,已成為老人們永遠的記憶。
2003年龍崗區部分客家圍屋一覽表
圍屋名稱所在行政村或社區始建時間圍屋名稱所在行政村或社區始建時間
鶴湖新居南聯1817年茂盛世居四聯1851年
環水樓龍東1880年桐斌世居西坑
官新合盛平1821年東升大屋保安民國
西埔新居愛聯民國莘塘圍大康
七星世居五聯清末楊瑞瑤舊居西坑民國
玉湖世居龍西清末福田圍大康
升齊樓盛平民國大萬村大康
正埔嶺世居南聯1803年英福庵(唐圍)六約清末
陽和世居同樂1808年和悅世居橫崗1890年
田豐世居新生1662年羅氏宗祠保安
梅崗世居龍東1779年大福村保安
璇慶世居龍東民國西坑大圍西坑
大田世居龍東1825年大萬世居坪山1791年
積福世居南約民國沙坑世居碧嶺
龍和世居南聯1881年豐田世居田頭民初
風岡世居同樂清末曾氏宗祠江嶺
龍塘世居南聯1800年曾績世居碧玲
紫陽世居南聯民國穀倉世居夏陂
安貞堂龍崗1779年上村老屋田頭清末
秀挹晨恆南聯1823年田瑭世居田頭民初
沙井世居南聯1706年吉坑世居六聯1824年
新大坑龍東1825年樂淮堂坪東1457年
長隆世居金沙1794年西湖塘氏老圍坪東
秀嶺世居秀新1850年八角樓(八群堂)坪西1913年
洪圍老坑1691年瑞田世居六聯清末
新喬世居秀新1753年粦閣世居坪西1706年
龍田世居龍田1837年露瀼堂西方埔1777年
回龍世居金沙1848年泮浪世居坪西1769年
盤龍世居老坑1864年西湖塘新圍坪東清中期
青排世居金沙清中期鹿嶺世居碧嶺1932年
榮田世居金沙1908年城肚老圍秀新清初
沙梨園角樓秀新1930年李屋圍龍田清末
玉田世居沙田1920年坡頭下圍秀新民國
長田世居秀新清末橫排世居秀新民國
龍灣世居龍田1781年龍圍世居秀新1755年
黃氏圍老坑清晚期頤田世居沙田1909年
壽田世居沙田1901年鴻錫世居金沙1931年
昌記號金沙清末平湖大圍平湖宋末
松柏圍平湖清末福田世居三溪
長安世居三溪清中期鍾氏宅第大鵬清中期
王母圍王母清初水貝古村布心
沙崗圍西沖清中期

非遺項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龍崗區主要的文化資源之一。對它實施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任務,也是一個不斷探尋龍崗歷史、發掘城市文脈的過程。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其他傳統文化遺存豐富多彩、博大深厚,既是“老深圳”的驕傲,更是“新深圳”的財富。2005年,龍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積極組織開展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申報、保護及傳承工作。截止2019年,龍崗區已有34個代表性項目列入區級以上名錄,其中國家級1個(坂田永勝堂舞麒麟),省級6個(龍崗舞龍、龍城舞麒麟、平湖紙龍舞、張氏傳統燈籠製作技藝、甘坑客家涼帽製作技藝及坂田永勝堂麒麟舞),市級8個;省級代表性傳承4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8人。
坂田永勝堂舞麒麟是根據“麒麟永遠勝利”的意義而命名的,是坂田客家人的節日喜慶習俗,由坂田永勝堂舞麒麟的創始人熬頭四(花名)於1840年創編。主要在深圳龍崗區坂田街道、寶安區西鄉街道等地流傳,沿襲至今已有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傳承了十二代。
永勝堂舞麒麟主要包括麒麟舞和武術表演。麒麟舞主要是通過模擬貓、虎等動物搖頭、擺尾、嬉戲、玩耍的動作和情狀,並融合武術步法,表演麒麟出洞、嚼腳、弄麒麟尾、打瞌睡、擺青、踢青、采青、水仙花、十字清、鷯花園、麒麟翻王等套路;武術表演包括拳術、大刀、棍、鐵叉、內針、對打等表演。
從1841年開始,永勝堂舞麒麟受邀在各地進行表演。民國時期,永勝堂舞麒麟曾在香港地區進行表演,第七代傳承人劉兆光曾在香港開設武館,並傳授舞麒麟。

