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經濟學

經濟學分支學科

旅遊經濟學 economics of tourism概念簡介旅遊經濟學是研究旅遊活動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經濟科學。研究旅遊經濟活動過程中的各種經濟關係和旅遊業發展規律的學科。它和農業經濟學、工業經濟學、商業經濟學、物資經濟學一樣,是研究國民經濟中某一部門的經濟學科。旅遊經濟學區別於旅遊飯店管理學、旅遊市場學、旅行社管理、旅遊地理學等學科。這些學科是以旅遊業中某一具體業務做為研究對象,而旅遊經濟學是從整個旅遊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研究的。有諸多該學科教材及論著。

研究範疇


其研究的主要範疇有:旅遊經濟活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相互關係;旅遊供求規律;旅遊資源和服務設施的開發、建設、利用、保護、改造的經濟原則以及貫徹這些原則的具體措施;旅遊業的經營管理原則和措施;旅遊服務、旅遊市場、旅遊商品的特點、方式及發展途徑及旅遊經濟在國內國際的前途和方向預測等。在中國,旅遊經濟學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理論基礎,具體研究旅遊經濟中各種經濟關係及其特殊規律,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業的產生和發展及其性質、特點;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旅遊業與國民經濟其它部門的關係以及旅遊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的經濟關係;旅遊者的需求及其消費構成,旅遊收入的分配與再分配;旅遊市場的供求關係與旅遊價格政策;旅遊業的經營管理體制;旅遊業的宏觀經濟效益與微觀經濟效益;旅遊企業的經營管理;旅遊業的發展道路。

產生髮展


19世紀後半葉,歐洲旅遊活動興起,旅遊經營業開始繁榮。關於如何促進旅遊經濟發展的研究工作也相應地開展起來。其研究範圍不僅包括國內和國際旅遊的現狀,而且包括旅遊統計、旅遊業經營等。早期的著作有1889年義大利學者博迪奧發表的《關於義大利外國旅遊者的流動及其花費》及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馬里奧蒂出版的《旅遊學講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旅遊經濟學得到迅猛發展,主要著作有德國博爾曼的《旅遊學概論》,英國奧格爾維的《旅遊者流動論》,聯邦德國的克拉普特的《旅遊消費》,南斯拉夫烏恩科維奇的《旅遊經濟學》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旅遊作為一項新興的事業,美國、義大利、英國、聯邦德國、日本、南斯拉夫等國的學者、專家對旅遊業的經營管理、飯店經營管理、旅遊市場、旅遊心理、旅遊經濟等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研究,為旅遊經濟學的建立做了理論準備。

中國現狀


總體來看,中國旅遊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體系的構建,目前尚處於翻譯引進與研究並重階段。近幾年來,歐美旅遊經濟學領域的大量著作不斷被譯介,為建設中國旅遊經濟學的學科基礎提供了廣泛的知識支撐,為拓展學科研究的視野和論題範圍提供了有價值的示範啟發,為提升學科的內涵質量和規範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標準參照。這同時也為結合當下的中國旅遊經濟實踐,創立發展本土旅遊經濟學理論提供了論辯的對象,使旅遊經濟學界建構本土旅遊經濟學理論的自覺進一步提升。中國旅遊經濟學研究者可以運用這些比較成熟的概念體系、範式和方法,總結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的經驗,進行理論抽象和創新的基礎性工作。這包括四方面:
1.理清旅遊經濟學的學科性質。中國的旅遊經濟學研究長期以來偏重於旅遊經濟活動的特性,旅遊經濟學被納入了旅遊學的學科體系(如圖書分類、專業劃分等)。但有些學者認為旅遊經濟學是旅遊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是這兩門學科研究領域重合的產物。旅遊學為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前提,也就是研究對象;經濟學為旅遊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方法和目的,也就是研究內容(錢林曉)。旅遊經濟學的學科性質有待進一步釐清。
2.界定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及其所產生的經濟現象、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人們對此早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識,但何謂“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規律”,又有旅遊產品供給與需求的矛盾運動規律說、旅遊業(旅遊企業)的運行與發展規律說,和旅遊經濟領域中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相互作用的規律等代表性觀點。這些觀點要麼不夠全面,要麼縮小或擴大了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規律。同時,旅遊經濟領域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生產關係不應具有獨立的、不同於一般社會生產關係的特殊規律。為此,有學者主張對旅遊經濟活動的分析應以旅遊生產力的分析為主,認為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規律主要是指旅遊生產力的運動和發展規律;也有學者認為旅遊經濟學不僅要研究旅遊中的經濟現象,還要以經濟學的視角來關注包括非經濟現象的整個旅遊活動,在重點研究旅遊經濟影響的同時,展開對非經濟因素影響的研究(戴斌)。因此,對於旅遊經濟活動的運行規律內涵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以便科學界定旅遊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3.加強旅遊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經濟學一直是旅遊經濟學的基礎性學科。傳統的旅遊經濟學主要是從政治經濟學、西方古典經濟學或新古典經濟學移植而來,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探索應用在旅遊經濟學的學科建設中卻相對滯后。旅遊經濟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化,需要基礎理論平台的提升與創新。學科應全面借鑒和吸收經濟學等相關學科和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構建更具解釋力的理論體系,形成一個包括微觀、中觀、宏觀在內的多視角的、結構完整的旅遊經濟學理論新範式。
4.強化旅遊經濟學方法論研究。從科學方法論的角度看,方法的研究要完成描述研究、解釋研究、預測研究和規範研究四個連續的層次。研究者不僅能夠對事物進行描述和解釋性基本層次研究,更要善於進行預測事物未來、尋求事物本質規律的預測和規範研究,用高層次的研究指導決策。在規範研究中,數理統計和構造模型等方法在國外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學者們大都運用數學模型、分類模型或空間模型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得出有現實意義的結論,研究的問題也比較深入而且有代表性。而考察中國旅遊學術核心期刊《旅遊學刊》,從1997-2004年的刊物中剔選出“旅遊經濟”方面的文章33篇,其中82%採用文字描述方法,只有8%採用模型分析,10%採用數量分析方法(顏泳紅)。這說明國內學者習慣於運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且側重於較低層次的論證和闡述,學術重複建設或搭便車現象嚴重,鮮有數理統計和構造模型等分析研究方法的應用。當前,建立完善中國旅遊經濟學的方法論體系,科學配置有限的學術研究資源,提高其實踐指導效用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