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姓
子姓
子姓(殷本讀依燕穎聲)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為姓,是從偰【契(xiè)本寫偰】(商朝祖因生在殷水,因之為姓,后又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勞,被舜帝封在商地,並賜姓子,所以商族是以殷和子為姓氏的)開始的。
據《古今姓氏書辯證》 和《通志 氏族略》:“商始祖偰,為舜之司徒,受封於商,賜姓子。”
契
大禹治水成功,稷、契、陶等人有功,舜帝任契為司徒,把他封在商地,賜姓為子。契的第13代孫湯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發展過程中建立了一些同姓方國,據《史書殷本紀》:“偰(卨、契)為子姓,其後分封,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商末,紂王無道,比干犯顏直諫被殺。比干夫人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泉。周滅商后,因泉生於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
子姓衍派商世系記載:子姓從契(玄王殷偰[xiè]火祖閼伯,另說是商祖偰生殷水因而得姓,殷后佐大禹治水封商地)至成湯傳14世,湯建商之後派生出姓氏,微子封於宋之後,又派生出姓氏。
成湯建商朝後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殷(依、燕、穎)、祖、武、苑、苑庚、曼、鄧、鄧侯、郝、彭、丁、湯、沃、殿、乙、甲、屠、稚、蕭、商、長勺、尾勺、繁、樊、錡、陶、施、飢、終葵、索、梅、梅伯、黎、鄭、權、瞿、於、自、枚、鐵、萊、來、牞(jiū)、馬、甘、旄、孟、耿、北殷、太師、堂陽、鮮虞、斗耆等姓;待考。
商亡后太丁後裔派生出的姓氏有:肖、宋、鍾、孔、林、戴、牛、穆、鄒、禇、談、時、宗、晏、樂、庄、邊、鍾離、王、孫、比、王子、柴、箕、鮮、鮮於、辜、祿、邶、微、衍、朔、戎胥、衎、祝其、皇甫、皇、華、督、司城、還、老、老成、考成、老男、向、魚、目、左師、右師、右、恆、花、子盪、戎、冀、黑、據、銳、兌、教、政、正、合、聖、懷、耏(ér)、遼、寮、朝、晁、買、伉、亢、成、沙、已、尾、罔、省、坎、木、木門、右歸、白馬、墨夷、墨台、及木、干獻、王父、並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師、事父、艾歲、御魚、魚孫、季老、季老男、臣辰經、盪、墨、台、酁、舍、近、幾、宜、石弟、即利、中野、桐門、屠三、圍龜、空相、虺、雒等121姓。待考。
同商族淵源
1. 殷氏:商族始祖的姓氏居於古殷水,盤庚王帝之後有殷氏,還有商朝亡后子孫分散,以殷為氏。還有北殷氏(邶殷國)。
中華姓氏樹
3. 湯氏:商湯之後。
4. 乙氏:商湯字天乙,子孫以王父為氏。
5. 來氏:湯之子孫,食采於郲,因以為來氏。
6. 鄧氏:武丁封叔父曼季為鄧侯,其子孫以為氏。
8. 那氏:商武丁之後有那氏。
9. 沃氏:商沃丁之後。
10. 瞿氏:商王武乙瞿之後。
11. 祖氏:祖甲,祖乙,祖丁之後。
12. 相氏: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都於相,宗族留居於相里,因氏。
13. 薄氏:薄,豪都為商都,商人後裔。
14. 談氏:商朝後裔宋國傳至談君,子孫因為氏。
15. 蒙氏:蒙,同豪。商都,商人後裔。
16. 衣氏:出自殷氏“齊(夷)人言殷,聲如衣,今姓有衣者,殷之胄,見禮記註疏。”換言之,如今的衣姓,是由於讀音相近而從殷姓分出來的,姓衣姓殷的人,本來是一家人。
17. 苑氏:商帝武丁封其子文為苑侯其後以苑為氏。
18. 梅氏:出自子姓,帝辛時有梅伯。
19. 祿氏:紂王子武庚自祿父,後裔中有祿氏,金文中有記載。
20. 鮮於氏:出自子姓,商王帝辛的叔父被封在箕(在山西太谷縣東),稱為箕子。後有去朝鮮半島立國史稱箕子朝鮮其後有姓鮮於的。
21. 林氏:比乾子堅,之後。
22. 王氏:商帝王族后,比干之後,居汲縣,世稱汲城王。
23. 孫氏:漢安平相孫根碑,記載,比干之後。
24. 箕氏:箕子之後。
25. 郝氏:帝乙封子期於郝,期后以郝為氏。
26. 彭氏:仲丁之弟為巫彭,其後有彭氏。
27. 武氏:以祖字或以謚號為氏
