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
藝術家、哲學家代表作品《張旭與草書》
熊秉明(1922--2002年),雲南人,生於南京,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哲學家,中國數學家熊慶來之子。
熊秉明集哲學、文學、繪畫、雕塑、書法之修養於一身,旅居法國50年,無論對人生哲學的體悟還是對藝術創作的實踐,都貫穿東西,融合了中國的人文精神。他對張旭草書有精深研究,也對當代書法發展給予關注,提出“當代書法要從碑帖結合上找出路,狂草就應該像李志敏先生這樣寫,引碑入草價值不容低估”,受到藝術理論界重視。
熊秉明
1927年 父親受聘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隨家遷北京,住清華園。
1937年 初中畢業於燕京大學附中。父親任雲南大學校長,隨家遷居昆明。
1939年 考入西南聯合大學。
1944年 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
1947年 考取公費留法。巴黎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一年。
1948年 轉習雕塑,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索比克(Saubique)教授石雕教室。進入茹里安畫院(Academie Juhen)紀蒙(Gimond)教室。
1949年 在大茅舍畫院(Academie de la Grande Chaumiere)查德金(Zadkine)教室學習。重返紀蒙(Gimond1)教室。
1950年 進入高等美術學校積尼俄(Janniot)紀念碑雕塑教室,製作《紀念殉難者》。
1952年 參加法蘭西藝術家沙龍,《少女體》獲銅質獎,《王紀音像》獲“藝術家之友”獎。參加“無名政治囚犯紀念碑”國際設計徵選。參加秋季沙龍。作《孕婦》參加哥東(Coton)藝術獎,獲第二名。在積尼俄教室製作《逃奔的母親》。
1953年 開始《父親頭像》(1992年鑄為銅像)。焊制鐵雕《嚎叫的狼》。《逃奔的母親》送巴黎秋季沙龍。瑞士蘇里士波德默畫廊個展。
1954年 《鐵絲鴿》送五月沙龍展出。《嚎叫的狼》送青年雕刻沙龍。
1955年 《烏鴉》參展五月沙龍。十一月在奇倫舉行水墨個展。
1956年 《山雀》送五月沙龍。五月在洛桑(Lauzane)舉行水墨個展。開始和巴黎前衛畫廊伊麗絲·克蕾(Iris Clert)合作,舉行鐵雕個展。九月在日內瓦美術館舉行水墨個展。
1957年 在伊麗絲·克蕾畫廊舉行雕塑個展。《烏鴉》送五月沙龍參展。
1959年 《水牛》送五月沙龍參展。九月在伯爾尼個展。
1961年 在蘇里士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
1962年 任教巴黎東方語言學校。蘇里士波拉格畫廊(Suzaune Bollag)鐵雕個展。獲Brown大學Howard獎金。參加巴黎工藝美術館舉行“物品”(Objet)展覽。《邁行水牛》送青年雕塑沙龍,獲沙龍年獎。
1964年 住蘇里士鄉間,雕刻之外作水彩和水墨。
1965年 參加巴黎“人的形象”(Forme humaine)雕塑展。參加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建築學會展覽“有生命的牆壁”(Mur Virant)。
1966年 參加歷年胥司(Susse)獎展覽。
1967年 作黑白兩色油畫。
1968年 世界普遍性青年運動,法國各地大學展開教育改革,在巴黎大學開設書法班,擔任此課直至退休。
1969年 瑞士伯爾尼米勒畫廊水彩個展。出版《在陰影中》詩畫小冊。父親在文革中受衝擊逝世。
1972年 印詩集《教中文》。第一次返國。
1973年 法國巴雷索六人展。
1974年 送《虎》參加巴黎新寫實沙龍(Salon de la Realite Nouvelle)。伯爾尼米勒畫廊水彩個展。
1975年 瑞士艾格里索(Eglisau)個展。
1976年 製作雕塑人像。
1977年 製作《惡臉狗》兩座。
1978年 製作雕塑人像。
1979年 在北京塑《母親像》。
1980年 瑞士伯爾尼米勒畫廊水彩個展。通過博士論文《張旭與狂草》。
1981年 被推選為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系主任。
1982年 參加巴黎“宗教之間對話”會議。
1983年 獲法國教育部棕櫚騎士勳章。參加“巴黎華裔藝術家展覽”。出版《關於羅丹——日記擇抄》(台北雄師美術)。
