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現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現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2011年3月29日,大運河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商丘古城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6年2月,商丘古城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旁的燧人氏陵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商丘
閼伯台古觀星塔遺址
閼伯是商族的始祖,閼伯在公元前2400年,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曆法,在管火的同時曾築火神台觀察星辰,以此為依據測定一年的自然變化和年成的好壞,為中國古老的天文學作出了貢獻。閼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愛戴,故人們尊他為“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來。“商丘”二字,最早的含義就是“居住在丘崗之上的子姓氏族(商族)的聚居地”。“商丘”二字,也是商朝都城遺址之意。商丘無愧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商祖祠
閼伯台
商丘古城
《梁園飛雪圖》局部
漢代時,商丘古城再一次被推到中國的風口浪尖上。劉武是劉邦的孫子,被封於梁國,都城在商丘古城之下。劉武憑藉著七國之亂為朝廷立下的赫赫戰功,成了大漢帝國的一個“關鍵先生”。《漢書》記載,劉武“以竇太后少子故,有寵。王四十餘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賞賜不可勝道,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就是這個深得竇太后喜愛,可以與皇帝同車、同飲、同遊獵的梁孝王,以雄厚的實力為商丘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商丘古城城外風景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
顯然,大唐時期的商丘已成為當時中國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杜甫遊歷商丘古城時寫下《遣懷》一詩:“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伴天下,主客多歡娛。”李白在《梁園吟》中寫道:“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商丘古城在這一階段最令人驚心動魄的記憶,當數安史之亂時大唐名將張巡在這裡打的一場最為慘烈的睢陽保衛戰。但付出的卻是古城十室九空的慘痛代價。於是,重創下的商丘很是沉寂了一陣子,直到宋太祖趙匡胤發跡於此。公元1127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古城)登基稱帝,建立南宋。
商丘古城城外風景
商丘古城內的四合院
商丘古城鳥瞰
明嘉靖以後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吏卒、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築頗多,古建築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築群。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狀,布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護城大堤距城牆約500米,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13米,高3.3米。為了古城的長久存在,不得不考慮黃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的造訪(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3000多年間,黃河下游發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約有1500餘次,其中在16世紀,平均4、5年就要發生一次)。
商丘古城旅遊全景圖
商丘古城旅遊大使
1996年,商丘古城歸德府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歸德府城下疊壓的宋國故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商丘古城被國家旅遊局公布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商丘古城形象大使、商丘市榮譽市民—大山
2011年3月29日,通過的大運河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商丘古城被列入申遺“後續列入項目”。
2011年7月8日,在“美景中國・中國最美潛力景區排行榜”官網評選中,商丘古城位居“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古城排行榜”第一名。
商丘古城遊人如織
2012年11月1日,商丘古城以其水利特色突出、文化品位高被國家水利部批准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2013年10月11日,在舉行的首屆澳門國際旅遊博覽會上,經過專家團推薦和網路選拔,商丘古城最終榮獲“中國十大最有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稱號。
