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鋪鎮

頭鋪鎮

安徽省五河縣頭鋪鎮位於淮河以北,蚌埠市東50公里,306省道兩側,下轄18個行政村,總面積97.42平方千米(2017年),55278人(2017年),擁有耕地面積’7871l畝,是“全國民主建設的領頭羊”。

基本概況


頭鋪鎮隸屬於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縣,頭鋪鎮橫跨龍郜兩湖,內設五河縣省級經濟開發園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園。頭鋪既是五河縣工業重鎮,又是重要產糧大鎮。總面積101.5平方公里,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鎮有人口5.2萬人,轄18個行政村,被江澤民總書記謂之為“屈台模式”的農村基層民主管理經驗,聞名全國。

歷史沿革


頭鋪,位於五河縣西南7.5公里處。是五蚌公路的第一站,是頭鋪鎮政府所在地,也是頭鋪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頭鋪鎮解放前並不起眼,只有十來戶人家。明清時期,只是個跑馬郵差歇腳的驛館客棧。洪武年間(1370年前後),明政府在古泗州(今洪澤湖與淮水交匯處。清康熙28年,即:1680洪水泛濫,加上地陷,古泗州沉入湖底)通往鳳陽府所設的第一個驛館店鋪。當時三十里為一站,六十里為一鋪。從古泗州到頭鋪整整六十里,所以把這裡叫做頭鋪。頭鋪因此而得名,一直延用。

組織建設


頭鋪鎮自1996年10月在屈台村率先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試點工作以來,推行“四民主三公開”。四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三公開即: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1998年9月23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頭鋪鎮屈台村時,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給予肯定,稱為“屈台模式”,並向全國推廣。

農業發展


頭鋪在發展科學,繁榮農村經濟,優化經濟結構上,在開發農業資源,提高鎮村工農業發展等方面,出現嶄新局面。特別是馮劉村的養牛業,陳台村的蔬菜業,八岔村的林果業,訾圩村的註冊品牌“滋味”蘿蔔,花木王村的草雞、孫坪服飾小商品批發,薛林村的水產業,屈台現代農業示範園已基本形成規模。
在農業方面,該鎮實行產業結構調整:
一是在陳台、訾圩等村6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有新的發展;
二是以郜台、大方、柿馬村為中心,大力發展養殖業;
三是抓好八岔、大劉村的林果業生產基地和銀杏基地。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


頭鋪鎮
頭鋪鎮
頭鋪鎮
頭鋪鎮
在經濟方面,頭鋪鎮擁有四家麵粉加工廠,一家挂面廠,一家板材廠和兩座輪窯廠。2003年一-2004年頭鋪鎮引資2400萬元,興建了塑料製品有限公司,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截止2009年5月,頭鋪鎮企業年營業收入達17500萬元,增加值5100萬元,利潤總額1300萬元.上繳稅金128萬元。勞動者報酬2160萬元。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發展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9家,增加11家;完成產值8.85億元,比上年增長46.3%;實現工業增加值2.61億元,比上年增長46.2%。入庫稅金4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6%。江達工貿、恆遠管樁、恆源技研、興河水泥、雙豐麵粉等規模企業生產運行良好,企業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建材、農產品加工、精細化工、釀造、針紡服裝等產業逐步形成集聚態勢。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城南分區新建工業五路、七路,1.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成使用;沫河口分區主幹道路基本建成,園區防洪除澇工程開始啟動。全年新入園企業42家,完成產值5.4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61%。

