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江隧道

中國上海市境內隧道

徠上海長江隧道(Yangtze River Cross Tunnel in Shanghai)是中國上海市境內連接浦東新區與崇明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下,是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於2004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2008年9月5日完成雙線貫通工程,於2009年10月31日通車運營。

上海長江隧道南起瀘崇蘇立交,下穿長江南港水域,北至潘圓公路立交;線路全長8955.26米,主跨江段全長7470米;道路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

歷史沿革


上海長江隧道通車
上海長江隧道通車
1993年,上海市政府研究“崇明越江工程”可行性方案,並提出設想。
1994年,上海市政府完成《長江口越江通道工程重大技術問題前期研究報告》。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長江隧道工程啟動,隧道動工興建。
2006年9月23日,上海長江隧道完成的“長江一號”盾構調試后,向長興島進行迸進。
2007年1月5日,上海長江隧道完成“長江二號”盾構調試后,向長興島進行迸發。
2008年5月16日,上海長江隧道完成東線隧道貫通工程;8月,上海長江隧道完成西線隧道貫通;9月5日,上海長江隧道雙線貫通。
2009年10月14日,上海長江隧道完成了主體結構工程;10月31日,上海長江隧道通車運營。

隧道位置


上海長江隧道位於中國上海市,連接浦東新區與崇明區長興島;隧道南起浦東新區瀘崇蘇立交,下穿長江南港水域,北至長興島潘圓公路立交,全隧道路段為上海-西安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0)組成部分之一。

隧道設計


隧道結構

整體布局
上海長江隧道進出口
上海長江隧道進出口
上海長江隧道由地面道路、海下隧道部分,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隧道主路段平面路線呈“S”型,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設計特點
上海長江隧道的跨江主隧道為雙線圓隧道,隧道襯砌採用鋼筋混凝土管片,隧道分三層,上層為煙道,中層為三車道高速公路車道層,不設緊急停車帶,下層為預留軌道空間、逃生通道、設備通道,在中、下層間設有疏散樓梯。
結構特點
隧道橫斷面江中段江中為盾構法施工的圓形隧道段,採用通用楔形襯砌結構,環間錯縫拼裝。圓隧道橫斷面布置可分為三層:隧道頂部為排煙風道、排煙口和射流風機;中部為高速公路三車道的車行道,車道上方布置有可變情報板,照明燈具,應急廣播、攝像機、水霧噴頭等設備;車道板下方有預留軌道交通空間。
岸邊段隧道兩側岸邊段分別包括:工作井、暗埋段、引道段
工作井分地面二層,地下四層,它除滿足車道層、預留軌道交通層設置要求、盾構進出洞工藝要求外,還考慮了隧道送,排風道;消防泵房;疏散安全通道;消防救援空間,電纜通道等。
暗埋段高速公路部分暗埋段為二孔一管廊的矩形斷面,單個隧道孔內布置三條車道,築限界上方預留設備空間,中間管廊內上部為電纜通道,中間為疏散通道,下部為管溝。在含有預留軌道交通空間部分,暗埋段為上、下雙層結構,即下層仍為軌道交通預留空間,並滿足軌道交通線路與公路隧道線路分離的需要。
引道段引道段包括光過渡和敞開段,橫斷面建築限界與暗埋段一致,兩側採用放坡,坡面種植綠化;光過渡採用拱形鋼結構。

設計參數

上海長江隧道全長8955.26米,其中,圓形隧道段(跨江段)長7470米,兩單管間凈距約為16米,隧道橫斷面的面積達177平方米,單管外徑為1500厘米,內徑為1370厘米,車道寬3.75米,總寬22.5米,該隧道共用混凝土819100立方米,使用鋼筋152214噸;最深處的埋深達55米。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高速公路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雙向六車道
設計荷載公路-Ⅰ級
設計年限100年
安全等級一級
耐火等級一級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為6度,按7度設防

設備設施


通風

上海長江隧道在浦東、長興島上分別設置風塔,其內設排風機和排煙軸流風機;正常、阻滯交通工況時,峒內污染空氣在高空集中排放,以降低峒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當火災工況時,開啟排煙風機,通過拱頂排煙風道排除和控制峒內煙氣,有助於疏散和救援。

照明

上海長江隧道以熒光燈作為基本照明光源,高壓鈉燈用於出、入El加強照明。隧道共設有兩座變電所,照明供電按中、低壓範圍進行分段。此外還設置了應急照明供電系統。消防
上海長江隧道屬特長隧道,交通流量又大,故設計中考慮了最充裕的消防設施,主要包括:
1、消火栓系統,可撲滅多種類型火災;
2、水成膜泡沫滅火系統,能與消火栓系統或水噴霧系統結合工作,對撲滅隧道內油類火災有很好的效果;
3、水徠噴霧系統,與報警等系統協同工作,可對及時發現的初期火災區域進行防護冷卻,為及時撲滅火災創造必要的條件;
4、滅火器設置,正確使用時能及時撲滅隧道內各類火災。隧道兩端消防給水取自市政給水管,引入的水接至工作井內的消防泵房,並形成可靠的環網供水。

