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府

宋朝組織機構

歸德府,治所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將宣武軍改為歸德軍,始得名歸德。

紹興二年(1132年),金朝所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將宋朝南京(今河南商丘)降為歸德府,是歸德府設置之始。金天興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遷都歸德府,蒲察官奴發動歸德政變在歸德之戰中大敗蒙古兵。

民國二年(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銷歸德府。歸德府設置將近八百年之久。

歷史沿革


五代後梁三年(909年),宋州(今商丘)升為宣武軍。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將宣武軍改為歸德軍,始得名歸德。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升宋州為應天府,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升應天府為南京,建為陪都。
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1130年),金朝所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將宋朝南京降為歸德府。
歸德府古城
歸德府古城
天眷元年(1138年),金朝領三省事宗磐、宗雋在朝廷專權,外結左副元帥撻懶,將河南、陝西地歸還給宋朝,南京(今商丘)也在其中,南宋復稱南京應天府
紹興十年(1140年)末,金兵重新佔領南京(今商丘)。
金天興元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遷都歸德府,后發生了歸德政變。
宋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末,全子才收復了宋太祖發跡之地南京(今商丘),趙葵擔任應天府知府、南京留守。
鳥瞰歸德府古城
鳥瞰歸德府古城
元代初元軍攻陷宋朝南京,改稱歸德府,治所宋城改稱 為睢陽。初在此設置京東行省,后罷。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
明代,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為州,屬開封府。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世宗升州為府,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
民國二年(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銷歸德府。

區劃沿革


宋金

商丘睢陽區歸德府城
商丘睢陽區歸德府城
宋升南京。金為歸德府。金亡,宋復取之。宋金時期,領宋城縣、寧陵縣、下邑縣、虞城縣谷熟縣、碭山縣六縣。

元朝

元朝歸德府地圖
元朝歸德府地圖
元初與亳之酇縣(今河南永城酇城鎮)同時歸附,置京東行 省,未幾罷。歲壬子,又立司府州縣官,以綏定新居之民。中統二年,審民戶多寡,定官吏員數。
至元二年,以虞城縣、碭山縣二縣在枯黃河北,割屬濟寧府,又並谷熟縣入睢陽縣,酇縣入永州,降永州為永城縣,與寧陵縣、下邑縣隸歸德府。
至元八年,以宿、亳、徐、邳並隸焉。壤地平坦,數有河患。府為散郡,設知府、治中、府判各一員,直隸行省。(抄籍戶數闕,至順錢糧戶數二萬三千三百一十七。)領縣四、州四。州領八縣。
歸德府直轄縣
睢陽縣(歸德府治所)永城縣下邑縣(今夏邑縣寧陵縣
歸德府下轄州
歸德府轄州轄州歷史沿革州轄縣
徐州(下。)唐初為徐州,又改彭城郡,又升武寧軍。宋因之。金屬山東西路。金亡,宋復之。元初歸附后,凡州縣視民多少設官吏。至元二年,例降為下州。舊領彭城、蕭、永固三縣及錄事司,至是永固併入蕭縣,彭城並錄事司併入州。領一縣:蕭縣。(下。至元二年,併入徐州,十二年復立。)
宿州(中。)唐置,宋升保靜軍,金置防禦使。金亡,宋復之。元初隸歸德府,領臨渙、蘄、靈壁、符離四縣並司候司。至元二年,以四縣一司併入州。四年,以靈壁入泗州,十七年復來屬。領縣一:靈壁縣。(下。)
邳州(下。)唐初為邳州,后廢屬泗州,又屬徐州。宋置淮陽軍。金復為邳州。金亡,宋暫有之。元初以民少,並三縣入州。至元八年,以州屬歸德府。十二年,復置睢寧、宿遷兩縣,屬淮安。十五年,還來屬。領三縣:下邳縣,(下。州治所。)宿遷縣,(下。)睢寧縣。(下。)
亳州(下。)唐初為亳州,后改譙郡,又仍為亳州。宋升集慶軍。金復為亳州。金亡,宋復之。元初領縣六:譙、酇、鹿邑、城父、衛真、谷熟。后以民戶少,並城父入譙,衛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陽,酇入永城,其永城去隸歸德。后復置城父。領三縣:譙縣,(下。)鹿邑縣。(下。此邑數有水患,歷代民不寧居。)城父縣(下。)
(列表參考資料來源: )

