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斯
莽古斯
生有宰桑-布和和敖勒布倆子。布和生有四男二女。長子吳克善系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一代親王,是清代漠南蒙古最有權勢的閑散王爵;次子查干額布根,其子朝爾濟被封為多羅貝勒;三子索諾木,其子黑塔特被封為多羅郡王;四子滿珠習禮被封為達爾罕巴圖魯親王,其本人及其後裔皆為該旗扎薩克王。
影視劇中的莽古斯
姓氏:博爾濟吉特
名字:莽古斯(亦作莽古思)
職位:貝勒/札日固齊(斷事官)→ 和碩福親王
所屬部落:蒙古科爾沁部
葬地:庫里(在嫩江末梢與第二松花江匯流處左岸南約18華里之處,第二松花江與查干湖的正中間)
九部聯軍討伐努爾哈赤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海西葉赫、哈達、烏拉、輝發4部,聯合蒙古科爾沁、錫伯、卦勒察3部,以及長白山珠舍里、訥殷2部,集兵3萬餘,分三路大舉進攻建州。9部聯軍扎大營於渾河北岸,南向扎喀關(當今遼寧新賓境)、古勒山一帶推進。
莽古斯與其弟明安、洪格爾一起跟隨科爾沁部酋長奧巴參與“九部聯軍討伐努爾哈赤”戰役。戰敗后與努爾哈赤議和。
聯姻政策
努爾哈赤遂採取“懷柔政策”,派專使與科爾沁蒙古通好,於是蒙古貝勒莽古斯來清室朝見。清朝廷為堅定其意志,由嬪妃中選出美女為其作妻,結為婚姻關係。莽古斯亦將自己女兒額爾敦其其格(俗稱哲哲,後為大清國第一國母孝端文皇后)嫁與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進一步結為兒女親家。
布和的兩個女兒是:大女兒海蘭珠,俗名哈日珠拉,烏尤黛,1634年26歲嫁與皇太極,1636年被封為關雎宮宸妃,極受皇太極寵愛,是皇太極最愛的女人,無論生前死後,皇太極對其給予了極高的哀榮;二女兒布木布泰,野史稱其大玉兒,即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崇德五宮”之一的庄妃,是清世祖順治皇帝的生母,是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親祖母,輔佐順治康熙兩位皇帝,對清朝前期穩定局面有一定貢獻。
長輩
先祖:哈布圖·哈薩爾
妻妾
妻子:清人稱其為 科爾沁大妃,被皇太極冊封為 和碩福妃
兄弟姐妹
兄弟:明安
子女
兒子
宰桑-布和: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后被追封為和碩忠親王。
敖勒布
女兒
哲哲:孝端文皇后
孝庄文皇後父寨桑,莽古斯子。順治十一年五月壬辰,追贈和碩忠親王。(《清史稿。外戚表》)
對於莽古斯之死,民間還有一說,認為不是打獵失蹤,而且雄威一世,壽終正寢的。
據說,莽古斯在生前曾有三個遺囑:
1.“將大小哈日布拉嘎山的名稱改為哈如巴拉山”
莽古斯所管轄的科爾沁部領地有七個互不相連的孤山。其中大小哈日布拉嘎山地處領地東部,與女真部落接壤。兩山地區曾發生過多起大規模戰事,科爾沁部都蒙受過巨大損失。莽古斯認為是兩座山的名字不吉利,“哈日布拉嘎山”意為“射山”,有招戰爭災難之嫌。應改為“哈如巴拉山”,即為“剷除黑暗的山”。這個改名,很快被當地蒙古人所接受了。
2.“將陵園建在科爾沁部領地東北榛子嶺東邊的哈日冰風水寶地”
莽古斯語重心長地說,“有祖先的陵園在,後人就知道自己的故土”。該遺囑深深地打動和影響了他的子孫們,後世該旗有十幾個王公貝勒死後都葬於此地,形成一片較大規模的陵墓群。
3.囑咐家人,在自己死後“棺槨里不許有隻布片條”
當時莽古斯對此遺囑未作任何解釋,後人猜測可能是老人家對當年曾一度沒有保護好部落領地而採取的自罰措施。
莽古斯的前兩個遺囑都被後人們順利地執行了。但是第三個遺囑卻遇到了強有力的阻力。其主要的阻力是來自於他的女兒額爾敦其其格,即當朝的孝端文皇后。孝端文皇后認為,其父身為部落首領,又是大清國的國丈大人,一絲無掛地去九泉之下簡直是丟臉至極的荒唐事!必須穿戴上綾羅綢緞、金絲玉縷才能彰顯出皇親國戚的富貴、氣派和榮耀。而莽古斯的兩個兒子布和和敖勒布則堅持一定要按父親的遺囑辦,棺槨里不能放一絲一縷的布帛。雙方爭執不下,越吵越烈。后經皇太極等人的極力調解,才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即給莽古斯穿了一件短褲下葬而平息了此事。
據傳1893年松花江發大水時將莽古斯的陵園沖毀,棺槨在大水中漂浮了好多天。當地很多人驚奇地看見棺材里有條白龍被一短褲所困,無論怎麼努力也掙脫不出來,非常凄慘地鳴叫了好幾天。當時請喇嘛念了幾天經也無濟於事。待大水退去后,人們發現白龍渴死在岸邊。
2002年《孝庄秘史》王宏韜飾莽古斯
2015年《大玉兒傳奇》李繁飾莽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