監控

上海長江隧道為了保證正常運營、人員安全,提高隧道防災和消災能力,優化管理、增大車輛通行能力,在隧道中建立了多系統集成的綜合監控系統,主要有:
1、監控分系統(含中央計算機信息系統,交通監控、設備監控、結構體健康監測系統);
2、閉路電視監視系統(CCTV);
3、,通信分系統(包絡綜合傳輸、電話、無線廣播、時鐘子系統);
4、火災報警分系統(FAS)。並為將來實現道路交通統一化管理預留網路介面和通信介面。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據2019年7月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顯示,上海長江隧道收費如下:
序號車輛類別車型收費標準(元/車次)
1第一類7座及7座以下客車50
載重2噸及2噸以下貨車60
2第二類8座至19座客車50
載重2噸至5噸(含5噸)貨車95
3第三類20座至39座客車75
載重5噸至10噸(含10噸)貨車105
4第四類40座及40座以上客車75
載重10噸至15噸(含15噸)貨車150
裝載20英尺集裝箱車105
5第五類載重15噸以上貨車145
裝載40英尺集裝箱車105
軍車、警車等特種車輛,按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七條及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免收長江隧橋車輛通行費;對“菜籃子”車輛、公交車輛(包括公交專線)實行定車定線,免收長江隧橋車輛通行費。

通行事項

上海長江隧道內部圖
上海長江隧道內部圖
-2009年11月31日,上海長江隧道通車運營,隧道全天候禁止行人、非機動車(含殘疾人專用車)、兩輪摩托車(含輕便摩托車)、后三輪機動車、電瓶車、農用運輸車、全掛牽引車、拖拉機、輪式機械車、拖帶掛車的汽車、教練車、懸掛試車號牌的車輛以及運載危險品的車輛通行。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施工技術
上海長江隧道內部圖2
上海長江隧道內部圖2
針對於上海長江隧道工程的特點與難點,在建設過程中主要採取了以下幾個關鍵技術:
1、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的襯砌結構安全、抗浮一級開挖面穩定技術;
2、大斷面隧道襯砌管片高精度製作與拼裝技術;
3、高水壓下、特長距離掘進盾構機核心部件檢修與保養技術;
4、特長距離隧道的三維軸線精確控制技術;
5、無中間風井特長隧道的智能通風模式、公路與軌道交通共用隧道火災控制與救援疏散技術;
6、大斷面隧道襯砌耐久性與防水安全性技術;
7、含鹽地層連接通道凍結法技術;
8、施工風險防範與控制技術;
9、多工序隧道內部結構階梯流水同步施工技術;
10、全壽命周期隧道建養一體化管理技術。
建設難題
上海長江隧道帶來的技術難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大斷面隧道襯砌安全性、穩定性與開挖面穩定性;
2、大斷面隧道襯砌管片製作與拼裝;
3、無中間風井、特長距離掘進、高水壓下盾構機核心部件檢修;
4、特長雖大的軸線控制;
5、無中間風井特長隧道的通風與降溫;
6、特長隧道防火與救援疏散;
7、鹹水淡水交替環境下大斷面隧道襯砌耐久性與防水安全性;
8、含鹽地層連接通道凍結施工;
9、多工序隧道內部結構階梯流水同步施工;
10、施工期風險防範與控制;
11、全壽命周期隧道建養一體化管理。

科研成果

科研名稱所獲獎項
《超大直徑、超長距離盾構推進技術》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城市越江隧道結構的性能與安全控制技術》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超大特長盾構隧道水下深埋防水關鍵技術》2009年度華夏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主體獲獎名稱結果
2009年上海崇明越江通道(長江隧橋)工程上海市建設工程白玉蘭獎獲獎
2011年2011-2012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獲獎
2011年中國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市政公用工程”一等獎獲獎
2013年第十一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獲獎
2013年上海長江隧道菲迪克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項目優秀獎獲獎

文化特色


隧道壁畫
上海長江隧道壁畫
上海長江隧道壁畫
截至2009年10月,上海長江隧道上兩側側牆採用了白色的搪瓷鋼板材料,隧道中部兩側裝設有大幅的綠、藍兩色腰帶地圖壁畫,取意於古詩名句“春來江水綠如藍”;而綠、藍兩色的交界點恰為隧道中點,抽象的手法標出了長江隧橋的地理位置及上海的主要路網,有助於緩解駕駛員的視覺疲勞感。

價值意義


上海長江隧道建成改善了上海市交通系統結構和布局,加速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更好地帶動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提升上海在全國經濟中的綜合競爭力。(《基建管理優化》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