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父嘉
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孫
孔父嘉(?—公元前710年),春秋時宋國(今河南商丘)人。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孫,宋國第五任國君宋閔公的五世孫。子姓,名嘉,字孔父。孔子六世祖,官為大司馬。宋宣公將死,讓位於其弟穆公。穆公在位九年將死,囑他以君位還給宣公太子與夷,並使其子馮出居於鄭。他受囑擁立與夷,是為殤公。殤公立十年而十一戰,民不堪命。太宰華督見他妻“美而艷”,謀奪其妻,遂借安寧人民為名,將他殺死,而取其妻。殤公怒,華督又殺殤公,迎公子馮於鄭,是為宋庄公。孔子是孔父嘉的六世孫。
孔父嘉是春秋時期宋國大臣,官任大司馬。宋宣公十九年(魯惠公四十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臨死前,捨棄自己的兒子太子與夷,讓位給弟弟公子和,是為宋穆公。
宋穆公九年(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重,召見孔父嘉前來,將與夷囑託給孔父嘉說:“先君宋宣公捨棄他的兒子太子與夷而立我為國君,我不敢忘記。如果託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腦袋,先君如果問起與夷,將用什麼話回答呢?請您事奉與夷來主持國家事務,我雖然死去,但也不後悔什麼。“孔父嘉回答說:“可是群臣們都願意事奉您的兒子公子馮。”宋穆公說:“不行,先君認為我有德行,才讓我主持國家事務。如果丟掉道德而不讓位,這就是廢棄先君的提拔,那裡還能說有什麼德行?發揚光大先君的美德,難道能不急於辦理嗎?您不要廢棄先君的功業!”於是宋穆公命令公子馮離開宋國到鄭國居住。同年八月初五日,宋穆公去世,與夷繼位,是為宋殤公。
宋殤公立十年而十一戰,民不堪命。華父督與公子馮交好,殤公即位以來三次伐鄭,而大司馬孔父嘉為主戰派。孔父嘉為鄭莊公所破,大敗而歸,國人頗有怨言。太宰華父督見他妻魏氏“美而艷”,欲謀奪其妻,殺孔父嘉之心日堅。時周恆王十年(魯恆公二年)春蒐,遂借安寧人民為名,將他殺死,而取其妻。其妻於途中自縊。殤公怒,華父督又殺殤公,迎公子馮於鄭,是為庄公。孔子是孔父嘉的七世孫。孔父嘉的被殺,在孔氏家族史上是一件很大的事。以字為氏,曰孔氏。
孔父嘉止一子,名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害怕華氏的逼迫,逃到魯國。後來孔聖仲尼,即其六世之孫也。
正考父之後,第一個大夫是正考父之子孔父嘉,他只做到了宋國的司馬。在孔子家族史上,孔父嘉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
有人說正是從他開始,孔子家族才開始姓“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後人姓、氏不分導致的誤解。孔父嘉也好、孔子也好,都不姓孔,而姓“子”。孔非姓,而是他們的氏。古代“氏”與“姓”不同。“姓”代表“女所生”,原本從母系。發展到春秋時期,“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
在“孔父嘉”這代,孔只是字,不是繼承的姓也不是繼承的氏。因為孔父嘉的先輩是宋國公室成員,傳到孔父嘉時, “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不能再延用先輩的氏了,只能另起新氏。(一說先祖的氏是“公孫”)於是孔父嘉這一房便直接用他的字作為新的氏。
那時男子的名號,或稱氏,或稱名,或稱字,並無一定之規。孔父嘉以後,後幾世子孫如木金父、祈父、防叔、伯夏、叔梁紇,稱呼中都不加氏。
將“孔”加入名號來稱呼的,是從六世之後的孔子時代開始。孔子的真姓是“子”(這裡的子不是尊稱而是一個姓),名丘,但姓只由女性使用,因此孔子公眾場合併不稱為“子丘”,而稱“孔丘”。由於孔子名聞天下,他的後世便將這種“把氏嵌在名稱里”的特點延用下來,如孔子的兒子叫孔鯉,孫子叫孔伋,曾孫叫孔白,等等,以彰顯與孔子的血緣關係。
隨著時代戰亂,貧富起伏變化,氏不再能分尊卑,漸漸姓、氏混合,後人不知區別,“孔”才被當作孔子後人的姓。
桓公二年,身為大司馬的孔父嘉招致了殺身之禍。據《左傳》記載:這一年春天,宋華督攻打孔氏,殺了孔父嘉而奪佔了孔父嘉的妻子。華督是宋戴公的孫子,當時官居太宰,乃“六卿”之首,是當時宋國很有勢力的大貴族。他為什麼要殺孔父嘉呢?《左傳》桓公二年說,宋殤公即位后,十年十一戰,百姓苦不堪言。孔父嘉為司馬,華督為太宰。借百姓怨聲載道之機,華督先揚言說:“這都是因為司馬的原因。”華督殺了孔父嘉之後,又殺死殤公,從鄭國召回庄公而立為國君,以此來結好鄭國。
《史記·孔子世家》也記載了這件事:桓公一年,大司馬孔父嘉之妻長相美麗,有一次外出時,在路上遇見了太宰華督,華督很喜歡她,一直盯著她看。因為看中了孔父嘉的妻子,華督便使人在國中揚言說:“殤公即位才十年,卻有十一次戰爭,百姓痛苦,不堪忍受。這都是孔父嘉乾的,我將要殺了他來安定百姓。”這一年,魯國人殺了他們的國君魯隱公。第二年,華督攻打併殺害了孔父嘉,奪佔了孔父嘉的妻子。殤公為此很生氣,華督又殺死殤公,從鄭國迎回穆公之子馮,立他為國君,這就是庄公。
八世祖:宋微仲
七世祖:宋公稽
六世祖:宋丁公
五世祖:宋前湣公
高祖父:弗父何
曾祖父:宋父周
祖父:世子勝
父親:正考父
兒子:木金父
孫子:祁父
曾孫:孔防叔
玄孫:伯夏
六世孫:叔梁紇
七世孫: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