風景名勝

鶴湖新居
鶴湖新居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總佔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圍屋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整個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由內外兩圍相套而成,布局錯落有致,號稱“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是客家人開拓深圳東部地區的歷史見證,被譽為客家民居建築藝術的結晶,是新客家人的精神家園。經修復,已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大運中心
深圳大運中心是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場館,佔地13.7平方公里,是深圳重要的城市地標。大運中心包括主體育場、主體育館、游泳館、大運湖以及全民健身廣場、體育綜合服務區等體育設施,設有音樂噴泉和大型水上音樂舞台。“一場兩館”呈三角形分佈,中間由水面相連,頗似三塊水晶巨石,與周圍的山體、綠地配合,形成了獨特的“山水石”結構。
大運公園是大運會配套的大型體育生態公園,總佔地面積約4.18平方公里,以健康活力為主線,集紀念、休閑、運動、集會、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綠地。
甘坑客家小鎮
甘坑客家小鎮是華僑城集團打造的集深圳本土民俗、田園休閑、生態度假、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元複合型旅遊目的地,也是了解深圳原住民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2017年7月入選首批國家級文旅特色小鎮。
甘坑客家小鎮曾是客家人聚居地,古建眾多,依山傍水,房連巷通,錯落有致,猶如畫卷。有歷經120餘年滄桑的南香樓;有建於雍正年間的狀元府;有徽派風情建築群鳳凰谷;還有炮樓、碉樓、吊腳樓等別緻建築融于山水之中,與百年的客家老屋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載體。
2016年,華僑城集團投資500億元建設“華僑城甘坑新鎮”,屆時,甘坑客家小鎮將成為擁有六張國家級名片的特色小鎮,即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新興產業示範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特色小鎮。
深圳市文博宮
風景
風景
深圳市文博宮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西環路88號文博宮建築是國內跨越七個歷史朝代的建築融合體,秦漢和唐宋兩條購物街古韻悠長,彙集中華56個民族風情藝術品的明清大街。
大芬油畫村
大芬村是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下轄的一個村民小組,佔地面積0.4平方公里,該村原住居民300多人。1989年,香港畫商黃江來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學生和畫工進行油畫的創作、臨摹、收集和批量轉銷,由此將油畫這種特殊的產業帶進了大芬村。
龍城廣場
深圳龍城廣場位於深惠公路邊,龍崗區政府大樓正面。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是區政府投資興建的大型市政廣場,該廣場1997年6月建成。是全國第三、廣東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廣場。
大萬世居
大萬世居座落在深圳市龍崗區坪山街道大萬路33號坪壞社區西南的客家村,為古堡式客家圍龍屋建築。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佔地1.5萬平方米。圍牆上有走馬廊相通。圍龍屋大門向南,門樓上塑有“大萬世居”4個大字。
橫崗園山公園
園山風景區位於深圳市龍崗區橫崗東南部的惠鹽公路東側。景區佔地達10平方公里,以山巒起伏,溝谷彎延幽深,植被基本保留原自然生態,被譽為“都市的後花園”。
龍崗河
作為龍崗的“母親河”,龍崗河承載著兩岸居民不少的集體回憶。經過多年治理,減污截污、整飾兩岸、規劃景觀等工程建設,龍崗河龍園段景觀長廊逐漸形成。河水日益清澈,河岸蔥鬱的野菊花與火紅的勒杜鵑相輝映,多層次的綠化景觀以及設施給市民帶來了悠閑的氣氛,端午節賽龍舟這樣的傳統習俗,也因為水質的改善而重現龍崗河。
龍園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的園林式公園,位於龍崗街道,跨越龍崗河兩岸。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的龍園,集龍雕三萬八千餘個,在河水、綠樹、繁花的掩映下,用雕塑、繪畫和建築等不同形式,將中國數千年形成的千姿百態的龍形象置於其間,展現了中國龍的智慧結晶。
坂田手造街
坂田手造文化街商業面積27000餘平方米,整條街區分為國際、國粹、非遺、樂活和會議展覽中心五大功能區,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重要基地。手造街上的深圳旗袍館佔地近千平方米,內設旗袍史圖展示區、藏品展示區、旗袍體驗區等9個板塊,是深圳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旗袍藝術館。
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
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緊鄰龍崗體育中心,是龍崗區政府為主投資建設的公益性的公眾型高爾夫球場。球場依山而建,傍水而修,是典型的山地球場。球場佔地面積1000多畝,球道長度6888碼,為18洞72桿的國際標準球場。
深圳國際低碳城
深圳國際低碳城位於坪地街道,是中歐可持續城鎮化的合作旗艦項目,也是中國首個低碳發展的樣本。位於低碳城東北部的“中歐未來城”,被國家發改委授予“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示範區”稱號,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該項目將引入歐洲高科技產業集群,同時包含可持續城市化園區、生命科學園及產業4.0和生產中心三大區域。隨著每年的國際低碳論壇在這裡召開,這座深圳的未來生態之城已初露端倪,國家太空生態技術研究中心、中美低碳建築和社區創新實驗中心、分散式能源中心和中荷東部環保電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後落戶其中。
國際低碳城會展中心及周邊廣場、花園及觀景平台等已陸續建成並對外開放,整治一新的丁山河水清岸綠,成為低碳城內的一道亮麗風景,客家圍屋低碳社區,其功能設置更包括客家居住、文化展示、創意設計、特色文化交流等眾多內容。
國際低碳體驗中心
國際低碳體驗中心位於深圳市龍崗區新橋世居內,以客家圍屋為載體,以客家生活為樣本,在最大限度保留新橋世居客家圍屋原貌的基礎上,打造“低碳文化+客家文化”的新體驗。展館中設置客家圍屋與傳統“低碳生活”主題展、“低碳24小時”主題展、坪地蕭氏家族主題展,通過場景互動、數字技術等方式再現客家圍屋特點與客家人的低碳生活理念,突出低碳元素,科普低碳文化,國際低碳體驗中心於2018年9月27日下午正式開館。
求水山景區
求水山景區,位於全國文明示範村——南嶺村內,園內根據山形走勢,按比例修建的“長城”,其城牆、烽火台等與北京八達嶺長城相似,氣勢雄偉,沿“長城”拾級而上,可一路領略風景,山頂俯瞰“南國明珠”南嶺村,別有情趣。在主峰求水頂,可遠眺香港新界,近觀深圳美麗的後花園,感受現代經濟發展的氣息。景區內有客家歷史博物館、致富思源展覽館、民族園、中國歷史長廊等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深圳首批紅色旅遊景點。
鳳凰國家礦山公園
鳳凰國家礦山公園是全國首批28家國家礦山公園之一,以礦山文化為主題供人們遊覽、科學考察、休閑旅遊的公益性市政公園。整個公園以鳳凰山公園和芙蓉花園式礦場為背景,以獨具特色的礦業遺跡資源為主體景觀特色,結合公園內美麗的復綠景觀資源,重點體現礦業發展歷史內涵,具有研究價值和教育功能。

