閼伯台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閼伯台,古稱商丘,民間稱火星台、火神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3里處,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台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台,還早上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台,對研究中國天文發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閼伯台是帝嚳之子閼伯所建造的觀星台,商族始祖閼伯一生不辭勞苦造福於黎民百姓,人們非常敬仰他,把他喻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閼伯死後,人們就按他的遺願,將他葬於台下,因其封號為“商”,此台又被稱為“商丘”。
2000年9月25日,閼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500多年前,始建。
金代,台上的閼伯廟被毀。
元代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在台上建大殿、拜廳、鐘鼓樓、東西禪門,台前建山門、戲樓。殿宇飛檐走獸,丹牆金頂,為典型民族建築風格。
閼伯台
明清時期,閼伯台經過幾次修葺。
1981年,閼伯台又經歷一次修葺。1996年,應當時的商丘縣人民政府之邀,來自北京、南京天文台和全國的文物考古專家,通過研討論證,確認這裡是全國現存最早的觀星台遺址。並從考古勘探中推知,最遲在東周時期這裡已堆起了很大很高的台。
2000年9月25日,閼伯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閼伯台
閼伯台
商丘閼伯台閼伯塑像
閼伯台
商祖契被稱為閼伯,是由於太歲星在卯時出現叫“單閼”,在甲年出現叫“閼逢”,久而久之,觀察火星與太歲星的火正就被稱為閼伯,觀測大火星的地方被稱為閼伯台、火星台。由於閼伯一生不辭勞苦造福於黎民百姓,人們非常敬仰他,把他喻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閼伯死後,人們就按他的遺願,將他葬於台下。
閼伯台毗鄰燧皇陵,形如墓狀,高35米,周長270米,為圓形夯土築成。現存閼伯台上有閼伯廟,又稱閼伯祠,為元代建築。廟宇有大殿、拜廳、東西禪門、配房、鐘鼓樓,台下有戲樓、大禪門等建築。正殿上有“離宮正位”四字。東為昭明殿,西為相土殿。明清以來,幾經修葺。房舍宏偉,飛檐走獸,紅牆綠瓦,色彩鮮艷。華商文化廣場與閼伯台連為一體,廣場總面積65268平方米,共有4個主體工程:王亥像、萬商廣場、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門。該工程項目創5項"中國第一":第一個以商人為主題的廣場;第一個由兩萬多個"商"字圖案構成的廣場;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條由中國曆朝歷代法定貨幣圖案鑲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漢字構成的廣場大門。這裡不僅是"商"文化的再現,也是新的旅遊觀光場所和地標。
閼伯台
●商丘之名
閼伯廟中的閼伯像
●東方普羅米修斯
閼伯台戲樓
這傳說有些類似於西方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的神話故事。這不奇怪,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因為人們對於文明起步的解碼,同樣只能起止於蒙昧,起止於一種超自然的想象。
閼伯台廟會
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台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
據考證,火神台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台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圓幾里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到二月二方散,會期近一個月,是一年中最大的朝拜活動。廟會期間,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的群眾,紛紛湧向火神台。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后,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
閼伯台廟會
廟會之上還有人另闢場地鬥雞、斗狗、斗羊、鬥蟋蟀,或進行賽牛和逮豬比賽,非常熱鬧有趣。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百姓晚上表演的“火龍舞”(亦名滾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火是火神功績的體現,火龍與青龍相對起舞,二龍戲珠,百般花樣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朝台的各種儀式為商丘獨有,與別處不同。
六月二十三,又是傳說中火神的祭日,周邊四省群眾仍是絡繹不絕,朝台進香,這次廟會一般也長達10天。像這樣隆重系統的祭祀活動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是極其罕見的。
包括商祖祠景區和閼伯台
60元(平時票價)。
30元(持學生證、軍官證)。
20元(閼伯台廟會期間)。
冬季:8:00—17:00夏季: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