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墓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呂不韋墓,戰國時期秦相國呂不韋的墓冢,位於今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洛陽市東約20公里的偃師市南蔡庄大冢頭村東)。公元前235年呂不韋在流放途中自殺。
據《史記集解》記載:“呂不韋冢在河南洛陽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傳言呂母冢。不韋妻先葬,故其冢名呂母也。”呂不韋服毒身死,賓客雖多,但葬埋北邙山匆匆忙忙。即使如此草率,還受到秦王政的追究。
呂不韋墓
呂不韋生前和死後,和當時的洛陽成周城有很密切的關係。呂不韋封地的官邸,就建築在今偃師首陽山鎮龍虎灘一帶。秦亡后,項羽封死十八王之一“河南王申陽”,以及楚漢戰爭結束劉邦初都洛陽,他們使用的大都是成周城一帶呂不韋封地的建築群。呂不韋服毒自殺后,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二年,文信候不韋死,竊葬。”又據《史記索隱》說:“其賓客數千人共葬於洛陽北邙山。”《史記集解》皇覽曰:“呂不韋冢在河南洛陽北邙道西大冢是也。民傳言呂母冢。不韋妻先葬,故其冢名呂母也。”民間流傳今大冢頭村的“呂候冢”,是呂不韋與妻子的合葬墓。總的說來,洛陽成周城一帶是呂不韋的最後歸宿地,明清《偃師縣誌》各種版本,都稱今首陽山鎮大冢頭村的大冢是呂不韋墓,至今墓冢巋然,使人往往聯想到二千年前那一幕幕複雜的政治爭鬥。據《魏書·地理志》載:陽翟有呂不韋墓,在縣西三十里鎮峰里三甲,今順店毛呂、谷水河、眼明寺一帶。秦王政十二年(前二三五)呂不韋自思難免秦王誅戮,服毒酒自殺。其賓客舍人“富葬”於洛陽北芒山,今河南偃帥縣南祭庄鄉大冢村東,有一很大土冢,相傳即呂不韋墓。秦王下令,凡參與“竊葬”的賓客舍人,是晉人(指三晉,即韓、趙、魏國)的逐出秦國。
墓主
呂不韋
綜述
呂不韋墓
呂不韋墓
呂不韋(?一前235年),戰國末年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原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大商人,在趙都邯鄲遇見入質於趙的秦公子異人(后改名子楚),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做政治買賣,遂說動異人,並將自己已有身孕的趙姬贈給異人,然後花重金遊說華陽夫人,使異人立為太子,繼位后即庄襄王。呂不韋也被任為相國,封文信侯。庄襄王死,趙姬生的秦王政(秦始皇)年幼繼位,呂被稱為“仲父”,繼任相國,食邑有藍田(今陝西藍田西)十二縣、洛陽十萬戶。呂曾令門下賓客編著《呂氏春秋》二十餘萬言。秦王政親理政務后,呂被免職,出居封地洛陽,不久被遷往蜀郡,憂懼自殺。據冢頭村民傳,秦始皇年幼時,呂不韋常常出入後宮,和始皇的母親趙太后私通。始皇年長了,要從執掌國政的呂不韋手裡奪權,就把呂的相國免了,讓呂回封地居住。呂回到洛陽,太后憂念呂不韋,就把和呂的真相原原本本告訴了秦始皇。這秦始皇是個孝子,聽完后立即派人赴洛,要招呂不韋重回京城咸陽,再享榮華。但欽差並不知真相,這呂不韋接到回京的聖旨后也不摸底細,心中憂愁,不知前途吉凶,想來想去,就尋了短見,自盡而亡。秦始皇聽到親生父親的死訊,十分傷心,就下詔盛葬呂不韋,令天下各州都要往洛陽送潔凈的炒土,以示天下都屬父親的;那土炒過又干又松,做封土時掏不成洞,如沙一般會塌滑,以防後人盜墓。墓里設計得也精巧。南蠻子盜寶時,曾掘開過洞口,但一打開墓道石門,裡邊如麥桿似的毒箭便密密麻麻飛出,傷人不少。盜墓人只好失望而去。村中長者回憶解放前冢直徑尚有百米左右,冢上有大殿、廂房,做過鎮公所、學校等,村民避兵盜時常躲在上面,解放后因殿房過舊欲塌拆毀。冢也被逐漸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