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彩鑽的結果 展開

彩鑽

彩色鑽石

彩鑽是鑽石的一種。通常鑽石呈透明色彩,但彩鑽是除透明以外的鑽石。世間有顏色的鑽石,又稱為彩鑽,主要成因是無色鑽石內的微粒起變化而產生的顏色,不同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顏色,因此顏色越罕有,價值亦愈高。

彩鑽的顏色,較常見的有金黃色、棕色、綠色,其它如粉紅、紅色、藍色就較為罕有,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如藍色的霍普鑽石,堪稱稀世珍寶,價值當然也不菲。高品質的粉紅鑽也被視為稀世奇珍,澳大利亞是全球粉紅鑽唯一的固定來源。

基本介紹


鑽石的世界其實不僅僅只有一種顏色,也是色彩紛呈的。大多數的人都認為鑽石的顏色越白越好,其實彩色鑽石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也是很高的,因為她比白色更稀有更珍貴造就了她非凡的魅力。
鑽石,又稱為“純碳”,化學中一般稱為金剛石。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一般而言,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則是指鑽石的原石。
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由於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硬度非常大,熔點在華氏6900度,金剛石在純氧中燃點為720~800℃,在空氣中為850~1000℃,在真空下2000~3000℃,而且不導電。在工業上,金剛石主要用於製造鑽探用的探頭和磨削工具,形狀完整的還用於製造首飾等高檔裝飾品,其價格十分昂貴。

物理性質

金剛石的摩氏硬度為10;由於硬度最高,鑽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金剛石粉或激光(比如532nm或者1064nm波長激光)來進行。金剛石的密度為3.52g/cm3,折射率為2.417(在500納米光波下),色散率為0.044。

觀賞用途

金剛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稱作鑽石。巨型的美鑽可以價值連城。而滲有深顏色的鑽石的價錢更高。當鑽石帶有藍、綠或粉紅色屬十分罕有,而顏色深而鮮艷則價錢很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屬 帶有濃艷紅色的鑽石。
鑽石分為一型和二型兩種,這主要是根據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藍色的鑽石是二B型的,是半導體。

常見名詞

4C、重量、色澤、凈度、切工、刻面、火彩、腰圍、光潔度、耐用性、特級琢型、亮度、克拉、冠部、尖底、對稱、桌面、韌度、羽翼、硬度、底部、琢磨、閃光、側翼

工業用途

由於金剛石的硬度極高,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金剛石微粒,用於沙紙、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

釐定的標準

傳統釐定鑽石價值高低的標準是“4C”制度,即卡、色澤、凈度、和切割。
卡,或譯克拉、卡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鑽石商人稱量鑽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下表為2005年時的價格比較。

凈度

凈度(Clarity)以鑽石內的瑕疵多少決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雜質或裂痕。瑕疵的數量、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評級。鑽石礦開採出來的金剛石中,只有20%可以成為寶石,其餘的因為瑕疵較多通常只能作工業用途。而20%~40%的寶石級鑽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見的瑕疵。在此級別以上的鑽石較為大眾喜愛。至於屬完美級別的鑽石更為罕有,被稱為“博物館級”鑽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觀察鑽石內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數量、分佈及對鑽石光彩影響的程度,分出等級。一般通行的凈度分級如下:
· FL - “Flawless”,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
·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划痕。
·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瑕疵。VVS1凈度高於VVS2。
·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瑕疵,但肉眼難以辨認。VS1凈度高於VS2。
·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見。
·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見。
現代科技之下,有些鑽石的瑕疵是可以修補的。不過修補過的鑽石的價值會稍低。

色澤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鑽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是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以D級最高,Z最低。
· 無色: D, E, F
· 接近無色: G, H, I, J
· 微黃: K, L, M
· 輕淺黃: N, O, P, Q, R
· 淺黃: S, T, U, V, W, X, Y, Z
在考慮鑽石色澤時,同時也應將螢光反應考慮在內,螢光反應是指鑽石曝露於紫外線光線下時,所發生的反應顏色光。但是螢光反應甚少對鑽石的價值發生影響,除非是具有非常強烈螢光的鑽石會影響其透明度及光彩,而產生油濛狀的外表,如此將減損鑽石的美麗及價值,但是若其螢光不至使鑽石產生油濛狀外觀,則不應將其視為一種缺點。
鑽石保養:雖然鑽石堅硬,但鑽石依然會互相刮花。應將鑽石獨立放在首飾盒內,避免與其他飾物同時存放。清潔鑽石應該以清水浸泡后以軟身的毛刷洗刷鑽石,再以清水沖洗及將水份吸干。
彩色鑽石指鑽石具備顯著顏色,或罕見的天然致色鑽石,都屬於彩色鑽石之列。而其中以黃色或褐色鑽石為例,它的顏色必須達到足夠深度。例如國際鑒定分級制度GIA分級體系中,必須深於Z色比色石才可稱為彩色鑽石。
至於其它顏色的鑽石,雖然顏色較淺或顏色飽和度較低,但都可稱為彩色鑽石。在彩色鑽石當中,紅色和綠色是極為罕見的,其次是紅紫色、紫色、橙色、粉紅色和藍色。我們珠寶市場中經常交易的彩色鑽石以黃色和棕褐色為主,而明亮的黃色鑽石更具經濟價值。
彩色的程度通常按顏色飽和度及色調進行分級和描述鑽石顏色時,這些術語放在體色之前,如Fancy yellow(彩黃)或Light yellow(淡黃)經過GIA鑒定的彩鑽。在珠寶市場具有極高價值,因為GIA的鑒定證書世界通用,而且具權威。它的證書中對顏色的描述分得很細,而且對顏色的出處也做鑒別,有些彩色鑽石的顏色是經過輻照改色的,這樣的顏色鑒定機構都認為是人工處理的,它的價值遠沒有天然致色的鑽石高。
彩色鑽石是世界上十分罕見的鑽石,據有關專家統計,每出產10萬顆寶石級鑽石,其中才可能有一顆彩色鑽石,出土概率僅為1/100000。而粉紅色、綠色、紅色、彩黃色鑽石以特有的艷麗色彩和璀璨光澤更為珍貴稀有,擁有致命的魔力,令世人痴迷傾倒。所以擁有一顆彩色鑽石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願望,當然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但是我覺得大家也沒有必要去遺憾,很多時候懂得欣賞也是一種享受。

