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區

江西省九江市轄區

潯陽區,隸屬江西省九江市,位於長江中下游南岸,東、南面由濂溪區環抱;西挨柴桑區;北靠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隔長江相望;長江水道沿境經過。全區面積26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潯陽區總人口為31.88萬人。截至2019年末,潯陽區轄甘棠街道、湓浦街道、人民路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向陽街道、濱興街道7個街道。

潯陽區是中共九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史稱柴桑、江州。潯陽區地勢低平多湖泊,東南部門有丘坡。湖泊有甘棠湖、南門湖等。長江沿境長28.5千米,九江港上通川鄂、下達蘇滬、內河航線可抵沿江縣、市及鄱陽湖域,九江長江大橋連接京九鐵路。公路有九湖、虯九、九界、十蓮等主幹線,高速公路直抵南昌。

2019年,潯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7.17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37.47億元。

歷史沿革


潯陽史稱柴桑、江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湓城置潯陽縣。
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改潯陽縣為德化縣。
民國三年(1914年),改德化為九江縣,隸屬潯陽道。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此間,歷為九江市(行署、地區)、縣置地。
1980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九江市(行署)升格為省轄市,下轄潯陽區、廬山區和郊區。
1980年5月20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九江市潯陽區;5月26日,九江市革命委員會《關於設立廬山區、潯陽區和郊區建制的通知》正式宣布潯陽區成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將廬山區七里鄉、茅山頭墾殖場(包括園藝場)和十里鄉三里村、黃土嶺村第七組劃歸潯陽區管轄。
1990年2月17日,撤銷七里湖鄉;將潯陽區十里辦事處劃歸廬山區。
1999年,潯陽區轄7個街道
甘棠街道濱興街道湓浦街道白水湖街道
金雞坡街道人民路街道西二路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末,潯陽區轄7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長虹大道66號。
甘棠街道人民路街道金雞坡街道濱興街道
湓浦街道白水湖街道向陽街道
潯陽區下轄甘棠街道、湓浦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人民路街道5個街道。(西二路街道、濱興街道由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甘棠街道延支山社區、城 南社區、岳師門社區、新公園社區、南湖社區、考棚社區、黃土坡社區、六角石社區、城市花園社區、柴桑社區、廬峰社區、南司社區、雙峰社區、景星社區、能仁寺社區、趙家花園社區、潯陽樓社區、濱江社區、八角石社區、龍山社區、小南門社區。
湓浦街道九龍社區、梅綻坡社區、濂溪社區、孤溪埂社區、半月亭社區、湓浦社區、丁官路社區、龍開河社區。
人民路街道黃土嶺社區、德化社區、新東方社區、長虹村社區、供電局社區、地質隊社區、湖濱社區、大樹下社區、姚家窪社區、老馬渡社區、琥珀山社區、廬南社區、兩畝地社區、人民路社區、羅家窪社區、新村社區、沙子墩社區、桃園社區、山川嶺社區、向陽閘社區。
白水湖街道琵琶亭社區、三里村社區、白水湖村社區、白水湖社區、九針集團社區、李家壠社區、東門口社區、花果園社區、三里街社區、余家壠社區、長虹北路社區、廬峰花園社區、沿江社區。
金雞坡街道大王廟村、曹家山村、姬公庵村、金雞坡村、金安湖、游嶺村、大塘村。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據1987年10月至1993年12月土地資源普查,潯陽區土地面積47141.2畝。其中耕地4 461.3畝,占土地總面積9.46%。耕地類型以旱地、灌溉水田面積比例最大,旱地1 851.8畝,灌溉水田1 730.4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41.5%和38.79%;望天田199.3畝,佔4.47%;菜地679.8畝,佔15.24%;林地3583.8畝,占土地總面積7.61%;工礦、居民用地1.5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32.12%。其中城區公用面積7087.5畝,居民及工礦企業用地6213.9畝,分別占工礦、居民用地的46.81%和41.04%;交通用地1321.3畝,占土地總面積2.8%;水域2.241萬畝,佔總面積47.55%;未利用土地215.6畝,占土地總面積0.46畝。