交通


龍崗區是深圳市東北部的交通樞紐,擁有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龍崗區公路通車里程722公里,路網密度達86公里/百平方公里。
龍崗交通已形成“七橫六縱”的幹線路網格局,次幹道以上的道路總里程達到532.1公里,機荷、深汕、惠鹽、水官、鹽排、博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廣深、京九、平鹽鐵路以及廈深鐵路在此彙集,華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平湖南鐵路編組站以及客運樞紐站深圳東站、廈深鐵路深圳新城站均在此布局。軌道3號線、5號線穿境而過,10號線已開工建設,與深圳機場、港口碼頭和香港各口岸均處於半小時交通圈內。
截至2019年末,全區公路總長度182.22公里,其中,一級公路77.25公里,高速公路104.47公里。市政道路1339.53公里。
機場
G15瀋海高速機荷段,深圳機場-荷坳
公路
G15瀋海高速深汕段,深圳-汕頭、G25長深高速惠鹽段,惠州-鹽田港、鹽壩,鹽田港-葵涌壩光、S28水官高速,布吉水徑-官井頭、清平,深圳清水河-龍崗平湖、鹽排,鹽田-排榜等8條高速公路跨區而過。橫坪,橫崗-坪山、沙荷,沙灣-荷坳、龍沙,龍景立交-沙灣、東部通道等幹線道路。
鐵路
廣深、京九、平鹽和廈深高速鐵路等4條鐵路,區內擁有4個火車站:深圳東站、平湖站、坂田站、深圳坪山站
地鐵
深圳地鐵3號線、5號線穿境而過。