① 出自商王帝武丁之後,以祖名為氏。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以其祖名字為氏。如漢代武班即是。
28. 戴氏:為商湯的後裔,以謚號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謚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
29. 桓氏:宋桓公之後,向魋,又叫桓魋。
30. 庄氏:(庄)源於子姓。宋庄公後人。
31. 穆氏:系齣子姓,宋穆公子孫,以謚為氏。
32. 仲氏:出自子姓,以祖字為姓。春秋時宋國君主宋庄公之後。宋庄公的兒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孫字“仲”為姓,成為仲氏的一。
33. 宋氏:微子封於宋,其後以為氏。
34. 花氏:微子之後,同華氏。
35. 樂氏:樂氏之先,與宋同姓,戴公生樂父衎,是稱樂氏。
36. 微氏:微氏系微子之後。
37. 黑氏:微子之後。
38. 牛氏:微子之後名牛父,子孫以王父為氏。
39. 丁氏:出自子姓,宋丁公後人,以謚號為氏。
40. 衍氏:源於子姓。宋國微仲衍之後人。
41. 鄒氏:宋正考父之後。
42. 華氏:宋戴公孫督,字華父,自立為華氏。
43. 督氏:宋國華督之後。
44. 蕭氏:微子十二世孫大心封於蕭,因為蕭氏。
45. 孔氏:孔父嘉遭華督之難,其曾孫防叔被華氏排擠而奔魯,到其六世孫丘時,以先祖的字孔父為氏,此時方出現孔氏,而孔氏第一代即為孔丘(孔子)。
46. 皇甫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後,以王父字為氏,漢代改為皇甫。
47. 鍾氏:宋國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和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是宋國開國始祖微子啟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孫。遨之後州梨,封於鍾離,數傳至接,居潁川長社,以鍾為氏。
48. 邊氏:源於子姓。宋平公之子子邊之後裔以字為氏。
49. 向氏:宋桓公之後,食采於向,遂為向氏。
50. 魚氏:宋桓公之子目夷,字子魚,子孫以王父為氏。
51. 墨氏:本墨台氏,后改為墨氏。
52. 褚氏:宋共公子段食采於褚,子孫因以為氏。
53. 匡氏:系齣子姓,宋大夫封於匡,后以邑為氏。
54. 朱氏:1、是古帝顓頊高陽氏之後。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2、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啟(商王帝辛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安徽省碭山縣),改宋氏為朱氏。蔡邕《朱公叔鼎銘》。
55. 池氏:池氏得姓來源有三種:一是池姓出自嬴秦司馬公子池,其裔孫以祖父池字為姓,其後有池子華,官授秦丞相,食祿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開封市轄範圍)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屬火,池氏屬徵音,堂號有安樂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殷姓諱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於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市轄範圍),遂以地為姓,其後轉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為池姓,一如蒙、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中有池姓氏族。
56. 目夷氏:宋公子目夷之後。目夷字子魚,是春秋時人,殷微子的17世孫,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襄公即位,目夷為相。宋、楚大戰於泓水時的“子魚論戰”,可窺見其超人的戰略思想。死後葬於微山...
