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噬菌體

大腸桿菌T系噬菌體

T4噬菌體是屬於大腸桿菌T系噬菌體,為烈性噬菌體。頭部為二十面體對稱,尾部為螺旋對稱,稱為蝌蚪形噬菌體。頭部大小為80nm×110nm,內部含有雙鏈、線狀DNA分子,相對分子質量為1.12 x 108;尾部由尾領、尾鞘、尾髓、尾板、尾刺和尾絲組成,長短為110nm×20nm,尾絲可伸展,幅度可達140nm。

頭部外徠殼含8種蛋白質,呈橢圓形二十面體,尾部含2種蛋白質,呈棒狀。T4噬菌體DNA連接酶,最初來自受T4噬菌體侵染的大腸桿菌細胞,T4 DNA連接酶既能連接黏性末端,又能連接平齊末端。

介紹


T4噬菌體
T4噬菌體
侵染寄主時,尾鞘收縮,頭部的DNA即通過中空的尾部注入細胞內。T-系噬菌體是研究最廣泛和深入的細菌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一種正常棲居在人類腸道中的細菌)B菌株,T為英文Type的字頭,並按其發現的前後順序編號為T1,2,3,4,5,6,7,因其偶數型(2,4 ,6)結構的化學組成與奇數型(1,3,5,7)不同,故又分為T-偶數系與T-奇數系。例:T4屬偶數系。

結構


徠T4噬菌體
徠T4噬菌體
其構造屬複合對稱體制。因結構簡單、遺傳背景清楚、增殖容易、對人無害,故是迄今被研究得最透徹、在病毒學分子遺傳學研究中應用最廣泛的模式生物之一。構造分頭部、頸部和尾部3部分。頭部呈拉長的二十面體結構,長95nm,寬65 nm,衣殼由9~19種蛋白質組成,蛋白質含量占 76%~81%,含有直徑為6nm的衣殼粒212個。核心由線狀dsDNA組成,長約50μm(約為頭長的650倍),由1.7×10bp構成(包括約2.3%末端冗餘)。 DNA成分特殊,以5-羥甲基胞嘧啶(HMC)取代常見的胞嘧啶。頭、尾部相連處有一頸部,包括頸環和頸須,前者為一六角形盤狀結構,直徑37.5nm,每一角上各長一頸須,用以裹住吸附前的尾絲。長而可收縮的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絲5部分組成。尾鞘長95、寬22 nm,是一種由相對分子質量為55 000的衣殼粒共144個纏繞而成的24環螺旋組成。尾管長95 nm,直徑8nm,中央孔道的直徑為2.5~3.5 nm,它是頭部核酸即基因組注入寄主細胞時的必經之路。尾管亦由24環螺旋組成,與尾鞘相對應。基板與頸環相似,為一有中央尾孔的六角形盤狀物,直徑為30.5 nm,上長6個刺突和6根尾絲。刺突長20nm,有吸附功能。尾絲可折成2段,長140nm,直徑3~ 4nm,由2種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蛋白質和4種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質組成,能專一地吸附在敏感寄主細胞表面的相應受體上。T4的尾孔至少含溶菌酶等8種蛋白質。3種T偶數噬菌體在寄主細胞表面有不同的吸附位點:T4在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B菌株上的吸附位點是LPS核心多糖中的α-葡糖基-(1→3)葡萄糖末端,在K菌株上則為LPS或外膜蛋白 OmpC
科學家們在T4噬菌體中發現了一種酶,稱為T4 DNA連接酶,在轉基因技術中用作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的連接酶。對平末端連接效率低下。

化學組成


T4噬菌體是大腸桿菌的一種烈性噬菌體,呈蝌蚪形,其DNA為線形雙鏈結構,含1.66×10bp核苷酸。在T4噬菌體基因組約200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中,有135個是已知的(其中的82個是代謝相關基因,53個是裝配基因),其餘近70個基因的功能未知。T4噬菌體基因組DNA中沒有胞嘧啶核苷酸(C),而是以5羥甲基胞嘧啶(HMC)替代。另外,在T4DNA分子兩端有極少數核苷酸構成同向重複序列(稱“末端冗餘”),末端冗餘能使變性的T4DNA在復性過程中形成環形結構。

增殖過程


噬菌體的增殖過程基本同其他病毒。

吸附

噬菌體的吸附有兩個階段:①可逆階段,由隨機碰撞或靜電引力或氫鍵作用而相互接觸,無任何特異性;②不可逆特異性結合階段,不僅噬菌體與相應細胞表面產生牢固結合,且病毒粒子表面發生結構改變。
T4噬菌體尾部能與宿主細胞壁表面上的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吸附於宿主細胞表面。

侵入

噬菌體侵入宿主細胞的方式通常是將核酸注入細胞,蛋白質留在細胞外。T4噬菌體能水解細菌細胞壁肽聚糖,其作用相似於溶菌酶,使細胞壁產生小孔,可以導致細菌細胞內容物漏出。但在正常病毒繁殖過程中,小孔很快會被細菌修復。