水資源

潯陽區地表水由於工業和生活“三廢”的影響,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廠礦附近汞、砷、鉻及氯化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質超過國家標準幾倍至幾十倍。地下水總貯量為6886.6萬立方米,水質一般較好,礦化物低,以極淡水為主。

動物資源

潯陽區野生動物獸類有獐、麂、狼、野兔、野豬、靈貓、狗獾、狐狸、刺蝟、豬獾、水獺、果子狸、黃鼠狼、穿山甲、松鼠、蝙蝠、田鼠等;鳥類有喜鵲、烏鴉、八哥、白頭翁、麻雀、燕、山雞、雁、黃雀、布穀、畫眉、杜鵑、野鴨、啄木鳥、貓頭鷹、斑鳩等;蛙類有青蛙、癩蛤蟆、雨蛙、黑斑蛙等;貝類有烏龜、平胸龜、甲魚、螃蟹、河蚌、田螺、蝦等;魚類有鯉、鯽、青魚、草魚、鱖、鯰、鰱、鱅、鯿、鰻、鱘、河豚、黃魚桑頭、烏魚、黃鱔、泥鰍等。昆蟲類有螢、蠅、蟬、蝴蝶、蜂、蚊、螞蟻、白蟻、蜻蜓、蚱蜢、螳螂、蜘蛛、蜈蚣、蟋蟀、蚜蟲、金龜子、天牛、地蠶、蛾、蟑螂、蚯蚓、螞蟥、蝸牛、紡織娘、臭蟲、毛蟲、跳蚤、虱等;蛇類有金環蛇、銀環蛇、水蛇、郎中蛇、雞公蛇、豬婆蛇、蜥蜴、壁虎等。

植物資源

潯陽區野生植物竹類有毛竹、桂竹、水竹、箬竹等;木類有杉、松、株、樟、櫟、楠、櫧、楓、檀、椿、桑、柳、槐、泡桐、油桐、棕櫚、烏桕、皂莢等;果類有桃、梨、李、枇杷、梅、野柿、葡萄、菱角、蓮藕、蒿芭等;蔬菜蔬菜類有馬齒莧、椿苗、水竹筍、馬蘭芹、地皮菇等;花類有野菊花、野玫瑰、蘭花、荷花、梔子花、山茶花、杜鵑花等;草類有萍、蒿、苔、藻、艾、茅、蒲、稗、席草、水浮蓮、水花生等。
潯陽區八里湖開發新區夜景
潯陽區八里湖開發新區夜景
潯陽史稱柴桑、江州。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此間,歷為九江市(行署、地區)、縣置地。
1980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九江市(行署)升格為省轄市,下轄潯陽區、廬山區和郊區。
1980年5月20日,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九江市潯陽區。5月26日,九江市革命委員會《關於設立廬山區、潯陽區和郊區建制的通知》正式宣布潯陽區成立。
1984年,將廬山區七里鄉、茅山頭墾殖場(包括園藝場)和十里鄉三里村、黃土嶺村第七組劃歸潯陽區管轄。
1990年2月17日,撤銷七里湖鄉;將潯陽區十里辦事處劃歸廬山區。
1999年,潯陽區轄7個街道:甘棠街道、濱興街道、湓浦街道白水湖街道金雞坡街道、人民路街道、西二路街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潯陽區,位於江西省北部,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地處北緯29°41′至45′,東經115°55′至116°5′。東、南面由濂溪區環抱,西挨柴桑區;北靠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隔長江相望,長江水道沿境經過。潯陽區面積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地勢低平多湖泊,東南部門有丘坡。湖泊有甘棠湖、南門湖等。
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

氣候

潯陽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霧日在16天以下。九江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從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出梅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往往晴熱乾燥,不少年份高於攝氏35度的高溫日長達20多天;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不過隨著溫室效應的增加,暖冬現象明顯。

