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復興運動

義大利復興運動

義大利統一(義大利文:Risorgimento,意為“復興”,故中文文獻將義大利統一過程稱之為義大利復興運動;英文:Italian unification)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義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或分裂的政權統一為義大利王國的政治及社會過程。

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義大利統一運動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815年拿破崙一世入侵、燒炭黨形成開始,至1831年青年義大利黨提出“政治改革”的口號。第二階段為1848-1849年義大利獨立戰爭時期,反對封建分裂和奧地利帝國統治。第三階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依靠加里波第的紅衫軍,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於1861年建立義大利王國,並先後從外國統治下收復各地,最後完成了義大利統一。

名詞解釋


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后,義大利恢復封建專制統治,國家四分五裂,受奧地利、法國、西班牙等外國勢力統治或控制,只有撒丁王國是獨立國家。燒炭黨和青年義大利黨多次發動起義,爭取國家統一,均遭失敗。
1848年,西西里島發生人民起義,掀起全國革命浪潮。以馬志尼為首的民主派先後建立威尼斯共和國和羅馬共和國,不久遭覆滅,革命失敗。此後復興運動的領導權轉入撒丁王國之手。在首相加富爾領導下,撒丁王國逐漸強大,依靠法國對抗奧地利。
1859-1860年同奧地利作戰,但僅收復倫巴底。
1860年,加里波第率紅衫軍在人民支持下,解放西西里和那不勒斯。
1861年撒丁王國乘機奪取勝利果實,建立義大利王國。
1866年和1870年又收復威尼斯和羅馬,完成義大利統一。

歷史過程


19世紀義大利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因C.B.加富爾的《復興報》而得名。根據維也納會議決議,義大利被肢解。倫巴第-威尼斯地區、帕爾馬公國、托斯卡納大公國、摩地那公國、盧加公國都直接或間接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西班牙波旁王朝恢復對兩西西里王國的統治。教皇則恢復了對羅馬及其領地的統治,只有皮埃蒙特-撒丁王國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民族壓迫和封建割據嚴重阻礙了義大利社會的發展,義大利人迫切要求擺脫異族統治,消除封建割據,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
早在反對拿破崙侵略戰爭期間,就出現了秘密組織燒炭黨。20~30年代,燒炭黨多次在義大利各地發動資產階級革命,但由於缺乏明確統一的綱領,均告失敗。因此,G.馬志尼於1831年建立青年義大利黨,提出通過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道路實現義大利統一和建立共和國的主張。到40年代,自由派形成。他們主張由教皇或撒丁王國領導,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實現義大利的統一,建立由各邦君主參加的義大利聯邦。
1848年1月,那不勒斯王國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首先爆發起義。11月羅馬爆發革命,建立世俗政權。
1849年2月9日,建立了以馬志尼為首的羅馬共和國。7月,羅馬共和國被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西西里王國聯軍顛覆。
50年代后,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再度高漲。
1859年,義大利、法國對奧戰爭爆發。托斯卡納、帕爾馬和教皇領地人民起義並取得勝利,執政的自由派同意加入撒丁王國。
1860年,G.加里波第率領千人團解放了那不勒斯。同時,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也向義大利南部進軍。同年10~11月,通過投票將兩西西里王國併入撒丁王國。
1861年,第一屆全義大利議會召開,宣布成立義大利王國,原撒丁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為義大利國王。
1866年普奧戰爭后,義大利收復了威尼斯。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義大利收復羅馬。同年,教皇被剝奪世俗權力,退居梵蒂岡,義大利統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