社會


科技

風景
風景
自1997年以來連續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2005年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創建單位”。龍崗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投入科技研發資金31億元,新增發明專利1162項。區內13個街道均成立了科協組織,擁有區級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7個,建有一支1000多人的科普志願者隊伍。
2012年,龍崗區,不含大鵬、坪山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600.2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占龍崗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75.8%;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819億元,比上年增長14.2%。龍崗區民科高新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978.8億元,增長13.6%,占龍崗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76.1%。2012年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6家。龍崗區專利申請量11787件,占深圳市16.1%。

教育

風景
風景
2005年底共有辦學單位350所,其中公辦中小學校78所,民辦中小學校95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所,幼兒園167所,擁有教職工1.8萬人。2005年,龍崗區普通高考考生本科上線率達51%;省大專上線率達95.7%;小學、初中入學率和畢業率均為100%;職業中專畢業生就業率為91%。
至2010年,龍崗區教育系統現有學校160所,26萬師生。通過實施“引進名校辦名校”戰略,深中、實驗、外國語、科學高中、華中師範大學等優質名校紛紛來龍崗辦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也落戶龍崗,深圳特色學院園確定落戶龍崗。
2012年,龍崗區,不含大鵬、坪山新區擁有各類全日制學校153所。在校學生和專任教師分別為24.52萬人和1.31萬人,分別均比上年增長3.5%和11.2%。其中,小學67所,在校學生16.46萬人,比上年增長3.3%;普通中學84所,在校學生7.67萬人,比上年增長3.1%;中專學生3879人,比上年增長16.2%。2012年龍崗區高考上線人數,大專以上為4122人,比上年增長16.1%。幼兒園294間,在園兒童7.86萬人,比上年增長23.6%。
截至2017年底,有各級各類區屬辦學單位665家(公辦112、民辦78、幼兒園475),辦學規模佔全市1/4以上;學生45.89萬人(其中在園幼兒15.3萬人,公辦中小學16.11萬人,民辦中小學14.48萬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理莫斯科大學集聚深圳國際大學園,在校生達2萬餘人。

文化事業

風景
風景
2005年投資達5.5億元,集書城、圖書館、影劇院、展覽廳、文化館等多功能設施於一體的龍崗文化中心投入使用;多次舉辦大型國際、國內賽事的龍崗體育中心,與正在規劃建設的深圳奧體中心一道,共同打造龍城西區體育新城,龍崗區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功能的文體設施網路。同時積極創建街道、社區的文化,加強“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的群眾文化建設,打造出一批客家文化、廣場文化、民俗文化名牌。例如,大芬油畫、橫崗交誼舞、龍崗籃球及坪地乒乓球等文化品牌遠近聞名,其中大芬油畫村被列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龍城廣場被評為“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
至2006年,龍崗區有文化綜合大樓10座,文化站11個,廣播電視台,站11座,圖書館,室112間,公共藏書165萬冊,各類體育活動場館近2000個,國家和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全民健身廣場91個。龍崗區共擁有濱海度假村30餘個、高爾夫球場3個、市政公園10餘個、文化廣場100餘個、影劇院25間,星級酒店8家。
2013年龍崗區文化及相關企業共32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0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478.9億元,同比增長6.1%。同時,龍崗作為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場館所在地,成功舉辦迷笛音樂節、熱波音樂節、WTA深圳公開賽等大型活動和國際賽事。