彩鑽顏色


紅鑽

紅鑽
紅鑽
紅鑽按色調分有血鑽和紫紅色鑽石。血鑽色澤鮮紅如血,艷麗無比,是彩色鑽石中極為貴重和罕見的極品。 1989年春,在法國巴黎的一次珠寶展銷會上,展出了一顆重量2.23克拉,名叫“拉琪”的血鑽,標價競達4200萬美元。“拉琪”的美艷讓人傾倒,其昂貴的價格讓人瞠目結舌。與當時的黃金價格相比是黃金的十萬倍以上,比無色鑽石貴二千倍以上。“拉琪”血鑽原產於印度古老的金剛石礦區哥爾貢達,意為“大財源”的地力,從其批工來看,已有近500年的歷史了。
1987年4月,在美國的一次珠寶拍賣會卜有一顆重0. 95克拉的紫紅色彩鑽,以88萬美元落槌,加上其他費用近95萬美元成交,創下了紫紅色彩鑽每克拉近百萬美元的最高記錄。據了解世界上血鑽總共發現幾顆,美國史密森學院博物館中還保存一顆,其餘的落入何處,不為世人所知。

粉鑽

自然的傑作美麗彩鑽大集合
自然的傑作美麗彩鑽大集合
為較淡的粉紅色或玫瑰色的彩鑽,具有清淡素靜的色彩和典雅華貴的風姿。1980年,在瑞士日內比曾出售一顆重2. 27克拉的粉紅色鑽石,售價12萬7千美元。1990年6月在英國的倫敦克里斯蒂拍賣行拍出一顆原屬於印度北部帝國莫卧兒皇帝的粉鑽,該鑽重為32.24克拉,以407萬英鎊落槌,平均每克拉為22萬美元。據報道:1958年伊朗國王巴列維舉行婚禮時,所戴的王冠中鑲了一顆巨型粉鑽,重約60克拉。經考證,該顆粉鑽原名叫“光明之海”,原重787克拉,於十七世紀出產在古印度的戈爾康達地區著名的科勒爾鑽石礦中,原物歸屬古印度米氽摩拉王公所有,後來進貢給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汗。首次經印度上匠琢磨后,成為一顆僅重300克拉具有玫瑰形的鑽飾。1739年波斯國王納狄爾率軍攻入莫卧兒首都德里,於是“光明之海”成為波斯王國的戰利品被帶回到德黑蘭。后經幾次改磨,如今只剩下60克拉的現代型批工的鑽飾,並改名為“光明之眼”嵌鑲在伊朗國王婚禮所戴的王冠上。
粉鑽,在澳大利亞的阿蓋爾地區的鑽石礦中,有一定量的粉紅色鑽石和玫瑰色鑽石產出,一般粒度不大,平均每克拉金剛石售價1000美元,其中有一顆3. 5克拉的玫瑰色寶石級金剛石銷售價格競高達350萬美元。

綠鑽

自然的傑作美麗彩鑽大集合
自然的傑作美麗彩鑽大集合
鑽 石中的綠色色調變化不一,一顆綠鑽中往往綠色的深淺濃淡也不一樣。一般來說,以綠色均勻,色調素雅為佳。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顆綠鑽就是於1743年發現的“德賴斯頓”綠鑽,重408舊克拉,為均勻的蘋果綠色。當時價值為300萬英鎊,現今估價最低也值1000萬美元。我國山東郯城地區的金剛石礦床中也曾多次發現過深綠色的金剛石顆粒。

黃鑽

黃鑽
黃鑽
黃鑽也有人稱為金鑽,是指鑽石中顏色純正、色調鮮明的黃色或金黃色的彩鑽。除黃色、金黃色外還常見酒 黃,琥珀色的彩鑽。如“泰菲尼”黃鑽、“蒂貝雅斯”金鑽(該鑽重234.5克拉),我國山東郯城產的“金雞鑽石”,重281. 25克拉。該鑽呈很濃的杏黃色,十分艷麗奪目,是世界上發現的一顆最大的金鑽。1938年被日本侵略軍搶奪去了,至今下落不明。

