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穴

漢字辭彙

岩穴,指山洞或岩穴之士,出自《莊子·山木》。

引證解釋


(巖穴)亦作“嵓穴”。
1、山洞。
《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
《淮南子·修務訓》:“舜 作室,築牆茨屋,闢地樹谷,令民皆知去巖穴,各有家室。”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至於嵓穴草澤之士,或節義敦篤,或文章高古,宜崇聘召之禮,以厚澆競之風。”
清《睢陽尚書袁氏家譜·袁樞事略》:“又好遊覽名勝,足跡所至,盡搜岩穴之奇,海內推為風雅冠冕。”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飛雪崖》:“斷床之下及左側岩岸均窪入成一大岩穴。”
2.指岩穴之士。
《後漢書·章帝紀》:“其以巖穴為先,勿取浮華。”
明 歸有光 《邵民壽詩序》:“安陸 姚克 一尊巖穴。”
姚鼐 《復張君書》:“僕少無巖穴之操,長而役於塵埃之內。”
岩穴遺跡
岩穴遺跡
3.在地理上指由水流裹挾岩石在岩石質地差的地方沖蝕,形成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