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廟
位於四川成都都江堰市的廟宇
二王廟古建築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門外的玉壘山麓,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廟是為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廟初建於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門“二王廟”3個金字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手筆。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於治水的格言,被稱為治水三字經。後殿右側有畫家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碑刻。園中植滿各種名貴花木,古木參天,林蔭蔽日,是四川的遊覽觀光勝地。
二王廟遠景
原為望帝祠,齊明帝時,益州剌史劉季連將望帝祠遷往郫縣。齊明帝建武元年(494),為紀念中國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都江堰的崇偉功德,將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更名為崇德廟。宋以後,李冰父子相繼被敕封為王,因此又改稱為二王廟。臨岷江,后依翠嶺,南望青城,西連岷山,遠近風光十分綺麗,故有“玉壘仙都”的美譽。
廟門前壁上有清代末年繪製的《都江堰灌溉區域圖》,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廟內觀瀾亭下,一排丹牆石壁上鐫刻著兩則治水《三字經》。一則為清同治十三年(1874)灌縣知縣胡圻依據歷代都江堰治水經驗編成的《三字經》,文曰:“六字傳,千秋鑒。挖河心,堆堤岸。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樁見。籠編密,石裝健。砌角嘴,安羊圈。立湃闕,留漏罐。遵舊制,復古埝。”另一則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成都府知文煥對原《三字經》作修改,又重刻於二王廟石壁上。內容是:“深掏灘,低作埝。六字旨,千秋鑒。挖河沙,堆堤岸。砌魚嘴,安羊圈。立湃闕,留漏罐。籠編密,石裝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畫符,鐵樁見。歲勤修,預防患。遵舊制,毋擅變。”後人總結的治水《八字經》:“乘勢利導,因時制宜”、“具灣截角,逢正抽心”被認為是飽含哲理的治水真諦,至今廣為傳頌。
二王廟
現存建築多為民國十四年(1925)遭火災焚毀后住持李雲岩募資重建:從樂樓(正山門)起,廟內建築分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主殿二王殿內奉三眼二郎神,配祀木雕楊二郎;老王殿供奉李冰夫婦;老君殿因祀老子,故名,左右配建青龍、白虎兩殿;三官殿中祀天、地、水三官大帝;靈官殿上下層,上祀道教護法神王靈官,下祀太白金星;另有城隍殿、土地殿、玉皇殿、娘娘殿、祈子宮、丁公祠、聖母殿、魁星閣、龍神殿等。該廟佔地面積10,2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50餘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整個建築布局不受中軸線的束縛,而在縱橫方向上依山就勢,疊落而築,層層樓台,起伏有序,曲折幽深,梯回壁轉,而又主次分明,負山面水,極為幽靜。
二王廟前後殿分別塑李冰及其子二郎像。前殿李冰像身著袍服,正襟危坐,手拿著半裹的絹圖,凝神沉思治水方案;後殿二郎像草履便服,手執鐵鍤,英姿勃勃,充滿青春豪邁激情。二王廟內匾額、對聯、詩文、石碑甚鑫,有清果親王手書“功垂不朽”、光緒帝御筆“功昭蜀道”,以及“恢拓禹功名父子,創開天府古神仙”等,都是對李冰父子治水功績的讚頌。李冰殿後陳列商代古木、明代鐵花瓶、鐵蠟台,以及近代畫家徐悲鴻、張大千、關山月的繪畫碑刻,都有很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
二王廟
著名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三蘇祠等名勝古迹全都傷痕纍纍……
二王廟
都江堰其它景點早就已經對外開放,為何只有二王廟耗時三年才重建完畢?
據都江堰市文物局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震后不到50天,投資1.1億元的“災後文物重建1號工程”——二王廟維修保護工程啟動。二王廟的搶救保護工作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確定了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等8家單位,對二王廟古建築群進行技術對口支援。
二王廟文物保護工程經歷了清理排危、地質災害治理、古建築本體維修、完善防災系統幾大階段。僅清理廢墟就用了近半年時間。現代建築垮了,把建築垃圾鏟走就可以了,但文物建築的維修,施工上要求精益求精。必須先在廢墟里找文物殘片,一旦發現,必須拍照、畫圖、做好文字記錄,工作人員甚至用篩子在碎石里收集殘片。整個修復工程非常龐大,工期至少3年。
二王廟古建築群災后搶救保護工程獲得了國家文物局授予的“優秀文物保護工程特別獎”。新中國成立以來,此項殊榮僅授予過布達拉宮和二王廟。
此外,修復工程還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國家傳統建築文化保護示範工程”等獎項。
2010年10月,維修工程順利通過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驗收。2011年4月21日,二王廟首次整體對外開放。
二王廟在地震中損毀9成
4月21日,劫后重生的二王廟首次整體對外開放。除了重補的痕迹,這裡並沒有留下太多地震的傷痕,欄桿上的油漆還沒有干,飄散在空氣中的油漆味還在提醒著遊人,這裡曾經遭受了毀滅性的災難。
據了解,2008年5月12日,8.0級強震使都江堰二王廟所處的山體局部向岷江一側下滑,距離中央主斷裂帶1.3公里的二王廟古建築群全部受損。戲樓、廂房、52級梯步、照壁、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總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的二王廟,在此次地震中嚴重損毀面積4000多平方米,部分損毀面積7000多平方米。
“魚嘴”裂縫
都江堰由“魚嘴”分水堤、飛河堰溢洪道、寶瓶口構成。其中,通過“魚嘴”,把岷江一分為二,內江引水灌溉,外江泄洪。
寶瓶口是起“節制閘”作用的,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
“魚嘴”和“寶瓶口”都是都江堰的標誌性景點。大地震后的都江堰“魚嘴”出現多處裂縫。如今,“魚嘴”上被修復的痕迹清晰可見,引得遊人駐足細看,當地導遊告訴記者,大地震后,“魚嘴”因為裂痕成為遊人們最關心、駐足時間較長的景點。
三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讓四川很多地標毀於一旦。如今,一份份地標重生的報告在向世界證明:四川依然美麗;一處處地標重生的背後,匯聚了所有重建者的心血,訴說著對全國人民的感激。
景區觀光車車票:往返15元,單程10元(從碑亭-魚嘴)。
到都江堰景區:
市內公交4路、101路可到景區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