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芽

枝條或花的雛型

芽(ya)是維管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中尚未充分發育和伸長的枝條或花,實際上是枝條或花的雛型。芽是由莖的頂端分生組織及其葉原基、腋芽原基和幼葉等外圍附屬物所組成。

有些植物的芽,在幼葉的外面還包有鱗片。發育成花和花序的芽即花芽。展開后而能變成花的芽,稱為花芽,通常因花芽比葉芽粗而圓,所以外觀上,多可與葉芽或花芽同葉芽混生的混合芽進行區別,但當芽還處於相當幼嫩時,則必須經解剖才能確定雄蕊或雌蕊原基的分化。花芽的生長點,一般與葉芽的形態不同,其分化與形態形成的結構也與葉芽不同。

信息


花芽
花芽
花芽由未發育的一朵花或一個花序組成,其外面也有鱗片包圍。依照芽著生的位置、性質、構造、生理狀態 的不同,可把芽分為各種類型,如頂芽、腋芽、不定芽、花芽、葉芽、鱗芽、裸芽、活動芽、休眠芽等。芽的活動有一定的規律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芽,一般在春季展開,隨即又開始形成新芽。新芽在當年內並不開展,而是經過冬季休眠,到翌年春季才開展。一年生植物和很多熱帶木本植物,在整個生長季中芽都在活動。不過,1年生植物在生長季末期,隨著植株頂端的芽形成了花,莖的伸長停止,芽的生命活動隨之結束。一個植株的株形,很大程度取決於芽在植株上著生的位置、排列和活動。若頂芽生長佔優勢,腋芽休眠較多,則主莖高,分枝少;反之,分枝多。園藝上採取整枝、去芽的方法,以控制株形。農業上常對棉花、番茄等植物進行摘心、打杈,以調整頂芽與側芽的比例關係,保證果枝的生長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兩個階段

花芽
花芽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莖生長點由分生出葉片、葉芽轉 變為分化出花序或花朵的過程。花芽分化是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的生理和形態標誌。這一全過程由花芽分化前的誘導階段及之後的花序與花分化的具體進程所組成。一般花芽分化可分為生理分化、形態分化兩個階段。芽內生長點在生理狀態上向花芽轉化的過程,稱為生理分化。

花發端

花芽生理分化完成的狀態,稱作花發端。此後,便開始花芽發育的形態變化過程,稱為形態分化。花芽分化的變化規律與柚類各品種的特性及其活動狀況,外界環境條件以及農業技術措施酌作用都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掌握其規律,並在適當的農業技術措施下,充分滿足花芽分化對內外條件的要求,使每年有數量足夠和質量好的花芽形成,對提高產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花芽分化分為生理分化期和形態分化期。生理分化期先於形態分化期1個月左右。花芽生理分化主要是積累組建花芽的營養物質以及激素調節物質、遺傳物質等共同協調作用的過程和結果,是各種物質在生長點細胞群中,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為形態分化奠定的物質基礎。但是這時的葉芽生長點組織,尚未發生形態變化。

形態分化期

生理分化完成後,在植株體內的激素和外界條件調節影響下,葉原基的物質代謝及生長點組織形態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可區分出花芽和葉芽,這就進入了花芽的形態分化期,並逐漸發育形成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直到開花前才完成整個花器的發育。

影響因素

花芽分化首先取決於樹體內的營養水平,具體說就是取決於芽生長點細胞液的濃度,細胞液濃度又取決於體內物質的代謝過程,同時又受體內內源調節物質(如脫落酸赤霉酸、細胞激動素等)和外源調節物質(如多效唑、B9、乙烯利矮壯素等)的制約。相反激素的多少與運轉方向又受體內物質代謝、營養水平及外界自然條件、栽培技術措施的影響。任何單一的因素都不能全面地反映樹花芽形成的本質。

生長標誌


花的發育
花的發育
植物分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部分。前三個為營養器官,后三個為生殖器官,相對應的植物的生長也就有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部分。花芽中是未來生殖器官的原基,所以花芽的出現就意味著植物生殖生長的標誌。營養生長為生殖成長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但是如果營養生長太茂盛,如小麥,會幹擾生殖生長,出現“瘋長”現象,影響作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