2014年11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新聞局和文化部外聯局的指導下,由中國日報網主辦的“美麗中國發展論壇暨第一屆最美中國符號品牌榜頒獎盛典”在北京召開,商丘獲得“第一屆最美中國符號品牌榜·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
2016年2月,商丘古城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商丘古城鳥瞰
商丘古城博物館
鳥瞰商丘古城,外圓內方,猶如一枚巨大的方孔圓錢,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之意。古城內的四合院鱗次櫛比,93條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在古代的八卦學說中,9是最大的數字,而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93是一個吉利的數字。
歸德古城五百年只是它的“今生”,它的“前世”也非已被探明的四城疊壓,而是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甚至更加久遠,久遠到萬年前的人類童年時代。中華上下五千年史詩般的文明進程中,一座小小的城,不僅沒有缺位過,而且自始至終立體地呈現為一條清晰、堅韌而又無比活躍的歷史生長線,而且成就過那麼多個不勝枚舉的偉大靈魂。產生過那麼多次難以羅列的歷史嬗變。創造過那麼多項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遺留下諸多追思先賢的古迹名勝。
這一層層疊壓在歷史中的文明奇迹,立體地再現了商丘自建城以來近五千年的古代城市變遷史。猶如“活的化石”,實現對其層層準確地剝離,將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布局、特點、建築規制,有著極為重要的典範意義,同時也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以及相關時期的歷史風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證據。
商丘古城內的加拿大聖保羅醫院舊址
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商丘古城街景
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
歸德府城牆 | 歸德府城牆 |
應天府書院 | 應天府書院 |
宋國故城 位於商丘市睢陽區歸德府古城西南隅,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於宋國都城的遺址,也是我國歷史上商周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宋國是周代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為周朝三恪、春秋五霸之一,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宋國故城西牆的大部分以及南牆和北牆的西段至今保存較好,城牆頂部距地表最淺處約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長2900米,南牆長3550米,西牆長3010米,北牆長3252米,總面積10.2平方公里,其面積約相當於今商丘古城的10倍。2000年,宋國故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宋國故城 |
八關齋 位於商丘古城南門外500米處的古宋河畔,進入院內,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優美的八角亭內,有座八棱石幢。石幢高3.2米,每面寬0.5米,上面有顏真卿晚年親筆撰寫的《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唐朝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河南節度使田神功為保衛睢陽,同安史叛軍大戰兩天兩夜,經殊死拼殺,終於救出睢陽全城兵民,保住了睢陽城。但田神功卻因苦戰成疾,生命垂危。睢陽百姓自發設“八關齋會”,捐糧捐款,請1000名僧人赴會祈禱田神功早日康復。一時,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號晝夜不息,四鄉百姓雲集,車馬塞道。顏真卿有感於此,親自撰寫一篇900多字的短文,題為《唐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刻於石壁。其書法藝術被中外收藏家、研究家和書法家愛好者所傾倒。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 八關齋八角亭 |
燧皇陵 即燧人氏陵。燧人氏在三皇五帝中位居三皇之首,其“鑽木取火,以化腥臊”,從而開創了人類走向文明的新紀元。燧皇陵坐落在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處,燧皇陵總佔地面積約440畝,墓冢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燧皇陵為第十屆全國運動會“華夏文明之火”聖火火種的採集地。 | 燧皇陵 |
閼伯台 亦稱火星台,民間稱火神台,位於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火星台村,是距今4000多年的觀星台的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火神台形如墓,高35米,火神台台上建有閼伯廟,大殿、拜廳、鐘鼓樓等俱全。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 | 火神台 |
壯悔堂 | 壯悔堂(侯方域故居) |