1984年 法國教育部任命為大學教授。《關於羅丹——日記擇抄》獲台灣中國時報散文獎。出版《張旭與狂草》(法文,編入法蘭西學院高等漢學研究所叢書)。為楚圖南塑像。陪同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德·拉·巴斯諦德到中國訪問,並與北大、南大、北京外語學院、上海外語學院等校簽定合作計劃。
1985年 出版《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香港商務)。出版《展覽會的觀念——或者觀念的展覽會》(台北雄獅美術)。在台北雄獅畫廊舉行個展“展覽會的觀念——或者觀念的展會”。參加台北中國時報詩獎評審。在北京舉辦“雄獅畫廊舉行個展“展覽會的觀念——或者觀念的展覽會”。參加台北中國時報詩獎評審。在北京舉辦“書技班”。
1986年 出版《詩三篇》(台北當代叢書)。
1987年 在昆明舉行個展:《回歸的塑造》。
1988年 在北京舉行《畫藝班》。焊鐵《鶴》被選入漢城奧運會雕刻公園長期陳列。參加法國諾維爾市(Nevers)《兩千年世界動物雕刻展》。
1989年 參加台灣建設討論會。自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任教二十八年後退休。母親在昆明逝世。
1990年 與畫家茹小凡誨人合作版畫詩畫。
1992 在北京舉辦《畫道班》。攜父親銅像兩座回國;一座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一座贈雲南大學。參加《熊慶來紀念文集》《熊慶來傳》之編纂。參加法國郎布葉市(Rambouillet)《國際動物雕塑展》。
1993年 參加北京國際畫法交流大展。
1994年 在新加坡斯民畫廊與吳冠中、朱德群合展。參加台北飛元畫廊《巴黎旅法華裔藝術家》展覽參加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旅法前輩藝術家作品展》。參加高雄市立美術館《書法之美》展覽。參加台北《國際書法邀請展》。
1995年 台北飛元畫廊舉行雕刻個展。參加玄門《現代雕刻五行展》。參加韓國國際書法大展。
1996年 台北飛元畫廊舉行繪畫個展。參加東京國際書法交流大展。
1997年 參加巴黎《中國現代藝術展》。參加摩洛哥拉巴特《中國、日本、阿拉伯書法展》。參加吉隆坡《國際書法交流大展》。
1998年 受北大旅歐校友會之委託製作不銹銅魯迅浮雕像為北大百周年校慶典禮,此像放置北大新圖書館內。中國現代文學館委託製作魯迅像。
2002年12月12日病逝於法國巴黎,享年80歲。
早期主要製作大型寫實雕塑。20世紀60年代起,以水牛為主題製作銅塑。著有《張旭與草書》(法文)、《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關於羅丹棗日記譯抄》、《詩三篇》、《展覽會觀念或者觀念的展覽會》、《回歸的雕塑》等書。
熊秉明早年曾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草書創新者極少見?”多年後,在熊秉明80歲回國講學時,他把李志敏的《書論》及狂草作品拿給熊先生品評。熊先生看了十分嘆服,不無感慨地說:“李志敏先生對狂草的探索是高難度的,當代書家幾乎很少有人敢去觸及。李先生提出的引碑入草價值不可低估,真正對書法史發展有促動、有豐富。書法就應該像李志敏先生這樣寫,他的書法點畫簡省有力,線條老辣樸拙,用墨枯潤交映,章法極具變化,在深厚傳統功力之上造就鮮明個性風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當代書法的價值。”當夜,葉清與熊先生又談了二家藝術,一為潘天壽繪畫及書法之美,一為李志敏雄壯瑰麗的草書之美,對其書中獨之壯氣讚嘆不已。只可惜,此時李志敏先生已過世8年,兩位對中國書法有精深研究和獨到見解的大師無緣相見暢談,不能不說是當代國際書法交流史上的一大憾事。
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大規模雕塑、繪畫展,許多作品被國際國內學術機構及博物館收藏陳列。
熊秉明以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作基礎,吸收西方文化精華,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作品,其思想和論著對於建設現代中國的新文化意義重大。
作品
作品
作品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