明朝

洪武元年五月,歸德府降為歸德州,屬開封府。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升為府。領州一,縣八。西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歸德府直轄縣
商丘縣(倚)元曰睢陽。洪武初省。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復置,更名。舊治在南,弘治十五年圮於河,十六年九月遷於今治。北濱河。正統后,河決而南。城嘗在河北,正德后,仍在河南。北有丁家道口巡檢司。東南有武津關巡檢司。 
寧陵縣府西。南有睢水。北有桃源集巡檢司。 
鹿邑縣府南。元屬亳州。洪武中改屬。南有潁水,又蔡河自西流入,謂之蔡河口,即沈丘縣之沙河也。又北有渦水,東流入南直亳州境。 
夏邑縣府東。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北濱大河。又東南有睢水。 
虞城縣府東北。元屬濟寧路。洪武二年正月來屬。南有故城。嘉靖九年遷於今治。北有黃河。 
永城縣府東南。洪武元年五月屬開封府。十一月來屬。北有碭山,又有芒山,皆與南直碭山縣界,又睢水、澮水皆在縣南。又南有泡水,弘治間淤塞。 
歸德府下轄州
轄州轄州歷史沿革州轄縣
睢州睢州元屬汴梁路。洪武初,屬開封府,以州治襄邑縣省入。十年五月降為縣。十三年十一月復升為州。嘉靖二十四年六月來屬。北濱河。又有睢水亦在州東北。東距府百七十里。 
領縣二:
考城縣(今民權縣)在州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復置,屬開封府。十年五月復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州。舊治在縣東南。正統十三年徙。北濱大河。
柘城縣在州東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復置,屬開封府。十年五月省入寧陵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州。北有睢水。南有渦水。 

清朝至民國

歸德府(沖,繁,難):隸開歸陳許鄭道。總兵駐。西距省治 二百八十里。廣四百七十里,袤三百二十里。北極高三十四度三十二分。京師偏西三十五分。沿明制,領州一,縣八。商丘沖,繁,難。倚。
商丘縣,歸德府城,府縣同城。城南四十里有谷丘。河水自宋開寶四年至康熙四年決入郡境者以十數,府治與為轉徙,南北不恆。咸豐五年後,故道淤。豐樂河出焉,東南入夏邑。古汴水一曰護水,其支津澮河,即睢水上源,湮。今首縣西北,俗名沙河,歧為三。北岔入永城。正渠及南岔,與其支苞河、其西陳兩河,自寧陵入,右合沙家窪、冀家河,左合古宋河,併入安徽亳州。沙為馬尚,南岔為武家,而陳兩為清河。縣內有大、小二蒙;大蒙,古景亳;小蒙側有漆溝、孟渚澤。下轄濟陽鎮、葛驛鎮二鎮。縣驛一。
寧陵縣(沖):歸德府西六十里。西:甘露嶺。東北:河水故道,淤。其自睢入西南者曰張公河,逕漢已吾故城東入柘城。西北:陳梁沙河,俗名陳兩河。下轄長安鎮一鎮。寧城一驛。
鹿邑縣(繁,疲,難):歸德府南百二十里。故城,縣西,古鳴鹿,縣丞駐。東:陰靈山、隱山。西南:橫嶺。西北:惠濟河自柘城入,逕賈灘南。渦水自太康入,錯淮寧復入。南:清水河,渦支津,舊自淮寧入,今首虞詡墓北,逕匯城東南,為練溝,併入安徽亳州。其清水,南出偃王陂者,茨刺河,右合瀖水,會西明河。水經注“自陳城百尺溝東逕寧平故城南”者,入太和,東明河亦入之。下轄谷陽鎮一鎮。縣驛一。
夏邑縣(沖,難):歸德府東百二十里。清河自虞城入。左合橫河。西北:豐樂河自商丘入,為響河,及虯龍河、歧河,並東南入永城。分防夏商永、縣丞駐。會亭一驛。
永城縣(沖,繁,難):歸德府東南百八十里。北有碭山。巴清河即減水溝,自夏邑入,東南入江蘇蕭縣。東洪溝,自蕭入,仍從之。響河逕太丘故城,合虯龍溝、歧河,為巴溝河,逕城北,東南入安徽宿州。南:澮河自商丘入,逕建平、酇、費故城北,右合北岔沙河。又東,包河自安徽亳州入,並從之。下轄新興鎮、保安鎮二鎮。太丘一驛。
虞城縣(沖,繁):歸德府東北七十里。東北:柱岡、黎丘。河水故道自商丘入,東入碭山,即古汴渠。水經注“逕周塢側”者,橫河出焉。南惠民溝,併入夏邑。下轄治平鎮一鎮。石榴堌一驛。
睢州(沖,繁):歸德府西百里。城西:駱駝岡。北有黃河故道自考城入。明嘉靖十九年決野雞岡,南流者為張弓河,入寧陵。西:惠濟河自杞入,左合橫河,即擅其故道,東南入柘城。橫即睢,睢即渙。水經注“逕承匡城,又東逕襄邑故城南”者。歸化鎮、重華鎮二鎮。五橋集,州判駐。葵丘一驛。
歸德府古建築
歸德府古建築
考城縣(今民權縣)(簡):歸德府西北百二十里。乾隆四十九年 改隸衛輝。光緒元年復。南:葛岡。河水故道舊自蘭封入,東入山東曹縣。咸豐五年北徙。舊有戴水,並堙。斜城、葵丘有驛。
柘城縣(簡):歸德府西南九十里。城東北隅:廓山。河水故道二。西北有惠濟河自睢州入,逕心悶寺,水經注“睢水歷傿縣北”者,舊納渦支津。北:張弓河自寧陵入,逕牛斗城,會於東南磚橋,東南入鹿邑。又東劉家河,古谷水,即渙水,水經注“逕鄫城北”者。境內有古泓水,縣西,並堙。下轄八橋鎮一鎮。縣驛一。

