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壇

太歲壇

太歲壇,又稱太歲殿,位於先農神壇東北,是祭祀太歲神及十二月將神的院落。建築有太歲殿,拜殿及東西配殿,太歲殿正殿祭祀太歲神,東西配殿祭祀十二月將神

景點簡介


太歲殿建築群位於先農壇內壇北門西南側,是為祭祀太歲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靈之地。其東鄰神倉,西近神廚,南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農壇內壇建築的中心地帶,建築體量為先農壇之最。
太歲殿組群建築佔地約9076平方米,內有四座單體建築,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為拜殿、太歲殿,東西兩側各有廂房11間,建築間用圍牆相連,拜殿兩側牆及東西牆北側共設隨牆門4個。
拜殿建築面積約860平方米。通面闊七間50.96米,進深三間(8椽9檁)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階台階三個。后檐分別在明間、稍間置六階台階。殿內北部減去金柱四根,其木構架結構與宋《營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對六椽*%用三柱”類同。徹上明造。屋面單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綠琉璃瓦剪邊。檐柱頭有砍殺。斗碩為五踩單翹單昂鎏金斗碩,明間及次間補間斗碩六攢,稍間及盡間為四攢,四周共用柱頭斗碩22攢(包括4攢轉角斗碩),補間斗碩84攢。殿宇前檐中三間用四扇格扇門,稍間下砌檻牆,上置四扇格扇窗,盡間砌牆,后檐七間全開四扇格扇門,格扇形製為四抹頭,菱花為三交六碗。
太歲殿建築雄偉高大,建築面積1118.2平方米。通面闊七間51.35米,明間、稍間前置六階台階,進深三間(12椽13檁)25.7米。其木構架結構形式基本與故宮太和殿上層類似。徹上明造。屋面單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綠剪邊。柱礎石為素麵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頭有砍殺。金柱高10.35米,建築室內總高15.97米。斗碩為七踩單翹雙昂鎏金斗碩,明間及次間補間斗碩六攢,稍間及盡間為四攢,四周共用柱頭斗碩22攢(包括4攢轉角斗碩),補間斗碩96攢。殿宇前檐七間各開四扇格扇門,其餘三面砌牆,格扇為四抹頭,菱花為三交六碗。殿內明間北部有神龕,無神像。拜殿及太歲殿均用金龍和璽彩繪。
東西配殿建築面積各為755.3平方米。其面闊各11間55.56米,進深三間(6椽7檁)13.58米,前出廊,僅明間置五階台階,南北兩側於廊步盡頭置如意踏跺三級。懸山黑琉璃瓦屋面。東西配殿大木構架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結點的柱頭直接承載大斗,斗正面出梁頭,側面出檁枋,柱間用額枋相連接,柱頭有卷殺,柱有側角。殿宇通面闊11間,各開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門。彩畫為龍錦枋心。
太歲殿院外東南側有磚仿木結構無梁建築焚帛爐一座,為焚燒紙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闊6.6米,進深3.74米,黑琉璃瓦綠剪邊,歇山屋面,須彌底座,正面設三個大小不同的拱券門(中門稍大),四角有圓形磨磚圓柱,柱上磚制額枋處雕刻明代旋子彩畫,上置磚仿木五踩單翹單昂斗碩,周圈有轉角斗碩4攢,補間斗碩27攢。

景點現狀


太歲殿組群建築,於1987年收歸文物部門管理,同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性修繕,並根據《順天府志》記載“垣內南北東西各三間”,復建四角值房。現由古建博物館使用,殿內陳列《中國古代建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