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訔

詩人

魯訔(1100年—1176年)字季欽,秀州嘉興(今浙江嘉興市)人,后徙海鹽(今屬浙江),郡望扶風。

人物生平


紹興五年(1135)進士。授左迪功郎、餘杭縣主簿。歷廣德軍、台州教授,知江山縣。三十二年,擢太常丞。改吏部員外郎。乾道三年(1167)進太府少卿、兼權大理少卿。除直敷文閣、江西轉運副使,徙浙東、福建提點刑獄公事。力請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觀,致仕,官至朝請郎。生平事迹詳見周必大《直敷文閣致仕魯公訔墓誌銘》(《文忠集》卷三四)。著有《易說》二十卷、《論語解》十卷等。又有《編次杜工部詩》十八卷、《杜工部詩年譜》一卷。《全宋詩》錄其詩三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一首。
相關記載《編次杜工部詩》,又稱《編注杜少陵詩》。已佚。周必大《直敷文閣致仕魯公訔墓誌銘》載:“《編注杜少陵詩》十八卷、又《年譜》一卷。”《分門集注杜工部詩》卷首“集注姓氏”云:“嘉興魯氏訔,《編注子美詩》一十八卷。”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卷首載魯訔於紹興紹興二十三年(1153)五月所撰《編次杜工部詩序》云:“騷人雅士,同知祖尚少陵,同欲模楷聲韻,同苦其意律深嚴難讀也。余謂少陵老人初不事艱澀索隱以病人,其平易處,有賤夫老婦所可道者。至其深純宏遠,千古不可追跡。其序事穩實,立意渾大,遇物為難狀之景,紓情出不說之意,借古的確,感時深遠。若江海浩溔,風雲盪汩,蛟龍黿鼉出沒其間而變化莫測,風澄雲霽,象緯回薄,錯峙偉麗,細大無不可觀。離而序之,次其先後,時危平,俗媺惡,山川夷險,風物明晦,公之所寓舒局,皆可概見,如陪公杖屨而游四方,數百年間,猶有面語,何患於難讀耶!……余因舊集略加編次,古詩近體,一其後先,摘諸家之善,有考於當時事實及地理、歲月與古語之的然者,聊注其下。”《杜工部草堂詩箋》即依“魯訔編次”。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跋》云:“夢弼因博求唐宋諸本杜詩十門,聚而閱之,三複參校,仍用嘉興魯氏編次先生用舍之行藏、作詩歲月之先後,以為定本。”所謂王十朋輯《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亦依“魯訔編年並注”。二書都引有少量魯注。據周采泉《杜集書錄》載,魯書尚有朝鮮翻刻本。元姚桐壽《樂郊私語》云:“《杜少陵集》自《游龍門》至《過洞庭》,詩目次第,為此州先正魯訔季欽編定。大都一循少陵生平行跡,亦可見其詩法升降,亦隨其年月少而壯,而老,愈入於細而化也。註腳多所補益,極為後學藉資。”《黃氏補註》引“魯曰”凡82條,《分門集注》引“魯曰”87條;二本俱於《丹青引》引“魯曰:贈曹將軍霸。”《相從歌》引“魯曰:贈嚴二別駕。時方經崔旰之亂。”《短歌行》引“魯曰:送祁錄事歸合州,因寄蘇使君。”《客至》引“魯曰:喜崔明府相過。”《愁》引“魯曰:強戲為吳體。”《嚴公仲夏枉駕草堂攜酒饌》引“魯曰:得寒字。一雲鄭公枉駕攜酒(《分門集注》無“酒”字)饌訪水亭。”《不見》引“魯曰:近無李白消息。”《鸚鵡》引“魯曰:一雲剪羽。”《寄杜位》引“魯曰:頃者與位同在故嚴尚書幕。”《有嘆》引“魯曰:傳蜀官軍自圍普還。”《宋本杜工部集》等多作題注而不署名。但《分門集注》於《水會渡》引“魯曰:一雲水回渡。”《黃氏補註》未引及。而二本均於《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句下引“魯曰:花卿家在丹棱東館鎮,至今血食其鄉,本朝封為忠應公。”提供了關於花驚定的生平材料,頗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