藍鑽

藍鑽
藍鑽
也是一種很迷人的彩鑽。能稱之為藍鑽的鑽石必須是具有純正的明顯的藍色、天藍、深藍色的鑽石。如“荷蘭 皇后”就是一顆天藍色的名鑽,該鑽重136.5克拉。“希望鑽石”也是一顆著名的深藍色的艷鑽。最初人們看到“希望鑽石”那深幽的蔚藍色時,誤認為它是一顆藍寶石。但是,藍寶石沒有這樣強烈的光澤,而且“希望”寶石能放射出五彩繽紛的彩光,硬度也比剛玉的強硬得多。後來經多次鑒定才確定為是一顆藍色的彩鑽。這顆原產於印度的藍鑽,久經滄桑,如今落在美國人手中,被美國史密森學院博物館收藏。

黑鑽

黑鑽石
黑鑽石
一般的黑色不透明的鑽石,是鑽石中最不值錢的品種,只能用於工業上磨削材料。這裡所說的黑鑽,只是從 外表看來漆黑一團,烏黑髮亮的鑽石。這種鑽石仍然具有光澤璀璨、五彩繽紛的金剛石所具有的異彩。如在1986年6月2日,為了紀念荷蘭阿姆斯特丹鑽石中心成立400周年,而展出的一顆世界上最大的黑色鑽石“伯蘭特”,該鑽石原重125克拉,經過荷蘭鑽石名匠伯蘭特整整三年時間的精心加工,上千個日日夜夜的辛苦琢磨,幾經周折,終於琢磨了只有42克拉重的精美絕倫的成品,雖然重量減去了三分之二,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黑鑽”。這顆烏黑程殼的鑽石,實際上是一顆灰色的透明度極好的鑽石,直徑有22毫米、高14毫米,閃爍著幽深而神密的光彩。從它那獨一無二的品質,琢磨耗費的時間,加工的難度來衡量,這是一顆難以估算價值的鑽石,如果能成交的話,其價格要比一顆血鑽還要貴重。

紫鑽

The Royal Purple Heart
The Royal Purple Heart
究其紫色鑽石的形成,是鑽石晶體塑性變形的結果,同樣的條件還可以產生紅色的鑽石。紫色裸鑽和紅色鑽石一樣稀有,所以當它們出現在銷售市場的時候,要價一樣非常之高。目前在市場中,只有兩顆紫色鑽石眾所周知,而且有關它們的信息相當少。其中之一為在俄羅斯發現的皇家紫心(Royal Purple Heart),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的鮮紫色鑽石。這顆鑽石重7.34克拉,凈度等級為I-1,Julius Klein鑽石公司將它切割成為了完美的心形。這顆鑽石目前的所有者還未被證實。另外一顆更加神秘的紫色鑽石稱為至尊紫心(Supreme Purple Heart)。儘管它的名字里含有心字,但是它卻是圓形造型的閃亮切工。並且它的準確顏色等級和凈度等級都不得而知,甚至連它的重量都令人猜測,大致估計是在2-5克拉之間。與皇家紫心一樣,至尊紫心的來源地也尚未得到確認,但是大多數人認為它是30年前在亞馬遜盆地所開採的。這顆紫色鑽石因其多變的顏色而令人驚艷不已,即從一個角度看,它呈現深紫色,而換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你又會看到深紅的顏色。

顏色成因


鑽石之所以呈現不同的顏色,是因為鑽石在生成的過程中含化學微量元素不同和內部晶體結構變形所致。下面一一列舉不同彩鑽的成色原因:
黃鑽:呈淺黃、金黃色。鑽石在形成過程中,當氮原子取代鑽石晶體中的某些碳原子時(每一百萬個碳原子中,有一百個被取代),開始吸收藍,紫色光線,因而使鑽石呈現黃色。
藍鑽:呈淡藍色、艷藍色。鑽石在形成過程中,吸收微量硼元素,鑽石便顯天藍色。
紅鑽:呈粉紅色、紅色。鑽石在形成過程中,晶格結構扭曲,而使鑽石呈現紅色。
綠鑽:呈淡綠、艷綠色。綠色鑽石的形成原因,是受到自然輻射而改變晶格結構所致。
黑鑽:成色原因由深色的內含物包裹體所致。

評定價值


彩色鑽石的魅力來自於獨特稀有的色彩,鑽石的彩色稀有性與顏色的濃艷程度決定了彩色鑽石`的價值,彩色鑽石的顏色越稀有,顏色等級越高價值也就越高,顏色越濃、飽和度越高,價值也就越高。凈度與切割、重量等評價鑽石的因素不在首先考慮的因素之列。彩色鑽石價值以稀有的紅色系列最高,藍色與綠色系列次之,黑色鑽石的價值最低。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繽紛的彩色鑽石為人們帶來燦爛的好心情,不妨收集幾顆稀有的彩色鑽石,為熱愛生活的自己和朋友留住最精彩的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