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鋪鎮
頭鋪鎮
安徽省五河縣頭鋪鎮位於淮河以北,蚌埠市東50公里,306省道兩側,下轄18個行政村,總面積97.42平方千米(2017年),55278人(2017年),擁有耕地面積’7871l畝,是“全國民主建設的領頭羊”。
頭鋪鎮隸屬於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縣,頭鋪鎮橫跨龍郜兩湖,內設五河縣省級經濟開發園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園。頭鋪既是五河縣工業重鎮,又是重要產糧大鎮。總面積101.5平方公里,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鎮有人口5.2萬人,轄18個行政村,被江澤民總書記謂之為“屈台模式”的農村基層民主管理經驗,聞名全國。
頭鋪,位於五河縣西南7.5公里處。是五蚌公路的第一站,是頭鋪鎮政府所在地,也是頭鋪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頭鋪鎮解放前並不起眼,只有十來戶人家。明清時期,只是個跑馬郵差歇腳的驛館客棧。洪武年間(1370年前後),明政府在古泗州(今洪澤湖與淮水交匯處。清康熙28年,即:1680洪水泛濫,加上地陷,古泗州沉入湖底)通往鳳陽府所設的第一個驛館店鋪。當時三十里為一站,六十里為一鋪。從古泗州到頭鋪整整六十里,所以把這裡叫做頭鋪。頭鋪因此而得名,一直延用。
頭鋪鎮自1996年10月在屈台村率先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試點工作以來,推行“四民主三公開”。四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三公開即: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1998年9月23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頭鋪鎮屈台村時,對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給予肯定,稱為“屈台模式”,並向全國推廣。
頭鋪在發展科學,繁榮農村經濟,優化經濟結構上,在開發農業資源,提高鎮村工農業發展等方面,出現嶄新局面。特別是馮劉村的養牛業,陳台村的蔬菜業,八岔村的林果業,訾圩村的註冊品牌“滋味”蘿蔔,花木王村的草雞、孫坪服飾小商品批發,薛林村的水產業,屈台現代農業示範園已基本形成規模。
在農業方面,該鎮實行產業結構調整:
一是在陳台、訾圩等村6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有新的發展;
二是以郜台、大方、柿馬村為中心,大力發展養殖業;
三是抓好八岔、大劉村的林果業生產基地和銀杏基地。
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
頭鋪鎮
頭鋪鎮
在經濟方面,頭鋪鎮擁有四家麵粉加工廠,一家挂面廠,一家板材廠和兩座輪窯廠。2003年一-2004年頭鋪鎮引資2400萬元,興建了塑料製品有限公司,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截止2009年5月,頭鋪鎮企業年營業收入達17500萬元,增加值5100萬元,利潤總額1300萬元.上繳稅金128萬元。勞動者報酬2160萬元。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工業發展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9家,增加11家;完成產值8.85億元,比上年增長46.3%;實現工業增加值2.61億元,比上年增長46.2%。入庫稅金4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6%。江達工貿、恆遠管樁、恆源技研、興河水泥、雙豐麵粉等規模企業生產運行良好,企業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建材、農產品加工、精細化工、釀造、針紡服裝等產業逐步形成集聚態勢。經濟開發區初具規模,城南分區新建工業五路、七路,1.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成使用;沫河口分區主幹道路基本建成,園區防洪除澇工程開始啟動。全年新入園企業42家,完成產值5.4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61%。
頭鋪鎮葡萄豐收
頭鋪鎮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250萬元。完成環城路配套、閘橋路配套、環城路向東延伸、青年路向南延伸、104國道縣城出入口改造、禾香路改造、淮河路西段改造等工程,完善城南大道配套設施,實施城關圈堤亮化、綠化,建成縣城地表水廠,推進城南新區行政大道、建投大廈、文體中心建設,啟動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建設。通過省級園林縣城驗收。住宅小區項目進展順利,建成禾香花園,錦繡蘭庭、四季陽光城一期基本竣工。深化環衛體制改革,加強市容管理,城區面貌明顯改觀。加快小城鎮建設,12個鄉鎮安裝了路燈,9個鄉鎮開通了自來水,興建了18個專業市場。沫河口鎮、雙忠廟鎮分別被列為省、市級示範鎮。
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職業教育中心。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作有效開展,“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通過省政府複核,被評為全省以縣為主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樣本縣。臨北獅子舞被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順河街被評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榮獲“全省文化先進縣”稱號。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啟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完成縣疾控中心和縣醫院傳染病區建設,縣醫院醫技大樓建設進展順利。擴大電視發射功率,實現電視節目全境覆蓋。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長,性別比整治成效顯著,人口自然增長率6.57‰。
頭鋪鎮下轄村:
屈台村 | 花園村 | 官橋村 | 劉馬村 | 金崗村 | 花木王村委 | 大方村 | 馮劉村 | 柿馬村 | 薛林村 | 安淮村 | 郜台村 | 訾圩村 | 方台村 | 陳台村 | 單台村 | 八岔村 | 凌歐村 |
頭鋪鎮
頭鋪鎮
加強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和諧頭鋪鎮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72人,比上年增長140.7%;城鎮登記失業率4.2%,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71萬人、1.61萬人、0.61萬人、0.61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6%、18%、190%、74%。全年支付離退休職工養老金3981萬元。啟動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社保工作。落實惠農政策,發放糧食、農機購置等補貼4800萬元。關心老年人生活和未成年人成長,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和殘疾人事業,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機制逐步健全。紮實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再次榮獲“全省文明縣城創建先進縣”稱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縣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強化社會治安網路建設,積極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積極化解矛盾,信訪秩序進一步規範。鞏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榮獲“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單位”和“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稱號。人民武裝和預備役建設繼續加強。氣象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審計、統計、物價、民族、宗教事務得到加強,工商聯、婦聯、共青團、工會、殘聯、科協等群團組織在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進機關效能建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工業項目免收行政事業規費45項。加快優化創業環境,落實鼓勵全民創業政策措施,全年新增私營企業128家,比上年增長34%;新增個體工商戶1540戶,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加強政府採購管理,規範工程招投標運作。開展政(行)風評議活動,機關作風進一步轉變,辦事效率提高。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充分採納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
村村通工程成效顯著,全縣共啟動項目95個,完成投資3427.2萬元,建設公路里程257.5公里,完成路基200.5公里,路面鋪築153.3公里,受益村1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