水文

潯陽區北靠長江,湖泊有甘棠湖、南門湖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末,潯陽區總人口為31.8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0.03‰。
截至2020年末,潯陽區總人口數433122人。

政治


區委書記:宋細妹
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昭國
副書記:王風雷
區委常委:孫金星、徐禮文、盧劍旺、周慶吾、鄭德俊、周佐福、張小軍、宋衛國
(以上參考)

經濟


潯陽區
潯陽區
綜述
2017年,潯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61.81億元(調減后),按可比價比2016年同期增長8.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298萬元,與2016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8.54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02.94億元,增長10.3%。三大產業比重為0.1%:16.2 %:83.7%。
2017年,潯陽區財政總收入36.07億元,比2016年增長11.6%。其中,國稅收入27.35億元,比2016年增長19.4%,地稅收入4.13億元,比2016年減少22.3%,財政收入4.59億元,比2016年增長19.1%。地方財政收入10.13元,比2016年增長1.1%。
2017年,潯陽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83億元,比2016年增長12.9%。
2017年,潯陽區在崗職工人數1.93萬人,其中,國有職工6743人,集體職工63人,其他單位職工1.25萬人。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32萬元,其中,國有職工年平均工資7.96萬元,集體職工年平均工資2.41萬元,其他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5.45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萬元,比2016年增長8.1%,凈增269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92元,比2015年年增長8.7%,凈增1528元。
2018年,潯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09.92億元,增長8.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14同比增長,同比增長10.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6%;完成財政總收入36.51億元,增長1.2%(剔除市級下划的稅收及非稅收入,完成25.23億元,增長30.5%);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0家,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44.36億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8萬元,增加2812元,增長7.8%。
第一產業
2017年,潯陽區農業總產值9768萬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0.1%。蔬菜播種面積615畝;蔬菜總產量511噸;生豬出欄2649頭,比2016年同期增加26%;水產品總產量2123噸,比2016年同期減少12.63%。
第二產業
2017年,潯陽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3.8億元,同比減少3.3%;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
2018年,潯陽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9.9%,增幅位於九江市第一位。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5.11億元,同比增長22.8%,總量位於九江市第十四位,增幅位於九江市第二位。
第三產業
2017年,潯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21億元(調整后),比2016年增長11.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172.09億元,比2016年減少0.7%,住宿餐飲業19.12億元,比2016年減少0.7%。
2017年,潯陽區實際引進內資71億元,比206年增長18%;實際引進外資9600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10.5%。
2017年,潯陽區民營經濟企業戶數達到2.16萬戶,比2016年增長5%;營業收入達到172.01億元,比2016年增長12%;實現稅金12.01億元,比2016年增長12%,占本地財政收入34%。
2017年,潯陽區實現旅遊總收入47.1億元,同比增長26.2%,接待遊客總人數596.2萬人次,同比增長26.3%。
2018年,潯陽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在庫65家,營業收入31.27億元,同比增長3.7%。總量位於九江市第三位,增幅位於九江市第十二位。

文化


地名由來

潯陽史稱柴桑、江州,區名因古地名潯陽而得名。

文物古迹

大勝塔
大勝塔位於潯陽區能仁寺內大雄寶殿東南側,始建於東晉,唐大曆年間(766年—779年)白雲禪師重建,后遭兵燹,塔毀三級。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修復。塔七層六面,高42.26米,底層對角直徑8.9米。磚石結構,通體呈錐狀,頂端為六角攢尖式,上立銅剎。門朝西南。左側底鑲嵌石碑一塊,系修塔碑記。底設佛龕。塔內有石梯,可盤旋而上。

