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松陰
吉田松陰
吉田松陰(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陽明學派思想家,名矩方,字義卿,號松陰,通稱寅太郎。日本江戶時代(又稱德川時代)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及理論奠基者。生於長州藩萩城松本村(今山口縣萩市椿東)。
日本開國之後,他無限憤慨,著文疾呼民族危機,力倡“尊王攘夷”、防禦外侮。后得藩主允許,興辦松下村塾,傳授兵法,宣講尊王攘夷主張,培養了高杉晉作、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倒幕維新領導人。1858年《安政條約》簽訂后,進而號召武力討伐幕府,並制定刺殺幕府老中的計劃。他寄希望於藩吏、公卿組織武裝行動,終歸失敗,再次入獄。在獄中提出“草莽崛起論”,轉而主張依靠“豪農豪商”、浪人(沒落武士)和下級武士,利用人民群眾的反封建鬥爭,武力推翻幕府,為倒幕運動提供了重要指導思想。在井伊直弼為鎮壓尊王攘夷派志士而製造的“安政大獄”事件中,吉田松陰於1859年8月被解至江戶,11月21日被處死,終年29歲。
吉田松陰的“皇國史觀”思想深深影響長州藩士,且後者成為明治政府重要支柱,使得新政府外交政策亦深受其思想影響,並且逐漸發展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著作有《講孟余話》、《幽囚錄》、《留魂錄》。
文政十三年(1830年)8月4日,吉田松陰生於萩城下松本村,幼時姓杉(本姓不清),幼名寅之助。為長州藩士杉百合之助的次子。天保五年(1834年),成為叔父吉田大助(山鹿流兵學導師)的養子。改名大次郎,所以後來通稱寅次郎。元服后名矩方(のりかた),字義卿,號松陰、二十一回猛士。天保六年(1835年),養父吉田大助去世,吉田松陰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山鹿流兵學與吉田家的合法繼承人。進入同為叔父的玉木文之進所開設的松下村塾進行學習。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吉田松陰在幼年時就有一顆拳拳愛國心。他在弱冠之年曾學習過儒學,漢學功底深厚,尤其讚賞和認同孟子的一些思想和主張。因為生活於兵學世家,因此青年時,他就成長為傑出的兵學家,成為山鹿流兵學的傳承人。
吉田松陰
嘉永五年(1852年)12月14日,吉田松陰與友人宮部鼎藏相約遊歷東北大開眼界,但通行文書遲遲不下,決定冒脫藩之罪,前往水戶。抵達水戶后與水戶藩士會澤正志齋會面。與會津藩藩校日新館學習,后離開水戶。遊歷了白河、會津、弘前、青森、盛岡、仙台和米澤,4月5日回到江戶。在這五個月中,吉田松陰詳細觀察了民政、經濟、兵制,從而得出結論——生產力停滯,組織僵化,賦稅苛酷,民不聊生,封建社會內部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吉田松陰在佐渡參觀了佐州金礦,親自下礦,為礦工的悲慘命運而感嘆:“(礦工)晝夜更番,雖強壯有力者,至十年羸弱不適用,氣息奄奄或至於死,誠可憐也……他山或三四年,而既至於死,其日值,則唯錢400耳。傷鑿甚多,非勤為之則不給。”他在東北諸藩看到各藩發行藩札(藩紙幣),但都是不可兌換的紙幣,盤剝農民。他說:“(秋田藩)癸巳甲午之飢僵,國用罷弊,以紙鈔續之。然以鈔與金不稱,鈔權漸下,今所行,以鈔一貫當錢七十孔。”他對東北地方經濟落後,土地荒蕪感到痛心。他說:“圃中無菜無麥,不見青蒼色,只有粟株,蓋收穫之後不復墾也。”
