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斑白條天牛
雲斑白條天牛
雲斑白條天牛,Batocera lineolata,為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白條天牛屬的一種昆蟲。分佈於中國的四川、雲南、重慶、貴州、廣西、廣東、台灣、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河北、山東、陝西等省;越南、印度、日本等國也有分佈。主要危害楊、核桃、桑、柳、榆、白蠟、泡桐、女貞、懸鈴木、蘋果和梨等林木和果樹。成蟲啃食被害樹新枝嫩皮,幼蟲蛀食被害樹韌皮部和木質部,輕則影響樹木生長,重則使林木枯萎死亡。
![雲斑白條天牛](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4/m84ef0dbac96c5d6a09d40e79cf414c7d.jpg)
雲斑白條天牛
卵:長橢圓形,乳白色至黃白色,長6~10毫米。
幼蟲:粗肥多皺,淡黃白色,體長70~80毫米,前胸硬皮板淡棕色,略呈方形,並有大小不一的褐色顆粒,前方近中線處有兩個黃白色小點,小點上各有一根剛毛。
蛹:淡黃白色,頭部和胸部背面有稀疏的棕色剛毛,腹末錐狀,尖端斜向後上方。
在貴州2年發生1代,跨3年。以幼蟲和成蟲在樹榦內越冬,越冬成蟲翌年4月中旬開始飛出,5月成蟲大量出現。雌蟲喜在直徑10~20厘米的主幹上產卵,刻槽圓形,大小如指頭,中央有一小孔,每雌可產卵40粒左右,初孵幼蟲蛀食韌皮部,受害處變黑脹裂,排出樹液和蟲糞,約一月左右蛀入木質部為害,蟲道長250毫米左右。第1年以幼蟲越冬,次年繼續為害。至8月中旬化蛹,9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即在蛹室內越冬。
分佈於陝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台灣、四川、貴州、雲南;越南、印度、日本。
成蟲啃食新枝嫩皮,幼蟲蛀食韌皮部和木質部,輕則影響林木生長,降低結實量,重則使林木枯萎死亡。
徠卵期有跳小蜂科的寄生;幼蟲期有小繭蜂、蟲花棒束孢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的寄生。
1、捕捉成蟲:5-6月成蟲活動盛期,巡視捕捉成蟲多次。
2、毒殺成蟲和防止成蟲產卵:在成蟲活動盛期,用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等,摻和適量水和黃泥,攪成稀糊狀,塗刷在樹榦基部或距地在30-60厘米以下的樹榦上,可毒殺在樹榦上爬行及咬破樹皮產卵的成蟲和初孵幼蟲,還可在成蟲產卵盛期用白塗劑塗刷在樹榦基部,防止成蟲產卵。
4、毒殺幼蟲:樹榦基部地面上發現有成堆蟲糞時,將蛀道內蟲糞掏出,塞入或注入以下藥劑毒殺:
2.也可用56%磷化鋁片劑(每片約3克),分成10-15小粒(每份約0.2-0.3克),每一蛀洞內塞入一小粒,再用泥土封住洞口。
3.用毒簽插入蛀孔毒殺幼蟲(毒簽可用磷化鋅、桃膠、草酸和竹籤自製)。
4.鉤殺幼蟲:幼蟲尚在根頸部皮層下蛀食,或蛀入木質部不深時,及時進行鉤殺。
5.簡易防治:利用包裝化肥等的編織袋,洗凈后裁成寬20-30厘米的長條,在星天牛產卵前,在易產卵的主幹部位,用裁好的編織條纏繞2-3圈,每圈之間連接處不留縫隙,然後用麻繩捆紮,防治效果甚好。通過包紮阻隔,天牛隻能將卵在編強袋上,其後天牛卵就會失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