穆氏四合院 坐落在商丘古城中山東二街路南(今睢陽區招待所院內)穆氏四合院原為一宅九院,存留下來的前院、東院和後院,只是當初整個建築的三分之一。穆氏四合院按照傳統的建築形式,座北朝南,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前低后高的形制而建,反映了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封建禮制。穆氏四合院展示出了古代建築藝術的輝煌,為研究明清時期的中國建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本,從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 | 穆氏四合院 |
開元寺 位於商丘古城西南2公裡外火文化景區內,殿宇巍峨,佛像端莊,開元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唐朝會昌年間,武宗下詔大除佛寺,佛祠因此遭焚滅銷毀,一無遺存。北宋時期,開元寺改稱寶融寺,南宋趙構即位后又將其改為商丘寺,后又改名開元寺至今。明清時期幾經重修后,法鼓重振,僧侶雲集,香火旺盛,弘法利世。開元寺有不少帝王如趙匡胤、趙構等,以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攬勝,被譽為豫東名剎。 | 商丘開元寺 |
張巡祠 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門外、八關齋對面,是為紀念“安史之亂”中為保衛雎陽而殉難的張巡、許遠等人所建。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兵13萬圍攻睢陽,鎮守寧陵的張巡率兵增援。張巡受命於危難之時,與士兵同仇敵愾,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拼殺。他用兵如神,屢戰屢勝,破了敵軍的鵝車攻城,又施巧計與敵軍搶糧,后火燒敵軍柴道,再用草人借箭十萬,使敵軍遭受重創。可惜最終因沒有後援,城破殉難,但是他為平息叛亂,保護江淮黎民立下了不朽功勛。 |
文雅台 | 文雅台 |
歸德府文廟 位於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區院內,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講學,後人為紀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廟。前有畔池,並立有范仲淹的塑像。與全國其他各地文廟前殿後學(堂)布局不同的是,歸德府文廟是唯一一座學堂建在大殿右側的文廟,形成了左殿右學的獨特建築格局。 | 歸德府文廟 |
天主教堂 坐落在商丘古城葉隅首路北姜老鍋公館內。1924年遷至城內商丘古城中山南街64號,到1948年先後建大小樓房五座,二百一十餘間,佔用土地一十四畝,分為五個院,第一道院,進大門往北,供教友望撒,住宿和小學醫療所之用;第二道院,是神甫院,包括神甫樓,主教府,大小禮堂各一座,平房六間;第三道院,進大門往南,是男修道院,有樓房一座,平房五間;第四道院,是女修道院,在禮堂北面,有樓房一座平房數間;第五道院,是嬰孩院,在女修道院的東邊,有北屋平房六間。 | 商丘古城天主教堂 |
華商文化廣場 是商丘市繼承和發揚“三商文化”而建設的大型旅遊文化廣場,是為了紀念華商始祖王亥而修建,位於睢陽區華商大道西段與平原南路交匯處。每年在此舉行大型的文化活動和廟會,著名節慶活動為兩年一次的中國商丘華商文化節。 | 華商文化廣場 |
閼伯台廟會又稱火神台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從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歷時一個月零兩天)簡稱“台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台”。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 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后,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台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台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台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 閼伯台廟會祭祀是對商先公的敬重,至於祈福免災恐怕是後人為之,絕不是祭祀之初就有的。按照中國的傳統,要祭祀的一定是自己的先人及其所敬重的人。閼伯台廟會祭祀活動如此歷史悠久,世世代代的祭祀者定與要祭祀之人有其內在的必然的聯繫。直白為遠古商族、商部落的人及其後人對商先公的敬重與感恩。據考證,來閼伯台祭祀的香客多是商丘周邊的蘇、魯、豫、皖各地的人們,而這些地方的人們,在歷史上,多屬於商族、商部落、商國的殷商遺民或後人。 | 閼伯台(火神台)廟會 |
商丘古城街景
宋綉 | 宋綉 |
商丘剪紙 | 商丘剪紙 |
宋州柳編始於宋代,所用柳條枝均勻細長,堅韌潔白,適於製作各種日常用具和工藝果籃、屏風、壁籃、野餐籃、毛巾籃、航空箱、婚禮箱、座椅、書架、洗衣簍、紙簍等。宋州柳編製品工藝講究,製作精良,美觀大方,玲瓏輕巧,古樸風雅,能洗滌,不變形,不僅是人舞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饋贈親龍的理想禮品。 | |
絲織掛毯是以彩色絲線為主要原料,用手工拴結編織的工藝品。絲毯織成后,經過片剪,花紋清晰,豐滿秀麗,光澤性好,富有立體感。毯面上的圖案像浮雕一樣鮮明突出,歷經百年不變質。商丘的絲織掛毯,早在1930年的舊金山國際博覽會上,就以“做工精細,技藝超群,品質優良、式樣美觀、經久耐用”的特色一舉成名。 | 絲織掛毯 |
著名人物 | 身份、職業與成就 |
燧人氏 | 三皇之首,伏羲與女媧之父,是鑽木取火的發明者。 |
帝嚳 | 五帝之一,即高辛氏。 |
閼伯 | 別名“契”、“火神”,閼伯為帝嚳之子。 |
嫦娥 | 帝嚳之女。 |
唐堯 | 陶唐氏,五帝之一,帝嚳之子。 |
相土 | 軍事家、商部落領袖、發明乘馬、向東發展把商部族的勢力擴展到黃河下游。 |
王亥 | 華商始祖,王亥為閼伯的第六世孫。 |