吉田松陰回藩以後,長州藩命其在父親身邊一面讀書一面反省。十二月八日判處亡命罪,開除士籍,剝奪世祿。吉田松陰就此成了一個浪人,生活無著,只有依靠父親。但這樣一來他倒可以自由活動了。
吉田松陰手跡
吉田松陰覺得只是悲憤不能解決問題,主張長、防兩國奮發圖強:“豪傑之人宜蓄力,慷慨之士宜練心。心練力蓄,縱然六十六國辱益大,患益深,長、防兩國猶能屹立於西隅,以懸天下之望,而清其辱,除其患。亦可許也。”於是吉田松陰寫了《將及私言》、《急務條議》、《必勝策》、《急務策》、《攘夷私議》等,獻給藩主。同時還與佐久間象山、同鄉金子重之輔密謀偷渡出洋留學,想投奔在長崎的俄國兵艦。但當他們到達長崎時,俄艦已經開走了。
安政元年(1854年),馬休·佩里又率領美國軍艦七艘,開進浦賀。德川幕府至此毫無對策,只得任命儒家林大學頭復齋、長崎奉行大目付井戶對馬守覺弘、目付鵜殿民部少輔鳩翁為使者,在浦賀接待美國使者。但馬休·佩里不同意,主張在神奈川談判。德川幕府無可奈何,只有同意。2月10日,德川幕府與美國艦隊在神奈川開始談判。3月3日簽訂了《日美修好條約》(《神奈川條約》),日本從此開國。
黑船來航
維利耶姆斯還是反覆當初所說的話,催促松陰回去。最後松陰及其學生被送回陸地,兩人到處尋找原來的小船,沒有找到,一切行李物品全部喪失,只得在海邊等到天亮。倆人商議,事已至此,無可奈何,與其被捕不如一同到下田衙門投案自首。
松陰等人被押解江戶后,由於連坐,老師佐久間象山也一同被捕入獄。德川幕府原決定判處死刑,但由於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反對,改判幽閉。松陰和金子重之輔一起押送回長洲藩。並投入野山獄。在獄中,吉田松陰著《幽囚錄》。
在獄中,松陰認為教育是傳承志向的一種最好方法。因此,他在獄中一面大量讀書一面教育同犯。他覺得監牢中的犯人不是徹底的壞人,相信只要誠心引導他們是會變好的。
松下村塾舊址
當初學校只教松下村的子弟,後來名聲漸大,較遠的周防國和安藝國的青少年也來讀書了。他們均出身於下級武士、農民、商人和自由職業的家庭。這裡的教育打破了過去的階級性及形式主義,師生間沒有繁文須禮,平等自由,充分發揮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了忠誠質樸的新風,矯正了虛偽刻薄的舊習。
松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能夠適合當時政治形勢和政治理想的人才,也就是說培養具有尊王攘夷思想的進步知識分子。這個目的是實現了,他的學生中有許多傑出人物,如久坂玄瑞、高杉晉作、木戶孝允、伊藤俊輔(博文)、山縣狂介(有朋)、井上馨、前原一誠等。
安政五年(1858年)6月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未經天皇批准先後與美、俄、英、法、荷締結了不平等條約。日本民族危機激化,國內輿論沸騰,幕府大失威信。與此同時吉田松陰準備策劃倒幕與暗殺幕府老中越前鯖江藩藩主間部詮勝及伏見奉行岩村田藩藩主內藤正繩。但是刺殺計劃由於弟子久坂玄瑞、高杉晉作、桂小五郎(木戶孝允)等的反對而取消。但是從此吉田松陰更加認為幕府是日本發展的最大障礙,堅決要求倒幕。為此再次被捕投入野山獄。
吉田松陰雕像