58. 鄭氏:殷王子子鄭後人。
59. 馬氏:殷王族子馬後人。
60. 門氏:春秋宋有門官,為門氏,宋公族。
61. 南氏:南子曾嫁衛為夫人。
62. 姚氏:宋女嫁周王室有子姚,子姓姚氏。
63. 石氏:宋平公后,有石驅。
64. 司馬氏:向魋弟司馬牛之後,司馬牛又為孔子弟子。
65. 韋氏:宋有卜人子韋。
66. 晏姓:滅萊的晏弱為子姓,金文有記載。
67. 干氏:宋國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後代子孫以他的名字中“干”字為姓,亦稱干氏,成為干姓的一支。
68. 仇氏:宋大夫仇牧之後。
69. 空氏:源於空桐氏,出自商朝始祖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空同,也稱空桐、崆峒,是河南汝州西部崆峒山的簡稱。
70. 邦氏:出自商時期的上大夫邦伯,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71. 蔣氏:蔣為商舊國,“袁仲達”《中國姓氏尋根》。
72. 孟氏:根據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時期甲骨文記載,出自商王朝時期齒序排列,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73. 甘氏:《姓纂》、《姓譜》等書指出:“甘,武丁臣甘盤之後”,甘盤,盤庚之後,甘姓始祖。
74. 耿氏:商第十四代君王商祖乙將弟弟祖丙封於耿地,建立耿國,祖丙為耿氏之祖。
75. 辜氏:林氏改為辜氏。待考。
76.庄氏:宋庄公之後,後裔子孫中有以其謚號為姓氏。
在遺傳學上,關於炎黃支系的分子學類型,迄今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並存在巨大的爭議。
如今在雲南永勝縣西南還有這個姓氏的家族。在永勝縣順州、板橋、大安等鄉村居住著四五千戶約三萬人的“子”姓人家。
明代羅羅民(今彝族)土同知子氏被封為順州某縣土司 后,世代為當地土司。永勝州城村劉家坡有子日大墳,雖已被損,但碑心石仍在,上有“隨元大帝征西有功,賜封順州世守土司”幾個字。下順州船山,是歷代土司分支的墳地,“子”家人稱為大墳。碑石多有祖先“隨元大帝征西有功······”等句。“子”姓人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歷代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們家的大門門頭、墓碑的碑頭,都寫有“玄鳥世家”、“玄鳥世第”、“元鳥郡”等字句。“子”姓村莊都有祠堂,最大的祠堂有三處,一出是州城祠堂,二是陽和祠堂,三是陽保祠堂(土著少數民族沒有祠堂),“子”姓祠堂外還建有一高台,面向東北,叫“望鄉台”,祭祖時要在望鄉台上放置用木板刻有長江、黃河、山川、鳥獸等圖案的祖先神路圖,教育後代“子”姓人的中原淵源。傈僳族和蒙古族文化上漢化后也有此姓。
箕子朝鮮:殷商王族箕子在朝鮮半島建立的國家。
宋國:中國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公爵,國君子姓,位於今河南商丘一帶,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戰國十二諸侯之一。
蕭國:微子之支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世居豐、沛之間。
鄧國:商朝第23位國王武丁封季父於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優、鄧其出也。”建立子姓鄧國。
孤竹國:商朝初年封墨台氏為君,建立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
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西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 茲甫(?-前637年),《史記》中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在位於前650年至前637年。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宋成公的父親。
子蒲,秦國大夫。
【出處】:《禮記·喪大記》:“既正屍,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鄭玄註:“子姓,謂眾子孫也。”《新唐書·呂才傳》:“法曰:‘官爵富貴,葬可致也;年壽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示例】: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四:“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清趙翼《五十初度》詩:“家風豈敢誇顏柳,或可垂為子姓規。”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隱》:“准此,是漢魏舊法:謀殺、故殺、賊殺諸科,官未能理者,聽其子姓復仇。”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已為大將軍后,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應訓》:“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高誘註:“子姓,謂 伯樂 子。”
【示例】: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為賤隸;六畜資財,埽地而盡。”《新唐書·楊慎矜傳》:“鉷父與慎矜外兄弟也,故與鉷狎。及為侍御史,繇慎矜所引;后遷中丞,同列,慎矜猶以子姓畜之,鉷 負林甫勢;滋不平。”
【出處】:《儀禮·特牲饋食禮》:“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於主人之南,西面北上。”鄭玄註:“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賈公彥疏:“雲子之所生,則孫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