商湯 | 商朝創始人開國之君。 |
微子 | 宋國開國遠祖,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庶兄。 |
孔父嘉 | 孔子的6世祖。宋穆公、殤公時任大司馬,主持國政。 |
南子 | 宋國公主,衛靈公夫人,春秋時期著名美女政治家,曾見過孔子。 |
子朝 | 宋國公子,春秋時期著名美男子。 |
宋襄公 | 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頗有作為的政治家,以仁義見稱。 |
宋文公 | 宋國國君,宋成公之子,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
子罕 | 宋戴公6世孫。宋平公時任司城,為宋國正卿。 |
桓魋 | 宋國司馬,桓氏先祖。 |
司馬耕 | 桓魋之弟,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
原憲 | 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
目夷 | 宋襄公庶兄,墨子先祖。 |
宋鈃 | 又稱宋子,戰國時期宋國宋城(今商丘古城)人。著名哲學家,宋尹學派創始人及代表人物。孟子和莊子都很尊敬他,稱之為“先生”。 |
墨子 | 春秋末戰國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發明了風箏,是墨家學派創始人。 |
莊子 | 戰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 |
惠子 | 戰國時期政治家、辯客和哲學家,名家學派創始人。 |
欒布 | 西漢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
灌嬰 |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政治家。官至太尉、丞相。 |
申屠嘉 | 西漢開國功臣,漢文、景時期的名相。 |
劉武 | 梁孝王,漢文帝嫡次子、漢景帝與館陶公主同胞弟,生母為竇太后竇漪房。 |
焦延壽 | 漢代的大學者,著有《焦氏易林》。 |
戴德 | 西漢禮學家,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代表作《大戴禮記》。 |
戴聖 | 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小戴學”的開創者。 |
枚皋 | 枚乘之子,西漢著名文學家、漢賦作家。 |
劉永 | 西漢梁孝王劉武的第八代孫。東漢初年割據軍閥。 |
喬玄 | 東漢時期名臣,東漢太尉,壯為漢陽太守。 |
楊泉 | 西晉時期哲學家,隱居著述,仿揚雄著《太玄經》14卷,又著《物理論》16卷、集2卷。 |
魏元忠 |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 |
高適 | 唐朝著名邊塞詩人。晚年定居在宋州宋城(今商丘)。 |
王懷隱 | 北宋著名醫學家。著書《太平聖惠方》。 |
范仲淹 | 官到參知政事(副宰相),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后娶妻生子,在商丘安家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
石延年 | 出生於宋州宋城(今商丘睢陽),北宋官員、文學家、書法家,累遷大理寺丞,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允。 |
韋不伐 | 北宋著名學者。 |
張方平 | 歷任知諫院、翰林學士、江寧府、杭州等地長官。神宗時,官拜參知政事。 |
趙敷 | 宋簡宗,宋高宗趙構唯一親生子。出生於應天府南京(今商丘古城)。 |
朱德潤 | 元代著名畫家、詩人。 |
滕賓 | 元代著名散曲作家。 |
沈鯉 | 明代萬曆年間著名政治家、理學家,萬曆十二年拜禮部尚書。 |
侯恂 | 明戶部尚書,明萬曆丙辰年進士,授山西道御史。 |
侯方域 | 明末四公子之一,明天啟戶部尚書侯恂之子。與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結識相愛。 |
宋纁 | 明朝政治家,吏部尚書,太子太保。 |
宋犖 | 明代詩人、官員、吏部尚書。 |
陳履中 | 明末復社名士陳貞慧之孫,其父陳宗石入贅商丘侯方域家,遂為商丘人。 |
余嘉錫 | 出生於商丘古城。當代著名目錄學家,古文獻學家,生前曾任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國文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專門委員等職。著作:《四庫提要辨證》,《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 |
地理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 |
景區開放時間 | 冬季:8:00—17:00;夏季:8:00—17:30 |
票價 | 100元(通票) |
取票地點 | 古城北城門、商祖祠景區售票處 |
特殊人群預定標準: | 1.4米以下兒童免票;70歲以上老人憑相關證件免費,現役軍人持軍官證免票 |
通票包含以下景點 | 北城門樓、壯悔堂、侯氏故居、穆氏四合院、南城門樓、永樂園、張巡祠、八關齋、應天書院、閼伯台、商祖祠、燧皇陵 |
公共交通指南 | |
古城文化景區和南湖景區: | 火車站——北城門(1路公交車);火車站——南湖(9路公交車);振華玻璃廠——古城(1路小公交);香君路——古城——南湖景區(旅遊專線車)。 |
火文化景區: | 火車南站——火文化景區——商丘市路河鎮(66路公交車);梁園市場——火文化景區——商丘市郭村鎮(28路公交車)。 |
2021年6月9日至8月31日,高考學生憑本人准考證可免費參觀商丘古城景區所有景點(商祖祠·閼伯台、燧皇陵、張巡祠、應天書院、八關齋、南城門-東城門、文廟、穆氏四合院、侯方域故居、北城門)。免票時間為每天8:30—17:30,考生憑本人准考證直接入園,無需換票;免票範圍為景區大門票,不包含遊船、觀光車等二次消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