主要景點


文學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
歸德府在明代人才輩出,有“滿朝文武半江西,小小歸德四尚書(沈鯉、宋纁、李天馥、李如華)”之說。同時,這裡還走出了哲學家、思想家、文藝理論家、吏部左侍郎呂坤,治理黃河的工部侍郎楊東明和收復失地、抗擊倭寇、治理海疆的戰略家、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袁可立,他們的思想及著作都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清代出了河洛大儒、修《明史》的歷史學家文正公湯斌,以宋犖、侯方域為代表的雪苑文化風靡一時。

建築

歸德府城牆
歸德府城牆
明朝弘治年間發生的黃河水患致使歸德府城被湮沒於黃土之 下,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商丘人民在原歸德府古城原址附近破土動工重建古城,歷時八載,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基本竣工,之後又幾經修補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在城牆外約500米的圓周上築起新的城郭,才形成城牆、城湖、城郭三位一體,形如“‘古銅錢幣’外圓內方”的獨特格局。修建成的商丘古城城牆周長3.6公里,磚城內面積1.13平方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城內地勢為龜背形,共有93條街道。
明嘉靖以後至清初,歸德古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吏卒、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築頗多,古建築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築群。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狀,布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護城大堤距城牆約500米,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13米,高3.3米。為了古城的長久存在,不得不考慮黃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的造訪(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的3000多年間,黃河下游發生的漫、溢、決口和改道約有1500餘次,其中在16世紀,平均4、5年就要發生一次)。

城牆

歸德府城牆
歸德府城牆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元代歸德府城被黃河淹沒,次 年在原址築土圍城,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北為拱辰門,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門上有城門樓。四門之外原皆有瓮城,每瓮城各1座扭頭門,民國年間被拆除。城牆四面共有9座敵台,形制大小不一,西門向南的第一個馬面呈半圓形建築,其餘皆呈凸出牆外馬頭形。城牆角各有一處角台,形制相同,大小不等。城牆上城垛口3600個。城牆外3.5米為護城河,寬處500米,窄處25米,水深1~5米,繞城一周。護城河外550米處的護城土堤,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7米,高5米。
1996年,商丘古城歸德府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

歸德府文廟
歸德府文廟
歸德府文廟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坐落在商丘古城內,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555年至1559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在此講學,後人為紀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廟。歸德府文廟位於商丘市第二高級中學老校區院內,前有畔池,並立有范仲淹的塑像。與全國其他各地文廟前殿後學(堂)布局不同的是,歸德府文廟是唯一一座學堂建在大殿右側的文廟,形成了左殿右學的獨特建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