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濟吉特

清朝孝庄太后

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於萬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人物生平


博爾濟吉特
博爾濟吉特
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妻。天聰三年生固倫雍穆公主雅圖,六年生固倫淑慧公主阿圖,七年生固倫端獻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號稱帝,受封為永福宮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臨。福臨即位后(年號順治),尊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號為昭聖慈壽皇太后。八月加上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順治十八年(1661年),福臨死後,第三子玄燁即位(年號康熙),尊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歲。二十七年十月上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東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一生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歷四帝,她的名字與清初許多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孝庄文皇后一向反對奢侈,提倡節儉。她從自己做起,率先垂範。她宮中的器物壞了,能焊的焊,能修的修,盡量不換新的。她的這一美德影響了整個宮廷,影響了皇帝。皇宮上下厲行節儉,宮中開支很少。
博爾濟吉特
博爾濟吉特
母子相依,祖孫情深。福臨非常感激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培養,他說:“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后是依。”
玄燁對祖母充滿了感激之情。玄燁即位后,多次陪孝庄文皇后外出,或展謁祖陵,或湯泉沐浴。尤其是去湯泉沐浴治病,先後達6次之多,每次都外出數十天。玄燁無論政務多忙,都要親自奉陪。康熙二十四年(1685)八月二十八日夜四更時分,孝庄文皇后突然右側身癱瘓,右手伸展不直,言語不清。經御醫張世良、李玉柏診斷,患的是類中風病。這時玄燁正在外地巡視,留在宮中照看太皇太后的福全迅速將太皇太后得病、醫治情況飛報皇上。玄燁得知祖母患病,在奏摺上批道:“知道了。朕趕緊去。”他心急如焚,晝夜兼程趕回。從九月初二到九月十七日16天中,看望祖母達30次。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一日,孝庄文皇后再一次病倒,而且病情很重。玄燁晝夜守候在祖母的病榻旁。太后死後,康熙帝玄燁悲痛欲絕,出於對祖母的敬愛與思念,大辦喪事
博爾濟吉特
博爾濟吉特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家世
高祖父:博爾濟吉特·博地達賚(科爾沁部貝勒)
曾祖父:博爾濟吉特·納穆塞(科爾沁部貝勒) 
祖父:博爾濟吉特·莽古斯(科爾沁部和碩福親王、貝勒/札日固齊/斷事官;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八世孫)
祖母:名不詳(清人稱其為科爾沁部大妃、被皇太極冊封為和碩福妃)
姑姑:博爾濟吉特·哲哲(孝端文皇后) 
父母
父:博爾濟吉特·布和(科爾沁部忠親王宰桑、宰桑-布和)
母:博禮(清人稱其為科爾沁部次妃、被皇太極冊封為和碩賢妃) 
兄弟姐妹
胞姐:博爾濟吉特·海蘭珠(同胞親姐妹) 
哥哥:博爾濟吉特·吳克善、博爾濟吉特·察罕、博爾濟吉特·索諾木、博爾濟吉特·滿珠習禮
丈夫
愛新覺羅·皇太極,即清太宗。
後代
長女:雅圖,即固倫雍穆長公主。
次女:阿圖,即固倫淑慧長公主。
三女:即固倫淑哲長公主。
子:愛新覺羅·福臨,即順治皇帝。
孫子: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牛鈕、愛新覺羅·福全愛新覺羅·常寧、愛新覺羅·隆禧等等人 。

人物評價


博爾濟吉特
博爾濟吉特
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後下嫁考實》,針對太後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后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康熙帝: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雍正帝: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
趙爾巽:世祖、聖祖皆以沖齡踐祚,孝庄皇后,當時無建垂簾之議者。殷憂啟聖,遂定中原,克底於昇平。 
楊珍:孝庄是公認的明清之際傑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關特別困難的情況下,維持了清皇室的團結,而且保護培養了順治、康熙歷史名君,對扭轉當時中國的分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像慈禧那樣垂簾聽政,始終處於幕後,這在中國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蘇躍:皇太極把她看作一位聰明穎慧,賢達有為的賢內助;順治帝福臨則把她看做惡毒殘忍,了無親情的仇人,而不是母親;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愛穩重感情至深,又頗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對手看來,她卻是一位頗具心計,不可戰勝的出色的女政治家。歷代女子中,我對孝莊敬重有加,其賢德為後宮爭相效仿的對象,其才能卓越,又為正統所出,不被世人所斥。

