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俄語系
北京大學俄語系
北京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系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師同文館俄文館。1902年同文館併入京師大學堂,並且更名為譯學館,1910年京師大學堂設有俄羅斯文學門。
京堂北京大學。1919年俄文學系成立,該系成為北京大學最早設立的14個教學系之一。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俄語語文學家張西曼教授參與了該系的籌建並在此任教。20年代中期,蘇聯作家特列季亞科夫、漢學家伊萬諾夫等曾在該系講授俄羅斯文學。1951年,由我國著名翻譯家曹靖華主持,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院校師資力量聯合組建了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曹靖華、李毓珍(余振)、田寶齊、王岷源、魏真(魏荒弩)、龔人放、張秋華等老一輩學者以其淵博的學識、精深的學術造詣、嚴謹的治學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在學科體系建立、課程內容設置、人才培養機制、學術研究領域等方面,為今天的俄語系奠定了基礎。
建俄語語言碩授予,博授予單,碩博研究包括俄羅、俄語語言、翻譯論踐、化、俄較化。
語系、語系、語系聯合組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該系現稱俄羅斯語言文學系。
該系現下設語言教研室、文學與文化教研室和公共俄語教研室,並與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結為姊妹學院,共同教學與科研。截止到2010年1月擁有教師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講師1人,擁有博士學位(我國授予的博士以及俄國授予的副博士)的教師15人。該系每年聘請一位外籍教師任教,和俄羅斯多所高等院校(特別是莫斯科大學)具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年有若干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師赴俄進行長、短期的學習、交流和進修。
1954-56年,率先在全國首設波蘭語、捷克語專業。2008年,開設研究生選修課“基礎烏克蘭語”。近年,又增設研究生選修課“基礎喬治亞語”。
該系每年招收本科生18人左右,研究生8人左右,博士生若干人。為其他院系學生開設全校性的公共俄語課。該系依託綜合大學資源優勢,在注重語言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鼓勵學生了解對象國國情文化,多方面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本科優秀畢業生可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博士生的培養已被納入北京大學——莫斯科大學聯合研究生院的培養機制。本系學有所成的畢業生從業於我國外交外事、政府機關、新聞傳媒、文化教育、圖書出版、商貿金融、公司企業、科技軍事等諸多領域,成為其骨幹力量。
文學史、經典作家研究、文學翻譯、古俄語、句法學、語音學、語篇語言學、漢俄比較、心理學與教學法、語言文化學是該系的特色與強項——均在國內居領先甚至獨一無二的地位。
在悉心教書育人的同時,該系教師主持、獨立撰寫和參與完成了大量的學術成果,譬如大型工具書、專著、文集和教材等。此外,該系教師還撰寫了大量的學術論文,翻譯了大量的文學名著和學術著作。
迄今,已有七位教授獲得“資深翻譯家”稱號,他們是:魏真、龔人放、張有福、臧仲倫、顧蘊璞、李明濱、李毓榛;顧蘊璞因其在俄羅斯詩歌翻譯和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翻譯“彩虹獎”;吳貽翼、李明濱、李毓榛、任光宣因其在俄語語言和文學方面做出卓著貢獻,先後獲得俄方頒發的“普希金獎章”;李明濱、顧蘊璞、任光宣曾獲“高爾基獎”獎章和獎狀。吳貽翼因其為中國普及俄語做出的突出貢獻獲“普京”獎章;由曹靖華任主編,張秋華、岳鳳麟、李明濱任副主編,我系教師為主力編寫的《俄蘇文學史》(三卷本),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俄蘇文學通史,其中的第一卷《俄國文學史》曾獲國家優秀教材特等獎;1995年《俄蘇文學史》又獲得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著作獎;2008年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