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放馬山歌的結果 展開

放馬山歌

黃虹演唱的歌曲

《放馬山歌》是流行於雲南西部的一首山歌。歌詞簡樸、親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的一種很傳統又很普遍的生產和生活——牧馬。

歌曲背景


《放馬山歌》曲譜
《放馬山歌》曲譜
雲南是個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混居地區,明代以來,陸續有多批內地漢 族移居此地,他們所帶來的漢族傳統藝術也成為這一地區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20世紀40年代以來,音樂家在這裡採錄到一大批傳統民歌曲目,其中,一部分與中原地區仍保留著某些親緣關係,另一部分則較多地反映了本地區的社會生活內容。
20世紀50年代初,擅長演唱雲南漢族民歌的優秀歌唱家黃虹,採錄了這首《放馬山歌》,並通過她自己在藝術上的鑽研和積累,使這裡民歌的地域風格變得更加鮮明,在全國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

歌曲歌詞


正月放馬喔嚕嚕的正月正喲,
趕起馬來登路里程,喲哦,登路里程。
大馬趕來喔嚕嚕的山頭上喲,
小馬吃草隨後的跟,喲哦,隨後的跟。
二月放馬喔嚕嚕的百草發喲,
小馬吃草深山裡跑,喲哦,深山裡跑。
馬無野草不哩不會胖喲,
草無露水不會裡發,不會裡發。
喲~哦~~

歌曲賞析


黃虹
黃虹
這首民歌所反映的正是西南高原的一種很傳統又很普遍的生產和生活,它的唱詞採用了“十二月”體,這顯然與內地傳統民歌體式有關,但它所用的襯詞如“烏嚕嚕的”、“尼”等卻有本地特 色。曲調的音域僅為五度,加上密集的節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兩次呼喊(似乎模擬吆喝牲口之聲),使它具有濃厚的山野風格。全曲共四個樂句,實際的音樂素材只有首句的3小節,其音調鏗鏘,樂意鮮明;第二樂句是首句1、3小節的結合,也許因為意猶未盡,故在呼喊后重複了一個小節;接下去的兩個樂句,基本上是前面的原樣重複,全曲使用的音樂素材既節省,又精練,為我們提供了西南高原放牧之歌的範例。
該歌曲歌詞簡樸、親切自然,七言兩句為一段,反映了牧人生活,音樂結構也很簡練,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下樂句的曲調,是根據上樂句的音樂素材發展而成的,手法洗鍊。其中夾以“喔嚕嚕尼”等襯腔,以及趕牲口的吆喝聲,富有生活氣息,活躍歡快。

歌曲影響


這首經黃虹整理改編並演唱的歌曲,成了她演唱的代表曲目之一;
這首歌後來也成了歌唱家馬玉濤、彭麗媛、宋祖英等人的保留曲目;
《放馬山歌》也因其優美的旋律,被改編為眾多民樂的演奏曲目,如柳琴獨奏《放馬山歌》。

流傳範圍


在西南高原,人們主要從事兩種生產方式,一是農業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為這裡既有雄偉的崇山峻岭,又有寬闊平坦的盆地——壩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們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農業種植和養畜放牧的天然條件,從而也使該地區成為我國很有代表性的高原農牧經濟區。由於這首民歌正反映了西南高原的一種很傳統又很普遍的生產和生活,因此在發表后便在全國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