人物事件


歷史之謎

博爾濟吉特
博爾濟吉特
1、太後下嫁之謎
在野史中,“太後下嫁”說的是在皇太極死後,孝庄文皇後為了輔助年幼的順治皇帝,又嫁給了皇太極的弟弟攝政王多爾袞。據說,這次婚禮大典是由禮部等衙門操辦,極為隆重,中外文武百官都上表祝賀。
出人意外的是,多爾袞死後不久,就被人告發,說他曾經謀篡皇位,遭到了無情的政治清算。
但是孝庄的地位卻越來越尊崇,自己也覺得改嫁一事荒唐,對不起前夫皇太極,無顏相見於地下。因此,她不願死後被送回瀋陽,與皇太極合葬,就囑咐她的孫子康熙,將她葬在東陵。傳說把皇太后墓孤孤零零建在風水牆外,就是要罰她給皇家看守門戶。
釋疑
首先,如果太后確實下嫁給多爾袞的話,在多爾袞死後屍骨未寒的情況下,沒有人敢出來陷害他。另外,如果多爾袞確實娶孝庄為妻的話,那麼他就成了順治皇帝的繼父。順治這麼搞倒搞臭多爾袞,那他就承認自己曾經認賊作父了。
在當時朝鮮的《李朝實錄》中,也沒有找到“太後下嫁”的任何記載。如果太后再婚是公開的,清朝政府也會給朝鮮頒布詔書。即使這件事是秘密的,每年都會有幾批朝鮮使節到北京進貢,他們肯定也會聽說這件事。
幾十年來,不少歷史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考證和研究,多數人都認為“太後下嫁”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關於“太後下嫁”這個傳說,還有一個根據就是多爾袞的稱號,叫“皇父攝政王”。有人說如果太后沒下嫁,怎麼會稱為“皇父攝政王”呢。其實多爾袞的稱號是一步步抬高的。在清朝入關以後,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十月,他被冊封為“皇叔父攝政王”,到了順治二年的時候有個御史上奏說:“叔父是皇帝的叔父,不能大家都叫叔父,所以最後經禮部議定,就給他的封號抬高為“皇叔父攝政王”。到了順治五年,經過部院大臣的集體討論,進一步把他的稱號抬高為“皇父攝政王”。從此以後,在清朝的公文裡頭,多爾袞稱號都稱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是個任性的皇帝,他親政后,孝庄仍時時告誡和規勸兒子。不幸順治英年早逝,孝庄從皇孫中親自選擇了不滿八歲的玄燁繼承帝位,又一次擔負起保護教化幼帝的重任。
孝庄並不像電視劇所說的,活到90多歲,而是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688年1月27日)病逝的,享年75歲。孝庄在死前對自己的安葬地也曾有過囑咐。“太皇太后遺詔”記載,她對康熙說:太宗的山陵奉安已久了,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吧。康熙遵囑,並將祖母生前所居住的慈寧宮殿拆遷移建到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2、陵寢之謎
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寢。
清制,皇后陵沒有自己的獨立名稱,而是根據其夫陵名來命名的。陵名第一個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根據皇后陵位於夫君陵的相對方位而定。清代陵寢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東面或西面。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與遠在盛京(今瀋陽)的昭陵為一個體系。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因為孝庄文皇后的陵寢在昭陵之西,所以稱為“昭西陵”。
庄妃像這樣就出現了問題。按照滿族舊俗,孝庄文皇后崩逝后理應奉安盛京的昭陵,與太宗皇帝合葬。然而事實上,她不僅沒有葬到昭陵,而且遠隔千里,甚至也沒有葬進清東陵
按照史書的說法,孝庄文皇后崩逝前曾經表示,不想驚動太宗皇帝的亡靈,同時又捨不得兒孫們,所以堅持不要奉安盛京,而要在孝陵與子孫為伴。
但人們並不肯輕信史書上的記載,認為那是“為尊者諱”,於是拿出一段“太後下嫁”的公案來解釋孝庄文皇后的陵寢之謎。
據說皇太極崩逝后,正值盛年的庄妃(此時已是太后了)或是由於孤枕難耐,或是為了保住兒子順治的皇位,屈尊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在當時,寡婦再嫁即使發生在普通百姓家,也會普遭非議,更何況發生在皇家?為此,清朝皇室便將她的陵寢摒出陵區之外,建在陵區大門外一旁,讓她千秋萬代為子孫看守陵門,充當警衛,以示懲處。
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與昭陵是一個體系,也就是說,她這個皇后依舊從屬於太宗皇帝。那麼這座陵寢為什麼不葬進清東陵陵區之內,而偏偏被擱置在大門之外呢?這也不難解釋。清東陵以順治帝福臨的孝陵為主陵。孝陵位於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區內至高無上的尊貴之位。清東陵與關外的昭陵是不同的體系,絕不能混淆。如果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內,不僅打亂了兩個體系,而且將昭西陵建在任何一處,都卑於其子的孝陵,有悖於理法。這樣將昭西陵建在陵區之外,就既明確了兩個體系的界限,又滿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後與子孫為伴的遺願。
昭西陵之所以建在大紅門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謁陵制度,是從輩份最高的陵開始。孝庄文皇后的輩份高於葬於清東陵的後代帝后,晚輩謁陵時,自然要先從昭西陵開始。昭西陵建在謁陵人必經之處的大紅門旁邊,為世代子孫及欽點王公的謁陵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清代崇尚左方,以左為貴。昭西陵正好在大紅門左方。陵址之地要求土層厚,土質細膩無沙,顏色純正,昭西陵所在之地完全符合這一要求。以此看來,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外,大紅門左旁,是當時情況下最合情合理的選擇。