醫療

2005年新增醫院、社康中心、診所37家,新增床位360張。截止到2005年底龍崗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近574家,其中政府辦機構148家,社會辦機構393家,企事業辦機構33家,共有病床2902張,衛生工作人員9202人,其中高級職稱以上醫師764人。
2010年,龍崗區建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674家,119家社康中心實現社區全覆蓋,已構建起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是全國第一批“人人享有衛生保健達標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已在龍崗開業,龍崗中醫院、龍崗區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區婦保院二期投入使用,坪地人民醫院新院竣工,深港合作耳鼻咽喉研究所聯合研究中心掛牌。
截止到2017年底,全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31家,並擁有龍崗中心醫院、龍崗區中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龍城醫院等4家三級甲等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等市屬高水平醫院,南方醫院深圳消化病診療中心、哈佛醫學院華南國際教育中心等一批高水平醫療項目。

文體事業

龍崗區先後獲評“全國籃球城市”、“全國國際象棋之鄉”、“全國啦啦操試驗區”、“廣東省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等。區文體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僅70個,其中縣區級僅12個,為全省三個獲此殊榮單位中唯一的基層單位),並被省體育局授予2015-2017年度突出貢獻單位獎,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評為“深圳市文明單位”;區圖書館獲評“全國全民閱讀示範基地”,為深圳市唯一獲此殊榮單位,全國僅有24家單位獲評。目前正積極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嶺南風格、深圳精神、客家特色”的深圳東部文體賽事高地、文體產業重地、文體惠民福地、休閑旅遊旺地。
截至2019年末,全區影劇院56家,電影觀眾1100萬人次。公共圖書館(室)111家,比上年增加4家;藏書531萬冊,增長12.7%。博物館、卡拉OK歌舞廳、出版物零售點分別是7家、163家和437家。全區擁有全民健身廣場123個,標準體育館28個,標準體育場71個。國民體質測定結果顯示,全區體質測定總體合格率為91.9%,提高1個百分點。
2019年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757.25億元,同比增長6.5%;創造增加值456.88億元,同比增長7.5%;體育產業總產出突破140億元,增加值突破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18%以上。

環境保護

2019年全年環境空氣優良率為96.4%,提高5.9個百分點。二氧化硫日平均值為4微克/立方米,減少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平均值為27微克/立方米,減少2微克/立方米。PM2.5日平均值為27微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與上年持平。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全區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174.07萬人,增長10.0%;參加醫療保險人數為247.78萬人,增長5.6%;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176.80萬人,增長6.2%;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74.58萬人,增長3.2%;參加生育保險(含生育醫療)人數為188.23萬人,增長6.2%。全年共徵收社會保險基金166.92億元,增長14.6%。
2019年全年結婚登記9495對,增長3.3%;離婚登記6047對,增長18.2%。社會救助910人次,全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325人,下降20.9%。民政事業費支出為1.12億元。

代表人物


張劍鋒:客語搖滾樂倡導人、知名自由撰稿人、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理事,深圳市龍崗區客語流行音樂協會會長。
陳善寶:香港西貢區文化大使,客家童謠代表人物,深圳市龍崗區客語流行音樂協會副會長。
羅偉力:客語流行音樂代表人物,深圳市龍崗區客語流行音樂協會副會長。

獲得榮譽


2018年9月,位列2018年中國百強區第4名。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屬於廣東片區。
2020年6月,獲得“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7月,獲得“2020中國秋季休閑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7月,獲得“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8月,獲得“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稱號。
2020年9月,名列2020中國百強區第4位。
2020年11月,榮登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名單,排名第一位。
2020年11月,被授予“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獎。
2020年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2020年全國百強新城區競爭力排名,龍崗區排名第一位。
2020年12月,入選“2020中國城市創新百佳示範縣市”第55名。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名單。
2020年12月9日,入選國務院發布的第三批雙創示範基地名單。
2021年8月17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正式發布,龍崗區上榜。

暴雨預警


2021年6月22日,深圳暴雨紅色預警:全市託兒所、幼兒園和中小學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