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園雖好

漢語詞語

梁園雖好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iáng yuán suī hǎo。指一切繁華快樂的場所,都不如自己的家鄉那樣值得留戀。出自司馬相如。

梁園由來


漢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園。據史料記載,梁園曾是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封地,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漢文帝之子,因他仁慈孝順,死後被追封為孝王,後人稱之為梁孝王。因他功勞顯赫,再加之竇太后的寵愛,所受賞賜無數,封疆於大梁(今梁園),並且得賜天子旗。他出入時隨從護衛千乘萬騎,與皇帝一樣,出殿言“蹕”,入宮稱“警”。到了京城,常與皇帝同乘帝輦出入宮門。梁國當時富足強盛,為諸侯國之首,府庫的金錢、珠玉、寶器比京師還多。梁孝王死後所有寶物都埋入了墓內,史書記載,曹操盜掘此墓時,“得金寶十萬餘斤,運七十二船”。

梁園歷史


西漢是封建專制的王朝,它在政治機構和政區體制方面實行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漢高祖劉邦晚年,在消滅異姓王后又大建同姓王國,“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九國是:燕、代、齊、趙、梁、楚、淮南、淮陽、荊。公元前202年,彭越韓信等合併擊滅項羽於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因功始封梁王。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劉武在位35年卒,葬在芒碭山。今芒碭山保安峰有梁孝王墓。梁國疆域,前後不一,梁國初建時期其疆土為魏故地、秦碭郡,僅有20餘城(縣),只相當於東起今山東東平,西至河南開封,南達河南商丘,北到山東平陰一代地區。梁孝王劉武時梁國擁有40多個大縣,其疆界南起今安徽太和北,北至古黃河與趙國為鄰,西到高陽(今杞縣西南),東與泰山郡、魯國接壤。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梁孝王劉武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為保衛皇室立下了大功,於是“得賜天子旌旗,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梁孝王入朝,景帝派使節迎梁王於關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與遊獵”。梁孝王不僅享受了天子的待遇,而且在經濟軍事實力上,“多作兵器駑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寶玉器多於京師”(《史記·梁孝王世家》)。梁王享樂奢靡之心膨脹,再加上當時天下一統,社會安定,國庫充盈,百姓殷實,從而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統治階級和王侯們為潤色鴻業,滿足精神生活享受的需要,紛紛大興土木。在此情況下,梁王在睢陽城東北建了離宮、別館(梁園),耗資甚巨。

梁園規模


梁園的位置,西起睢陽城東北(今商丘古城東南),東至今商丘古城東北7.5公里的平台集(今平台鎮治所)。今平台鎮西北角有梁苑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史記·梁孝王世家》言梁苑“方三百餘里”,這裡的“方”為“方圓”的意思,但方圓三百里並非實指,所以《索引》說“蓋言其奢,非實辭”。《漢書》說睢陽城“城方十三里”,《水經註疏》曰“築城三十里”。可以看出,梁園的面積方圓40公里至50公里。梁苑規模宏大,集離宮、亭台、山水、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陵園為一體,是供帝王遊獵、出獵、娛樂等多功能的苑囿。據載,梁苑內“作耀華之宮,築菟園,園中有百靈山,山有膚寸石,落猿岩,起龍囿,又有雁池,池間有鶴州,鳧渚。其諸宮觀相連,綿延數十里。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晉葛洪《西京雜記》卷2)。《太平御覽》卷159中引《圖經》云:“梁孝王有修竹園,園中竹木天下之選集。諸方游士各為賦,故館有皺枚之號……又有雁鶩池,周回四里,亦梁王所鑿。又有清冷池,有鉤台,謂之清冷台。”
漢代以前,大梁名勝古迹已是小有名氣了,“吹台”就是其中之一。早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大音樂家師曠就曾在這裡鼓吹奏樂,因此有“吹台”古迹留存後世。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詩吹彈遊樂,為此專門修復“吹台”,並以“吹台”為軸心,在這裡大興土木,“築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平台三十里”。修建亭台樓閣,鑄造猿岩龍觸,豢養珍禽異獸,種植松柏桐竹,修建成一座豪華的園林,“宮觀相連,奇果佳樹,珍禽異獸,靡不畢至”。此處就稱為梁園,又稱菟園。在劉武手裡,“三百里梁園”成為名滿天下、只有漢景帝上林苑可與之媲美的大型王室園林。枚乘在《梁王菟園賦》中記錄了當時天下人爭相遊覽的盛況:“於是晚春早夏,邯鄲、襄國,易、涿容麗人及燕汾之遊子,相予雜還而往焉。”遊人徘徊在奇花異卉、茂林修竹之間,但見重樓起霧,飛閣生,離宮、別館中看不完的霓裳翠袖,聽不盡的夜夜笙歌。或艷陽高照,或月白風清,孝王與文士們因物起興,酬唱應答……

成語來歷


司馬相如是漢初的一位作家,他的詞賦寫得很出色。可是當時的漢景帝(劉啟)不喜歡詞賦,卻愛打獵。司馬相如當過陪景帝打獵的官(武騎常侍),不感興趣,就到梁孝王(即景帝之弟劉武)那裡住了幾年。當時的所謂梁,在今河南的開封、商丘一帶。梁孝王在那裡修建了梁園,招納了不少文士。當食客不愁吃喝,但是對於有抱負的司馬相如則不是那麼美好了,於是就有了這句發自內心的“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