勸降經略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軍俘獲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皇太極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漢臣范文程等輪番勸說,洪承疇始終不屈,為此皇太極頗費躊躇,食不甘味。孝庄看到這種狀況,毛遂自薦,親自去勸說,“以壺承其唇”,一口一口給他灌下人蔘汁,動之以情,喻之以理,經過數天的努力,終於說服洪承疇投到清軍轅下。此事件廣為流傳,後世也多有作品演繹,但詳細記載並不見於正史,真實性在學術界尚有爭議。

立儲風波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極在突發腦溢血而死。由於皇太極對皇位的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正悄悄展開。
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努爾哈赤的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都虎視眈眈於皇位。
但最後皇位落在了只有六歲的福臨身上,或許是多爾袞從大局出發,為避免內亂而作退讓。但促成這一舉動的,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孝庄的幕後活動。
孝庄是否籠絡多爾袞,官修的史書實錄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私家著述也沒有留下更多的記錄。 

主僕情深

歷史上的蘇茉兒的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姑,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與孝庄文皇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僕關係。 

下嫁之謎

太後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太後下嫁之說,最早引起史家關注的是明遺民張煌言的十首《建夷宮詞》,其中有一首說:“上壽觴為合而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日新儀注,太禮恭逢太后婚”。 主張太後下嫁說的還有其它一些論據:其一,多爾袞尊稱為“皇父攝政王”;其二,據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詔告多爾袞的罪狀中,不僅有自稱“皇父攝政王”,還有“又親到皇宮內院”;其三,孝庄遺囑康熙不要將其與皇太極合葬,是否因下嫁多爾袞而有難言之隱。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後下嫁考實》,針對太後下嫁說的各種根據,一一予以駁難 。孟森認為張煌言是故明之臣,對清朝懷有敵意,所作詩句難免有誹謗之詞;再者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寓有中國古代國君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稱姜太公為尚父,不足為據,至於所謂到“皇宮內院”,疑多爾袞另有亂宮之舉,不見得專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願與皇太極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與夫君合葬,這在古代並不乏實例。閻崇年也認為至今還沒有見到一條關於“太後下嫁”的史證,此事純屬子虛烏有 。

母子鬥法

福臨即位不久,孝庄就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而福臨恰恰不喜歡這位皇后,且這位皇后愛嫉妒。福臨無法容忍,堅決要求廢后另立。順治十年(1653)八月,孝庄見兒子實在沒有迴轉餘地,只好同意,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為了消除這一舉動可能帶來的消極政治影響,孝庄又選擇蒙古科爾沁多羅貝勒之女博爾濟錦氏進宮為妃。但福臨對這位蒙古包里出來的漂亮姑娘同樣不感興趣。
董鄂氏被接入宮中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后,不過福臨對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要冊立董鄂氏為皇后,這一切造成了母子間的隔閡。後來董鄂氏去了,他甚至把一切統統歸集到太後身上,連太后病倒,也不去問候一聲 。

培養孫兒

在“獨嗜圖史”的孝庄影響下,玄燁從小對讀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一嗜好伴其終身。他“矢志讀書”,“早夜誦讀,無間寒暑,至忘寢食”,無論任何時候,只要一捧起書本,幾乎忘掉一切。保姆朴氏擔心他年齡太小,讀書過多而有傷身體,不止一次將書藏起,希望能使他休息一下。但他一經發現,便立刻索回,繼續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對於孫兒的勤奮苦學,孝庄既感欣慰,又十分心疼,她曾憂喜摻半,不無責備地對玄燁說:“哪有像你這樣的人,“貴為天子”,卻像書生趕考一樣苦讀呢?”
玄燁繼位初期,有一天,當著眾臣之面,孝庄問玄燁身為天下之主,有何打算,玄燁答道:“臣無他欲,惟願天下義安,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少年皇帝決意做賢明之君,富國裕民的強烈願望,顯示出孝庄多年培育的初步成效。

藝術形象


博爾濟吉特
博爾濟吉特
孝庄秘史
出品人:尤小剛
導 演:尤小剛 劉德凱
片長:38集
主要演員:
寧靜飾大玉兒馬景濤飾多爾袞
劉德凱飾皇太極
鄔倩倩飾孝端太后
被譽為“清朝興國太后”的孝庄文太后,小名“大玉兒”。她一生經歷太宗、世祖、聖祖三朝,輔佐兩代幼主,是一位兼具美貌與智慧、傳奇的女性。這是她前半生的故事。
從蒙古小格格到西宮妃,從皇太後到太皇太后,她一步步走向頂峰;大清草創,前途是興是衰,歷史的樞紐因緣際會地掌握在她手裡。然而,在她的政治頭腦、英明決斷的背後,其實內心裡只是一個身處於政治、愛情、親情…夾縫中,痛苦而不幸的女人、妻子與母親。搏擊世紀風雲,歷盡人世滄桑。大玉兒,一個美麗、傑出而又堅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