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絕地重生的結果 展開
- 李鳴生創作的圖書
- 汪濤執導的電影
- 全職法師第一季片頭曲
絕地重生
李鳴生創作的圖書
絕地重生
李鳴生編著的《絕地重生》是繼《震中在人心》之後創作的地震系列第二部,延續了作者“用鏡頭定格真相,讓文字留下思考”的一貫風格,從臨危不懼、名城涅槃、鄉村傳奇、人心共振、大愛無疆5個方面,客觀地記錄了四川災區人民近3年來在廢墟上重建家園的悲壯故事與驚人壯舉,既是一部真實的災情記錄,又是一部見證偉大抗震精神的佳作,充滿了對底層百姓的真切關懷和災區精神的讚美之情,讀後令人感動,發人深省。
引子 五次到災區
第一章 臨危不懼
1.冰冷的數據
2.啟動緊急預案
3.承受極限考驗
4.搶建過渡板房
第二章 名城涅檠
5.智慧創新,統籌城鄉
6.科學規劃,民主選址
8.尊重民意,重建新居
9.公開公正,搖號分房
第三章 鄉村傳奇
10.我的房子我當家
11.虹口不再流淚
12.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13.地震是災難.也是機遇
14.百姓,心中有桿秤
第四章 人心共振
15.友愛學校與殘疾孩子
16.廢墟上的新生命
17.為了400萬張課桌
18.醫者仁心
19.打通生命之路
第五章 大愛無疆
20.上海品質
21.海西速度
22.川渝自古是一家
23.中德帳篷醫院
24.志願者的故事
25.知恩是德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汶川突發8.0級特大地震,剎那間天
崩地裂,山河破碎,災區的交通、水電、通信全部中斷,城鎮、鄉村
夷為平地,上百萬災民被埋進廢墟,無數家園頃刻間毀於一旦!
如今,“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近三年,但對我而言,那
山崩地裂、慘絕人寰的一幕,卻始終歷歷在目,無法忘記。
所以這次一到災區,我首先關心的是數據——有關“5·12”汶川
大地震的所有數據!
——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以汶川縣映秀鎮和北川縣縣
城兩個中心呈長條狀分佈,地震面積約為2419平方公里。其中,映秀
平武方向擴展。
——截至2008年7月24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197人遇難,
37.4176萬人受傷,失蹤18209人。被解救和轉移災民累計148.5697萬
人,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451人,救治傷病員累計320.7947萬人次。
億元人民幣。其中,四川最嚴重,佔總損失的91.3%;甘肅次之,占
總損失的5.8%;陝西再次之,佔總損失的2.9%。
我還注意到,國家統計局將損失指標分三類:第一類是人員傷亡;
第二類是財產損失;第三類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這三類損失比例最
大,佔總損失的70%以上。在財產損失中,房屋的損失最大,民房和
城市居民住房佔總損失的27.4%,學校、醫院及其他非住宅用房佔總
損失的20.4%,其他基礎設施及道路、橋樑等佔總損失的21.9%。
從成都市的情況來看,地震對該市龍門山沿線的區(市)縣造成
的損失十分慘重,其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
轄區總面積12390平方公
里,均遭受了不同程度
的破壞毀損。全市遇難
4307人,受災282萬人,
房屋毀損67萬戶,基礎
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
產業設施等均受到嚴重
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
1247億元!其中,都江
和大邑縣4個市(縣)的
40個鎮、524個村,受災
最為嚴重,被國家確定
為重災市縣。
先看都江堰。
P8-9
2010年11月21日,我從北京飛抵四川成都。第二天,便進了災區。這
是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第五次踏上家鄉的土地,也是我第五次
到災區採訪。
我第一次到災區,是2008年5月19日。第二、第三次到災區,是2008年
川、安縣、彭州、江油、平武等重災區,總行程7000多公里。在餘震不斷
的廢墟上奔波採訪,不僅需要體力、耐力、毅力,更需要玩命!因為廢墟
與屍體、血跡與淚痕,稍縱即逝,若不留存下來,我怕有一天我們會失去
對災難的記憶。
在上述三次採訪中,雖然我在廢墟上的確看到了家鄉人民性格中特有
的豁達開朗、詼諧幽默、我行我素、無所畏懼的一面,也領教了家鄉人民
壓不垮、震不倒的難能可貴的精神氣概;但“”汶川大地震畢竟剛剛過去
,災區留給我的最深的印象,依然是血污、淚水、廢墟、屍體、殘牆、斷
壁,以及數百萬災民的悲傷與凄苦、驚恐與絕望、迷茫與戰慄。而我的內
心,也與家鄉巨大的傷口一樣,默默流淌著的依然是長長的淚,紅紅的血
。實話說,當時的我既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也看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心中
唯有回天無力的無奈和撕心裂肺的悲痛。面對生我養我、慘不忍睹的故土
,我心裡始終橫豎著一個巨大的問號:遭受如此重創的災區人民,還能從
血跡斑斑的廢墟上爬起來、站起來嗎?