城鎮建設


頭鋪鎮葡萄豐收
頭鋪鎮葡萄豐收
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投資實現較快增長。積極推行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加強招商引資工作指導和調度,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年協議利用縣外項目127個,協議利用資金22.8億元,實際到位縣外資金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22%,駿泰服飾、布雷斯頓、永恆紡織等一批超五千萬元工業企業落戶五河。項目工作紮實推進。年初排定的34個重點項目中,開工32個,完成投資11.7億元,比上年增長65%。實施國債項目24個,完成投資1.2億元。全年爭取國家和省項目165個,爭取資金4.1億元,實際到位9784萬元。組建城市投資公司,完善建設投資公司、擔保公司運作機制,積極打造投融資平台。經過努力,頭鋪鎮成為全縣首批利用國家開發銀行1億元縣域經濟貸款縣、全省首批獲得省擔保集團資金支持縣,並成功獲得省財政間隙資金支持。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與皖能集團達成小溪電廠項目合作協議,沫河口碼頭、城關碼頭完成項目核准,園集大橋完成洪評和可研編製,胡集、泗河渡改橋項目開始施工設計,開發區沫河口分區供排水項目爭取世界銀行貸款工作有序推進。
頭鋪鎮
頭鋪鎮
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工作取得新進展。糧食產量71.8萬噸,創歷史新高。養殖業實現總產值16.82億元,比上年增長4.2%。建成8個市級標準化養殖小區,10家企業獲市級龍頭企業稱號,8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長淮農業科技示範園被正式批准為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組織260個,發展農村經紀人4000多名。實施陽光工程,培訓3200人。農業綜合開發完成投資2232.1萬元,澮南、東劉集項目區通過驗收,雙忠廟、申集、沫河口等世行三期加灌項目開始實施。成片造林和新建補建農田林網工作完成省市下達目標。大鞏山省級森林公園獲省林業廳批准。獲全省“農機富民工程優勝縣”稱號。鄉鎮鎮村總體規劃編製工作基本完成。實施“村村通公路”項目,修建公路152公里,60個村實現通有線電視。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250萬元。完成環城路配套、閘橋路配套、環城路向東延伸、青年路向南延伸、104國道縣城出入口改造、禾香路改造、淮河路西段改造等工程,完善城南大道配套設施,實施城關圈堤亮化、綠化,建成縣城地表水廠,推進城南新區行政大道、建投大廈、文體中心建設,啟動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建設。通過省級園林縣城驗收。住宅小區項目進展順利,建成禾香花園,錦繡蘭庭、四季陽光城一期基本竣工。深化環衛體制改革,加強市容管理,城區面貌明顯改觀。加快小城鎮建設,12個鄉鎮安裝了路燈,9個鄉鎮開通了自來水,興建了18個專業市場。沫河口鎮雙忠廟鎮分別被列為省、市級示範鎮。

教育


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職業教育中心。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作有效開展,“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通過省政府複核,被評為全省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樣本縣。臨北獅子舞被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順河街被評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榮獲“全省文化先進縣”稱號。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啟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完成縣疾控中心和縣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縣醫院醫技大樓建設進展順利。擴大電視發射功率,實現電視節目全境覆蓋。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性別比整治成效顯著,人口自然增長率6.57‰。

行政區劃


頭鋪鎮下轄村:
屈台村花園村官橋村劉馬村金崗村花木王村委大方村馮劉村柿馬村薛林村安淮村郜台村訾圩村方台村陳台村單台村八岔村凌歐村

總體規劃


頭鋪鎮
頭鋪鎮
頭鋪鎮
頭鋪鎮
加強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和諧頭鋪鎮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72人,比上年增長140.7%;城鎮登記失業率4.2%,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71萬人、1.61萬人、0.61萬人、0.6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6%、18%、190%、74%。全年支付離退休職工養老金3981萬元。啟動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社保工作。落實惠農政策,發放糧食、農機購置等補貼4800萬元。關心老年人生活和未成年人成長,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和殘疾人事業,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機制逐步健全。紮實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再次榮獲“全省文明縣城創建先進縣”稱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強化社會治安網路建設,積極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積極化解矛盾,信訪秩序進一步規範。鞏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榮獲“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和“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稱號。人民武裝和預備役建設繼續加強。氣象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審計、統計、物價、民族、宗教事務得到加強,工商聯、婦聯、共青團、工會、殘聯、科協等群團組織在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工業項目免收行政事業規費45項。加快優化創業環境,落實鼓勵全民創業政策措施,全年新增私營企業128家,比上年增長34%;新增個體工商戶1540戶,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加強政府採購管理,規範工程招投標運作。開展政(行)風評議活動,機關作風進一步轉變,辦事效率提高。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充分採納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
村村通工程成效顯著,全縣共啟動項目95個,完成投資3427.2萬元,建設公路里程257.5公里,完成路基200.5公里,路面鋪築153.3公里,受益村1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