松陰就刑后,尾寺新之允、桂小五郎(木戶孝允)、伊藤俊輔(博文)等學生立即收屍,葬於南千住迴向院。文久三年(1863年)由久坂玄瑞、高杉晉作等學生將墳墓移至茬原郡若林村(今世田谷區)。明治十五年(1889年)在墓邊建立松陰神社。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追封正四位。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由伊藤博文發起在松下村塾旁邊建立縣神社——松陰神社,供奉他生前愛用的硯和給父、叔、兄的永別信。在臨刑前一天,即1859年10月26日黃昏寫了最後的著作《留魂錄》。
• 性善論
從思想淵源上講,吉田松陰的性善論是以孟子的性善論思想為基礎建構起來的。首先,吉田松陰指出:善的本性是人先天就有的而且是人人皆有的,“所謂性乃人生而持出也。所謂仁義禮智之性也。此性善而無惡,聖人與吾同者也。”
其次,吉田松陰繼承併發揮了程朱理學“性即理”的思想,他表示:“人性即天理也。天理無惡。故性豈有惡哉。”可見,在他看來,天理和人性是根本一致的,惡與天理是毫無瓜葛的,或者說,天理本質上是純善的。為了佐證自己性善論的觀點,他舉出了天地的例子,天是善的,因為它有太陽存在並通過太陽為地上自然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地也是善的,因為它接受了太陽的氣並化育成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若無地,則雖有太陽,無法發育成長,是地之善也。然諸水旱、饑饉、疾疫,皆地氣之所然也,是地之惡也。”
再次,吉田松陰探討了人善的本性與肉體之間的關係問題。他認為人是具有“本然之性”的,即絕對的善的本性,但是人的“形氣”即肉體遮蔽了它。人的肉體不同於本性,並非純善的,它是善惡兼有的,比如:人們的慾望都是來自於肉體。吉田松陰進一步指出:此種形氣之欲就是人們種種惡行的發源地和肇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純善本性,人們應當擯棄形氣之欲。
• 忠誠論
吉田松陰雕像
首先,吉田松陰非常重視武士對藩主的絕對忠誠。這種觀念一方面與他出生於武士世家有關聯,另一方面也是他對當時日本社會種種醜惡現象經過深思熟慮后得出的結論。他認為,儘管當時西方列強窺覦日本,意欲香食,這雖是國家大事,但並不值得人們滿腹憂慮,寢食難安。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在外敵當前之際,國內人心渙散。如果大家齊心協;眾志成城,那麼儘管軍事上處於劣勢但仍可保家衛國。如果大家離心離德、士氣低落,那麼不消一場戰鬥,國家就可大敗並向西方列強拱手稱臣。“近來接對外夷之際,有失國體之事不少。事之至於此,皆因幕府諸藩之將士,其心不正,不能為國忠死。”
其次,吉田松陰否認了孟乎思想中“易姓革命”革命的合理性,主張從日本的實際出發切實強化下級對上級的忠誠意識。按照孟子的觀點,如果為君者昏庸無道,則臣民可以“良禽擇木而棲”,甚至可以釆用武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君主的統治,這也就是所謂的“易姓革命”。吉田松陰首先論述了日本有別於中國的獨特國情,他說:“道者,天下公共之道,所謂同也。國體者,一國之體,所謂獨也。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者天下同也。如皇朝君臣之義卓越於萬國者,一國之獨也。”
最後,儘管他曾主張忠誠於天皇,但是,對於藩主的忠誠意識更為濃厚和強烈。在絕對忠誠觀念的影響下,吉田松陰並不贊同本藩臣民脫離本藩而為其他藩服務,他宣稱:臣民生於何藩理應最終死於何藩。然而,他也對本藩藩主對外藩賢良所表現出的淡漠態度頗有微詞,他力求藩主以更為博大的胸懷誠招賢良英才以便於為本藩服務。顯而易見,他的這種主張和絕對忠誠觀念是自相矛盾的。雖然吉田松陰在口口聲聲主張效忠天皇,其實他骨子裡依舊篤信並踐行著“武士—藩主—將軍—天皇”的等級效忠制,這也正如他的表態:我是毛利家的臣子,我常年累月的勤學苦練都是為了侍奉自己的主人。“毛利家者天子之臣也,故日夜奉公於天子也。吾等忠勤於國主者,即忠勤於天子也”。
