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文通書局
貴陽文通書局
貴陽文通書局,成立於1909年的集編輯,出版、印刷於一體的民國民營出版機構。由貴州省實業家華之鴻創辦。取“文以載道,通達心靈”之意。與商務、中華、世界、開明、大東、正中齊名的七大書局之一。文通書局是建國前貴州省最大的編輯、印刷、發行機構,同時也是貴州最早引進和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
貴陽華家大院
老照片:貴陽文通書局
文通書局除在貴陽設有總管理處外,先後在貴陽、重慶、昆明、成都、上海、長沙、廣州等地設有分局,推銷各種書刊。
1927年,增設圖書部,把京、滬各出版機構的教科書和其他圖書運到貴州,供貴州文教界採用。
華之鴻首先與上海中華書局簽訂合同,由文通書局負責代其在貴州推銷該局出版的教科書。由此開始,上海的世界書局、開明書店、大東書局等,先後委託文通書局代銷其教科圖書。商務印書館本來獨佔貴州市場,見此情景,本欲離去,文通書局念貴州文化傳播所需,誠意挽留,保留該館的貴陽特約經銷處,並承擔維持其原有職員工作人員的生活費用之責。
1932年,文通書局創辦人華之鴻去世,文通書局由其子華問渠接續經營。
1937年“七七事變”后,戰事影響到上海多家出版機構內遷重慶,文化界、知識界大批學者群集西南,人才濟濟,卻因出版途徑不暢而苦於著述無從發表。時有黔籍學人馬宗榮、謝六逸等,隨大夏大學和復旦大學遷至貴陽,華問渠即與馬、謝商定,組建文通書局編輯所,編輯出版書籍,同時創辦《文訊》月刊,由謝六逸主編,做綜合性學術報道。一時間,文通出版業務繁榮,先後出書二百餘種,如曹未風譯《莎士比亞全集》、馬宗榮《新時代社會教育新論》、盧冀野《黔游心影》、張世祿《中國文字學》、蕭一山《中國通史》(上)等,皆暢銷之作。從大類看,文學、史地、天文、數學、理化、建築、醫學、教育等等,文通書局“業務蒸蒸日上。出版書刊,除淪陷區外,發行殆遍”,得一時之盛。
1912年2月,滇軍唐繼堯率師入黔,令將貴州官錢局改為貴州銀行,由都督府財政司司長華之鴻兼任銀行總經理,並借口收回貴州官錢局發行的銀兩票發行“貴州銀行兌換券”(簡稱“黔幣”,俗稱“花票”),有拾元、伍元、壹元、伍角、貳角、壹角6種票面。票面主圖為雙鳳展翅,下面是艷麗的花邊擁簇著的幣值。六種版別的背面一致附列簡章五條,並蓋有一方“貴州都督之印”。該紙幣圖案主色調為天藍色。這些“黔幣”均由文通書局印製。
據不完全統計,文通書局共出版書刊480多種。其中系統地出版了《經世社叢書》《大學叢書》《新聞學叢書》《國際時事叢刊》《教育叢書》《語文學叢書》《文藝叢書》《醫學叢書》《中學輔導叢書》《邊疆問題叢書》以及世界名著、地方文獻、中小學教科書、各種工具書和通俗讀物等。同時還編輯出版有《文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