鎖江樓塔

鎖江樓塔位於潯陽區濱江路北回龍磯上,故又名回龍塔。塔高35米,六面七層,底層對角直徑8.9米,磚石結構,石鑿斗拱,磚砌牙檐,六角尖頂。內設木梯,可登塔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6月,遭日本侵略軍炮擊5處,使塔身向東北傾斜76公分。1984年,九江市政府撥款加固塔基,並請蘇州市技術人員維修了塔身。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葉挺指揮部舊址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葉挺指揮部舊址位於潯陽區東門口16號,現人民解放軍171醫院內。指揮部原為聖約翰中學校長高達德公寓。二層,高10.8米,長13.2米,寬10.2米,佔地面積134.64平方米,建築面積270平方米。公寓南、西兩面上下層均有敞開式外走廊,東西中部建有外樓梯間上二樓。人字屋頂,四坡流水,牆壁內有2個通風牆直通屋頂。1985年列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潯陽區大中路步行街
潯陽區大中路步行街
長江沿境長28.5千米,九江港上通川鄂、下達蘇滬、內河航線可抵沿江縣、市及鄱陽湖域,九江長江大橋連接京九鐵路。公路有九湖、虯九、九界、十蓮等主幹線,高速公路直抵省會南昌。區內主要街路有大中路、潯陽路、濱江路、十里大道、長虹大道等。

社會


潯陽區
潯陽區
2012年,公開招聘了28名社區專職工作者。逐步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問題,新增和改造辦公用房面積2300平方米,社區居民生活補貼人均增長40%以上。廬峰花園社區榮獲“全國基層科普行動先進單位”。
2012年潯陽區第一幼兒園、潯陽小學開工建設,東風小學榮獲“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柴桑小學榮獲“全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12年潯陽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5萬份,免費發放公共衛生服務卡291萬元,新建了兩家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穩定低生育水平,實現了“一升三降”的總體目標,成功舉辦全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現場會和全省人口宣傳環境及宣傳陣地亮點工作觀摩會,榮獲“全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縣(區)”。
2012年潯陽區為100名老人提供了免費送小時服務,區白水湖老年康樂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升級改造婚姻登記服務中心,榮獲國家3A級婚姻登記機關。
煙水亭
煙水亭
2012年潯陽區完成了《潯陽區志》、《政區大典·潯陽分卷》送審稿,《中國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潯陽區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7所,其中九江市直屬學校14所(含特殊教育學校),潯陽區直屬學校13所(其中金雞坡學校無學生),共有小學1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初中1所、完中9所。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2593人(潯陽區直屬820人,九江市直屬1773人),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4.4萬人(潯陽區直屬1.45萬人,九江市直屬2.95萬人),其中小學生2.61萬人(潯陽區直屬1.44萬人,九江市直屬1.17萬人),初中生1.78萬人(潯陽區直屬82人,九江市直屬1.77萬人)。

醫療衛生

2012年潯陽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5萬份,免費發放公共衛生服務卡291萬元,新建了兩家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全國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截至2018年10月,潯陽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5個,醫院1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7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總數1330人,實有床位數549張。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5張、執業(助理)醫師1.88人、註冊護士1.59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潯陽區新增就業3502人,“4050”人員就業430人,發放小額貸款9667萬元;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59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5253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3.09萬人;大病醫療救助15596人次,臨時救助1335人次;低保標準由530元提高到580元,人均補差459元。落實上級政策,投入1.5億元發放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和失地農民保險金。加大養老幫扶,為12616名老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為7518名老人發放高齡補貼689萬元。健全農民工權益保護機制,追回農民工工資320餘萬元。全力做好孤殘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42人次。投入150萬元用於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工作,完成56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舉辦“愛滿潯陽·慈善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學生102人。

旅遊


鎖江樓
鎖江樓
名勝古迹有能仁寺大勝塔煙水亭思賢橋鎖江樓塔浪井潯陽樓琵琶亭等。國民革命軍第24師葉挺指揮部舊址在境內。

獲得榮譽


2010年,潯陽區榮獲“2009年度全省利用外資先進縣區”稱號。
2011年,潯陽區榮獲“全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先進縣區”稱號。
2020年8月,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區”。
2020年12月2日,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