• 一君萬民論
吉田松陰曾經以“天下是萬民的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為論點與堅持朱子儒學君臣有序的長州藩藩校明倫館學頭山縣太華進行辯論。所謂“一人的天下”是指國家受天皇支配,天皇以下的萬民平等,但萬民需要為了天皇殊死拼搏。所以可以看出,松陰的理論是一種類似於平等主義的思想,是一種激進否定幕府的觀點,並且也批判了天皇統轄萬民的整體。不過在松陰的著作中並沒有“一君萬民”這一句,只不過是後人總結的而已。
• 飛耳長目
吉田松陰的學生有很多是普通百姓,不受幕府控制在日本各地自由活動,並且將各地情報報告被監禁的吉田松陰。吉田松陰很多有預見性質的思想,很多來自於對“飛耳長目”提供的情報的分析。
• 草莽崛起
“草莽”一詞出於孟子,泛指鄉野大眾。吉田松陰在安政大獄被羈押時第一次提出草莽崛起,說明最後將倒幕的希望從武士自覺轉移到了百姓身上。
吉田松陰在他的《幽囚錄》中說:凡英雄豪傑之立事於天下,貽謀於萬世,必先大其志,雄其略,察時勢,審時機,先後緩急,先定之於內,操所張弛,徐應之於外……為今之計,不若謹疆域,嚴條約,以霸糜二虜(“二虜”似指英美兩國——引者注)。乘間墾蝦夷,收琉球,取朝鮮,拉滿洲,臨印度,以張進取之勢,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豐國之所未果也。收滿洲逼俄國,並朝鮮窺清國,取南洲襲印度。宜擇三者之中易為者而先為之。此乃天下萬世、代代相承之大業矣。
•梁啟超:日本維新之業,其原因固多端,而推本其原動力,必歸諸他。松陰可謂新日本之創造者矣。日本現世人物其嘖嘖萬口者,如伊藤博丈、桂太郎輩,皆松陰門下弟子不待論。雖謂全日本之新精神,皆松陰所感化焉,可也。
• 美國艦隊司令官馬修·佩里:這件事情很有深意(指吉田松陰和其弟子企圖偷渡去美國留學),它顯示了兩位有教養的日本人的強烈求知慾,他們為增長見識敢於無視國家的嚴法,敢於賭上性命。日本人無疑是求知慾旺盛的國民,他們應該會歡迎能夠增長道德和知識能力的機會。這兩位運氣不佳,但他們的行動可以認為是該國國民的特質,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情更能體現該國國民的強烈好奇心了。他們的行動之所以受阻,只不過是因為極其嚴苛的法律和保證不違法的嚴密監視體系在起作用。從日本人的這種特性,可以推斷這個有趣的國家未來蘊含著怎樣的可能性啊,或許應該說,它是多麼有希望啊。
• 日本思想家永田廣志:吉田松陰在幕末是一個重要人物,與其說他是個學者,不如說作為教育家是一個重要人物。
吉田松陰號“二十一回猛士”。對於“二十一回”的來歷有兩種:1.原姓“杉”可拆為“十”、“八”、“三”三字,加起來為21;2.“吉田”兩字“吉”為“十一回”,“田”為“十回”,合為“二十一回”。
佩里來航之後,吉田松陰帶著自己的弟子,在夜深人靜之時潛入美國軍艦。根據日本的法律,日本人不允許出國旅行,否則就要被判處死刑。因此,吉田松陰不顧個人安危的勇氣讓美國艦隊司令佩里非常欽佩,也讓他感到為難。美國剛剛與日本簽訂條約,要想幫助吉田松陰他們就不得不再去談判。最終,吉田松陰和弟子被送上了岸。
• 父親:杉百合之助,俸祿二十六石的長州下級藩士。
• 養父:吉田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