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字型大小

蔚字型大小

票號首富—— 蔚字型大小 早在清康熙年間,介休縣北賈村商人侯萬瞻與兩個兒子往返蘇、杭,販賣綢緞發財致富。經過數十年苦心經營,終於田連阡陌、騾馬成群、宅院數座、生意幾十處,當地人稱“侯百萬”。平遙、介休晉南、河北等地侯家的綢緞店、茶莊和錢鋪隨處可見。

創號


嘉慶十三年(1808年),年逾花甲、體弱多病的侯興域自感不久於人世,於是按中國多子分承的傳統習慣,把所有家產留出一部分養老外,分六股均分給六個兒子。不久,他和長子、次子相繼下世,侯氏家族由三子侯慶來掌管,負責打理侯家的六股生意。這個侯慶來就是上述那個極力倡導和支持把蔚泰厚綢緞莊改為票號的侯培余。他本是書生,曾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考中副榜,為人處世精明練達,頗具才幹。侯家的生意一經他的掌管便如魚得水,財源茂盛。掌家伊始,他廣招賢能,銳意改革。首先把開設在平遙的蔚盛長、協泰蔚、厚長來、新泰永商號大都改為“蔚”字商號,即蔚泰厚、蔚豐厚、新泰厚、蔚盛長。據說這是因為他的父親字蔚觀,以“蔚”字取號是為了永誌不忘其父創業的艱辛。

發展


一日,侯培余在家喝悶酒,忽然手下興沖沖地喊道:“天降大喜了!”原來日升昌的二掌柜毛鴻翙辭職了,侯培余喜出望外,立即預備厚禮,登門拜訪。毛鴻翙也正想出口惡氣,以雪恥辱,對侯東家的知遇之恩更是感激涕零,便一口答應下來,發誓與日升昌票號一決雌雄。
道光十四年(1834年),侯氏“蔚泰厚”綢緞店鋪改換招牌為蔚泰厚票號,這是平遙城內繼日升昌之後的第二家票號。毛鴻翙出任大掌柜,東家侯培余提供雄厚資金,作改組之用。但大掌柜依然眉頭緊鎖,他覺得光靠自己的孤軍奮戰,難以與日升昌相抗衡。於是將日升昌的業務骨幹郝名揚、閻久安挖到自己門下。郝、閻原都是毛鴻翙的“鐵哥們”,對雷履泰的“一手遮天”也頗有微辭。加之毛鴻翙重金相聘,並委以重任,他倆就決定“跳槽”,並帶走了一批老客戶。對此雷履泰恨得“牙根都痒痒”,寫信給日升昌各地分號,譏諷跳槽的兩位是無名小卒、牆頭草。雷履泰為了保持日升昌在各地市場上“獨居奇”的地位,在與蔚泰厚票號的激烈競爭中,總想在業務上把對方壓倒,常常放款減息,少收匯費,與蔚泰厚爭攬顧客,搞得蔚泰厚一些分號苦不堪言。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月,蔚泰厚蘇州分號向它的京師分號訴苦道:蘇地錢店以及為士人學子捐納功名等生意,由於日升昌攬做,咱號概不能做分文。可毛鴻翙誓死抗爭,雷履泰在哪裡開分號,他也隨即在哪裡開業。來個你出掌來我踢腿。隨著日升昌與蔚泰厚競爭的加劇,雷、毛二人更成了水火不容、勢不兩立,老死不相往來的對頭。以至於雷履泰的兒子叫雷鴻翙,毛鴻翙的孫子叫毛履泰。
侯家城堡
侯家城堡
侯培余將蔚泰厚綢緞莊改為票號后不久便去世了,侯家的全部生意又由其子侯蔭昌接管。毛、雷在票號業務天地里大戰正酣時,侯蔭昌加大了投資力度,索性把蔚字型大小下屬的蔚豐厚、新泰厚、蔚盛長統統改為票號,交由毛鴻翙掌管。接著又將與人合夥的天成亨、蔚長厚兩家布店也改為票號。至此,上述六家票號在山西票號業中,被稱之為侯家“蔚”字型大小。蔚字型大小在毛鴻翙的苦心經營下,大家戮力同心,到處兜攬生意,設置分庄,不幾年已發展到與日升昌相抗衡的程度。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約三十餘年時間,蔚字型大小分庄林立,各有資金十萬、數十萬不等,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隨著發展,蔚字型大小人員不斷增多,機構日益壯大。為了嚴格管理,提高效率,擴展業務,掌柜和股東們協商,請平遙超山書院山長徐繼?制定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號規。對於合資經營者的許可權,結賬時盈虧的分紅辦法,號內人員的編製和調配升遷、福利待遇等一一做了明確的規定,使蔚字型大小經營有序、基礎日益鞏固。

經營狀況


初創時期的蔚字型大小主要以匯兌和存放款業務中收取匯費和利息來贏利,經營對象也主要是各大商店和小商小販,但這並不能滿足其越來越大的“胃口”。看到日升昌票號攀結達官顯貴、經營官款撥兌,白花花的銀子如流水般出出進進,頗為眼紅,隨即也開始出入王府,交結權貴。1873年,清廷兵餉不繼,蔚字型大小迅即借給20萬兩白銀。曹錕競選總統時,為了“打點”各個關節,需要狐皮大衣400件,蔚字型大小不分晝夜四處訪求、購買,圓滿完成“皇差”。因此,蔚字型大小的主顧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舉凡官家糧賦稅款、兵餉丁銀、清廷橫徵暴斂之財以及貪官污吏“灰色收入”也由其過局。一紙匯票過手,幾十萬兩銀子就入了腰包,利潤自不待言。每次分紅,一股就可得白銀萬兩。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山西大旱時,山西巡撫曾國荃向晉中各票號募捐賑災銀12萬兩,其中蔚字型大小東家侯蔭昌慷慨解囊,獨捐一萬兩白銀。曾國荃“眉開眼笑”,大筆一揮,送給他“樂善好施”的金牌匾。其實,這區區萬兩銀子對蔚字型大小來說算不得什麼,只不過是九牛拔其一毛,無關痛癢!每次賬期分紅,幾十萬兩銀子都源源運進了北賈村侯家大院。以至當時有人對山西14位富豪按資產進行排名,蔚字型大小的財東侯氏是穩居榜首的“龍頭老大”。(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