生物合成

噬菌體的複製比較複雜,如T4噬菌體的核酸為dsDNA,轉錄和翻譯分為三期。它的複製循環僅需20- 30min,但與其他病毒比較,除早期轉錄、晚期轉錄外,還增加了次早期( delaye dearly)轉錄的階段。

裝配

T4噬菌體在生物合成時,分別合成噬菌體DNA、頭部蛋白質亞單位、尾鞘、尾髓、基板和尾絲等部件,最後DNA收縮聚集,被頭部蛋白質包圍形成二十面體的結構,隨之尾部也逐步裝配起來。噬菌體的裝配也是高度有序的,如在頭尾未完成裝配之前,尾絲不與尾部裝配,而只有完整的頭與尾裝配形成后,尾絲才能自動裝配於尾部,以形成完整的噬菌體。
T4噬菌體的裝配包括5個不同的步驟:
頭的裝配
噬菌體的頭殼是最大、最複雜的部分,其頭部(head)的結構組成涉及20個基因,這些基因分成兩大簇集中排列在基因組上。T4的前頭部(head)由衣殼蛋自gp23以及主要的裝配核心蛋白gp22和上要內部蛋白gp IPⅢ聚集而成,這個過程發生於或近於宿主細胞膜上並且需要gp31、gp40、gp20和gp21以及宿主大腸桿菌基因產物的參與,在DNA裝填之前,前頭部上再加入gp24噬菌體縝部至少出5種T4蛋白,即gp13、gpN2、gpN4、gpN14和gpN6組成。
DNA裝填
當T4頭部外殼裝配完成後,T4-DNA就隨之裝填到頭殼中,由於DNA長度為500nm,而T4頭部的長度不0.1nm,因此DNA在頭殼腔內是緊密摺疊的,至於DNA是如何裝進頭殼的還不十分清楚。通常T4DNA的裝填需要gp4、gp16和gp17的參與,基因49的ts突變體在較高溫度下形成空頭,溫度降低時則產生正常充滿DNA的頭部。現在已經證實gp19具有核酸酶的活性,能夠對複製屮的DNA多聯體產生切割。值得指出的是每次DNA裝填的長度要比正常T4-DNA基因組多出20%,這可能就是產生末端冗餘的機制ju'hao
尾管和管鞘裝配
尾管由T44個拷貝的gp19構成,其中每6個gp19分子組成一個環,這樣就可產生由24環疊成的螺腚管。隨後z裝配成的尾管與基板連接,再在gp54引物的參與下,gp18圍繞尾管聚合形成尾鞘。與gp19一樣,gp18也是由T4個拷貝組成24個重疊環。最後在尾管的近末端加上即gp3和gp15,其中gp15可以穩定裝配的尾鞘,並組成頸與頸圈附著的連接部。
T4噬菌體尾部和頭部分別裝配完成後,頭和尾就可自發地產生結合,這種結合作用在體外和體內均可以發生,而且不需要額外基因產物的加入。
基板裝配
基板是通過兩個獨立的裝配程序形成的,由7個基因廣物gp10、gp11、gp7、gp8、gp6、gp53和gp25相互作用形成的楔狀物,以裝配形成外部呈六角形結構的6個“臀”,另外由6個基因產物gp27、gp5、gp26、gp28、gp51和gp29相互作用,產生一個中心的“塞子”,再由一個塞子和6個臂結合而成一個不穩定的六角形前體結構,並且在另外4個基因產物gp9、gp12、gp48和gp54的參與下構成完整的基板。
尾絲裝配
T4尾絲裝配和附著於基板的6個頂角需要8個T4基因產物參與,其中gp37、gp36、gp35和gp34為尾絲的結構組分,gp38、gp57、gp63和 gpWac起附屬和催化作用,一個完整的尾絲可能含有gp34、gp36、gp37各兩個分子和一個分子的gp35,尾絲由遠側半段和近側半段組成,gp37、gp36、gp35構成尾絲的遠側半段,gp34組成近側半段,見g38和gp57為兩個裝配附屬蛋白,它們是g37聚合所必需的;gp63和gpWac則是尾絲附著於基板所必需的。g63不出現在除菌體顆粒中,但它能使近側半段尾絲的近端頂部與基板相互作用,gpWac還是噬菌體的頸須蛋白,由它組成的6根絲狀物,即頸須附著項圈。尾絲裝配與噬菌體顆粒其餘部分無關,尾絲必需在頭與尾連接之後才能附著於基板上。

主要用途

T4 DNA連接酶
T4噬菌體被證明是一個解決基因和信息傳遞本質的理想體系,是生命科學研究的一種模式生物。
科學家們在T4噬菌體中發現了一種酶,稱為T4 DNA連接酶。T4 DNA連接酶這種連接酶是由噬菌體T4基因編碼的,感染大腸桿菌后,在宿主細胞中產生。其相對分子質量為6800,既可催化DNA黏性末端連接,也可催化平末端連接。T4 DNA連接酶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廣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廣泛應用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