我第四次來到災區,是2009年5月12日,即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此時的
災區和一年前相比,已大有不同。然而,廢墟依舊,噩夢難忘。雖然我從
災區人民的眼裡的確看到了信心與熱情,坦然與笑容;但同時我也分明看
見,剛從絕望中掙扎著爬起來的災區人民的眼裡,依然殘留著渾濁的迷茫
與複雜困惑。換句話說,一年後的災區,並非所有人的眼睛都是同一表情
,也不是所有人的心裡都抹去了可怕的陰影。在北川老城的廢墟上,我就
遇見過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小女孩雙膝跪地,目光獃滯,滿臉憂鬱,正默
默地為遇難的父親燒著紙錢。我問小女孩,你現在最發愁的是什麼?小女
孩告訴我說,自從爸爸去世后,媽媽就病倒在板房裡,她現在最發愁的,
就是家裡建房子還差好幾萬塊錢!她很想到成都或者深圳去打工,掙點錢
回來,早點為媽媽修一間小房子。這位小女孩的話,讓我的心情一下變得
沉重起來:災區人民,真的全部站起來了嗎?
直至這次——第五次——來到災區,我的心情依舊不輕鬆。雖然,此
前從廣播、電視、報紙得知,慘遭劫難后的四川人民不僅已經從廢墟上站
了起來,而且還搬進了漂亮小區,住進了高檔樓房,日子過得舒服安逸,
有滋有味,但我依然心懷忐忑。當今中國,假的東西太多,真的東西太少
,真假難辨,是非不清,以至於我對某些報道難以置信。我擔心這些來自
災區的報道不切實際,報喜不報憂;或者以點概面,誇大其詞,先聲奪人
,致使災區一個個神話般的故事,最終變成美麗的泡影。因此,帶著對家
鄉的牽掛與疑惑,我又第五次來到災區。好壞對錯,是非真假,我想還是
自己走訪、自己辨證吧。
於是此後二十多天,我先後重點走訪了成都市的都江堰市、崇州市、
彭州市、大邑縣四個重災市縣,與各市的書記、市長等相關領導和主要部
門負責人作了交流;之後,我又深入虹口、龍池、向峨、天馬、三郎、坡
子、小魚洞、龍門山、紅岩、磁峰、新興等10多個鎮、20多個村以及若干
個災后安置點和學校,對數十個鄉鎮鎮長、書記、村支書和若干村民、老
師、學生,逐一進行了走訪,總行程約4000多公里。一路下來,我在曾經
見證過屍體與墳坑、殘壁與破房、血污與淚水、新生與死亡的廢墟上,既
聽不見昨天絕望的叫喊,悲傷的哭泣,也見不到往日的驚恐與混亂,指責
與謾罵,而有的只是災區人民來去匆匆、晝夜奔忙的疲勞身影,以及他們
在廢墟上揮汗如雨、重建家園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胸懷與膽魄、勇氣與自
信。所到之處,我親眼看見,無論是當官的領導,還是普通的群眾,都在
拚命加班,瘋狂工作;曾經棄家而逃的災民,要麼在田野間耕種,要麼在
廢墟上蓋房,個個信心滿滿,瀟灑開朗;曾經失學流浪的孩子,坐在了能
抗8級以上地震的教室里,往日的傷痛的哭泣聲早已變成了朗朗的讀書聲;
無論是市區,還是鄉村,展現在我眼前的,幾乎都是齊刷刷的現代化的漂
亮小區、別墅群、學校、醫院以及喧鬧繁華的商業區、高檔整潔的活動區
一個個倚山滂水、布局合理、漂亮實用、風格各異、基礎設施配套完好、
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的現代新家園……
是的,災區的巨大變化,讓我感動,令我震驚!我親眼看到的一切,
是夢幻,還是事實,有時連我自己都很難辨清。我想,如果用“天翻地復
”四個字來形容災區的變化,也許並不過分。當然了,如何看待今日之災
區,肯定會有各種角度,多種觀點,不同意見;但有一個最基本的事實,
我想是不應置疑的,這就是:在前所未有的、世人皆知的巨大的災難面前
,四川災區人民沒有趴下!不但沒有趴下,反而從廢墟中站了起來,僅用
了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便重新建起了自己的新家!而且多數老百姓的住房
條件,一下提前了20年甚至50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凡的壯舉,一個了
不起的奇迹!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極其緊迫、甚至說相當殘酷的兩年多時
間里,夜以繼日、重建家園的災區廣大幹部群眾,走過了什麼樣的崎嶇小
道,遭遇過什麼樣的風霜血雨?飽受了多少心酸的折磨,背負了何等沉重
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