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河
北京城市用水的水源之一
懷河懷柔縣城城郊段
懷沙、懷九二河匯流后的懷河,是廟城鎮一帶的一條兩次大改道河流。原始的懷河主道在焦村以西、鄭重庄以東流入史家口匯潮白河。第一次大改道改由彩各庄、趙各庄以東,兩河以西南下史家口入潮白河。1939年7月26日的大洪水后第二次大改道,又改由兩河以東、仙台以西南下過史家口入潮白河。
懷河由於上游山場植被好,林木多,清水出川,20世紀70年代,白河曾改道兩河村后在梭草村匯合潮河,因此,懷河曾是白河的支流。在匯入白河后與白河同流而不合污,兩河一清一濁,涇渭分明,同流1公里多之後方混為一色,修建懷柔水庫前曾是梭草東南一帶一大勝景。修建懷柔水庫后,懷河下游仍負擔懷柔水庫的泄洪任務。
據懷柔水庫水文記錄,從1958年至1985年的27年中,懷河洪峰流量大於150立方米每秒的有14年,大於350立方米每秒的有10年,大於450立方米每秒的有6年。最大的一年是1972年,洪峰流量達4245立方米每秒,比1939年2400立方米每秒還多1845立方米每秒。
懷九河九渡河段
懷沙河廟城鎮大杜兩河村段
響水泉,懷沙河源頭,位於沙峪鄉莊戶村下西溝。自溝口上行400米為水泉的源頭,由泉頭至溝口,高差約50米。溝中泉水通過層層跌坎下瀉,發出轟鳴聲,故名響水泉,當地稱響水湖。泉水甘冽,涌水量為320公升每秒,日出水2.59萬立方米。泉水長年不斷,源頭泉水自兩山塌落的堆集物中溢出后,跌入一個長約14米、寬5米的石潭中。潭旁有一巨石高4米、寬2.5米,面潭而立。1972年以後,山體塌落將潭淤平。泉水下泄入懷沙河。
雁棲河,懷河主要支流,全長42.1公里,流域而積411.7平方公里。上游分兩支,東支流源於八道河鄉西柵子、對石等處的山溝,下經五道河、交界河、石片、黑龍潭、官地、神堂峪至石梯子與源於蓮花池蓮花泉的西支流匯合,經柏岸廠注入雁棲湖。雁棲湖下游的雁棲河,於懷柔鎮工化村南,有沙河從左岸匯入,再南流至大杜兩河村東匯入懷河。
此外還有紅螺鎮牤牛河、廟城牤牛河、南房小河、周各庄小河先後匯入。
懷柔水庫
懷柔水庫
西水峪水庫
西水峪水庫,位於懷九河西支上游,座落在九渡河鎮西水峪村北,既是懷柔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該區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
口頭引水渠,位於懷沙河右岸,由口頭村西官渡引水,經口頭村四至凱甲墳村西山根,繞至凱甲墳村南,由南崗子向東,止於駱駝山,全長2750米。渠道底寬1米,深1.3米,邊坡1:1,控制耕地而積1500畝。引水渠建於1952年,由口頭、凱甲墳兩村聯合修建。1990年春,口頭村又投工近萬個,從渠首開始用漿砌石向下游砌了980米,使水流更加通暢,灌溉面積不減,效益愈發顯著。
北宅引水渠,由峪口村南引懷九河水,直到東北宅村,全長2600米,渠底寬1米,深1.3米,控制耕地而積1500畝。引水渠建成使用后,工程逐年完善,1985年開始進行襯砌,到1987年共襯砌長達2400米,佔總長的92%。
京密引水渠工程,系北京市大型引水工程,引水乾渠全長110公里,最大引水流量為40立方米每秒。懷柔段,自沙河倒虹吸至懷柔水庫長12.7公里,自懷柔水庫至李史山村西長6.9公單。境內不包括懷柔水庫庫區,總長19.6公里。京密引水工程自密雲水庫調節池引水至龔莊子進水閘,利用原白河灌渠線路擴建,引水至懷柔,引水流量擴建為40立方米每秒。懷柔水庫出口至孫史山,渠線亦為原白河灌渠渠線。自李史山閘引水工程轉而向西經昌平、海峽全土淵潭。全部工程於1966年4月試水成功。以後京密引水工程又經過多次續建與擴建,發揮了向首都城而供水及郊區農業灌溉的動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