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丁·亞歷山德羅維奇·謝洛夫
瓦倫丁·亞歷山德羅維奇·謝洛夫
瓦倫丁·亞歷山德羅維奇·謝洛夫(1865-1911)是俄國十九世紀末期的現實主義畫家。他處於世紀之交,才華橫溢,富有激情,在藝術上承前啟後,在俄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初期創作活動,正值巡迴展覽畫派進入極盛時期的八十年代,列賓(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和蘇里可夫對青年謝洛夫有過巨大的影響。他後來也被巡迴畫派接納為會員。謝洛夫出生於彼得堡的一個藝術之家,父親是位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批評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藝術教育。九歲時跟列賓學畫,以後考入皇家美術學院,得到名師契斯恰可夫素描學派的嚴格訓練。
1874年,畫家列賓正在巴黎旅行,一位憂傷的俄國婦女把她9歲的孩子託付給列賓。她是僑居巴黎的俄國音樂家亞力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洛夫的遺孀,音樂家3年前去逝的時候,他們的兒子瓦倫丁·亞歷山德羅維奇·謝洛夫才6歲。雖然生長在這樣一個音樂的環境里,但幼年的瓦倫丁似乎更喜歡繪畫,他常常獨自在小房間里用顏料塗畫著人物和花朵。於是母親帶著他到國外去旅行,讓他參觀古代大師的珍品。
1874年的冬天,從慕尼黑來到巴黎。這時,9歲的瓦倫丁性格似乎更加孤癖,由於長期在國外生活,他連俄語也講不好,蒼白的臉色、瘦弱的身體,只有一雙藍色的大眼睛閃閃發光,表現出蘊藏在這孩子心靈中的智慧和感情。
列賓收下了這個學生,讓他在畫室的一角畫一組簡單的靜物,而自己,則沉迷於《薩德闊》一面的創作。從這時開始,謝洛夫成為列賓的學生,回國后又跟隨列賓到頓河流域去畫扎波羅什人的速寫。他在大師的言行舉止中體會到藝術探索的艱辛,他年輕的心靈中種下了獻身藝術的種子。
女孩與兩個桃子
1881年,列賓決定送謝洛夫入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學習。雖然這裡的氣氛是僵死和陳腐的,但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巴維爾·彼得洛維奇·契斯恰科夫以他嚴格的科學體系,培養了整整一代俄羅斯現實主義藝術家,沒有這樣嚴格的訓練,成為一個偉大匠師便只能是空想。
契斯恰科夫體系,猶如這具陳腐機體中的新芽,給俄羅斯美術帶來生機。謝洛夫進入素描教室的遭遇並不順心。他以為在列賓的身邊已經學到不少東西,對契斯恰科夫布置的初級課題不以為然。
契斯恰科夫把一張廢紙捏成一團,隨手扔在地板上,然後命令謝洛夫去畫這個廢紙團的素描。這使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萬分窘迫,以致畫出的素描連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契斯恰科夫嚴厲地教訓謝洛夫:在藝術的王國里,沒有,也絕不會有什麼容易做到的事。一切都是困難的,但也是重要的、有趣的,藝術家終生都被它吸引著。就這樣,謝洛夫在跟隨列賓學習6年之後,又在美術學院學習了5年,使他成為熟練而且成熟的畫家。
歐羅巴的劫掠
謝洛夫的創作視野較廣,歷史、風景、農村的風俗、插圖、舞台美術都有所涉及,但成就最高,創作最多的是肖像畫。他的肖像畫的對象極廣,表現了各個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從農婦、作家,直到宮廷貴族。他的畫最大的特徵是能真實地挖掘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社會屬性,在刻劃藝術典型和深刻揭示人物性格上,堪稱無與倫比。同時,他又能以各種不同的風格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或以親切的、抒情的風格,或以紀念性的、批判性的風格,力圖將人物的社會的心理和本質作恰到好處的和諧的揭示,同時表達出作者自己對這一人物的認識和態度。
他的肖像畫極度認真,用他自己的話說,畫一幅肖像畫猶如害了一場“大病”。
謝洛夫一生中的肖像畫名作,數量甚多,而以《女演員葉爾瑪洛娃》為最傑出,被公認為“謝洛夫肖像畫藝術水平的全面體現”。
《陽光下的少女》,表現了人類青春的主題,同時顯示了他卓越的表現技巧,畫面格調清新,人與自然景色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