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啄木鳥

鴷形目啄木鳥科動物

棕腹啄木鳥(學名:Dendrocopos hyperythrus)是中等體型的鳥類,體長約20厘米。頭頂部具紅色斑帶。腳強健,有趾4個,其中2個向前,2個向後,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銳利的爪,巧於攀登樹木。尾羽的羽干剛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撐在樹榦上,助腳支持體重並攀木。嘴強直如鑿。舌細長,能伸縮自如,先端並列生短鉤。攀木覓食時以嘴叩樹。頭骨十分堅固,大腦周圍有一層綿狀骨骼,內含液體,對外力能起緩衝和消震作用;能把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鏨樹洞營巢,吃食昆蟲,對防治林木害蟲起到重要的作用,被稱為“森林醫生”。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生活習性


(圖)棕腹啄木鳥
(圖)棕腹啄木鳥
啄本鳥是一種攀禽,它的腳趾兩前兩后,各趾都有銳爪,適於攀住樹木;尾羽的羽干又硬又直,它能以尾羽撐在樹榦上,幫助腳以支持體重。所以啄木鳥不僅能攀登樹木,有時還能繞著樹榦旋轉著攀登。在攀登的過程中,啄木鳥用強直如鑿的嘴急速地叩木,使樹木發出“篤!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榦的某處有蟲,啄木鳥就緊緊地攀在樹上,用嘴將樹皮啄破,用細長先端有鉤的舌頭伸進去,將蟲鉤出來吃掉。
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音速的兩倍,這樣它的頭部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劇烈的震動,但它既不會得腦震蕩,也不會頭痛。原來在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它的頭骨結構疏鬆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裡面含有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於突然旋轉的運動比直線的水平運動更容易造成腦損傷,所以在它頭的兩側都生有發達而強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這種精妙的防震設置原理,給防震工程學提供了安全運動防護帽和防震盔的正確設計方案,現代的防護帽都具有一個堅硬的外殼,裡面為一個鬆軟的套具,它們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個防護領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時造成旋轉運動,這些都是從啄木鳥的習性和解剖學研究中所得到的啟示。
叫聲:拉長的斷音節kii-i-i-i-i-i-i連叫,越來越弱至結束;與大斑啄木鳥略同,但大都遇見於山林間。性隱怯;遷徙時常單獨飛行。叫聲亦與大斑啄木鳥相似,但不很鳴叫。雄雌兩性均鏨木有聲。
嗜吃昆蟲,尤其是螞蟻,也吃蝽象象甲鱗翅目幼蟲,步行蟲

形態特徵


(圖)棕腹啄木鳥
(圖)棕腹啄木鳥
描述:中等體型(20厘米)、色彩濃艷的啄木鳥。背、兩翼及尾黑,上具成排的白點;頭側及下體濃赤褐色為本種識別特徵;臀紅色。雄鳥頂冠及枕紅色。雌鳥頂冠黑而具白點。亞種marshalli枕部紅色延至耳羽后;指名亞種較其他兩亞種下體多黃棕色。虹膜-褐色;嘴-灰而端黑;腳-灰色。
叫聲:拉長的斷音節kii-i-i-i-i-i-i連叫,越來越弱至結束;似大金背啄木鳥但較弱。雄雌兩性均鏨木有聲。

亞種


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學名:Picoides hyperythrus hyperythru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西藏、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喜馬拉雅山脈。
棕腹啄木鳥西藏亞種(學名:Picoides hyperythrus marshalli)。在中國大陸,分佈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巴基斯坦。
棕腹啄木鳥普通亞種(學名:Picoides hyperythrus subrufinu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陝西、山東、貴州、湖北、江蘇、安徽、湖南、四川、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天津。

分佈區域


分佈於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分佈狀況:罕見。亞種marshalli繁殖於西藏西部;指名亞種見於西藏東南部至四川和雲南的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在海拔1500--4300米作垂直遷移。亞種subrufinus繁殖在黑龍江中海拔地帶,經中國東部至華南地區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