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塞克湖

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伊塞克湖(Issyk-Kul, Lake),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天山山脈北部。湖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702米,湖面海拔1609米,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58千米,面積6332平方千米,為不凍湖,湖水清澈澄碧,素有“上帝遺落的明珠”之稱。在吉爾吉斯斯坦有句膾炙人口的諺語——“沒到過伊塞克湖,就不算到過吉爾吉斯斯坦”。原屬中國,中國古稱特穆爾圖淖爾、圖斯池、熱海、清池。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由地殼斷裂塌陷而成。

伊塞克湖盆地四面環山,北部是昆格山,最高峰海拔4770米,南面泰爾斯凱山、最高峰海拔5216米,高山區冰川面積約650.4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伊塞克湖位於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天山北坡的封閉性山間盆地中,是昆格—阿拉套和傑茲科伊—阿拉套山脈之間的盆地,為該國湖泊面積、水量最大的湖泊,分別佔全國的91%和97% ,與中國僅一山之隔。位置在77. 33°E,42.42°N附近,東西長178千南北寬60.1千米,湖面平均海拔為1607.4米(1960~2015年平均),湖面積6236平方千米,儲水量13780×108立方米,湖岸線周長約669千米,平均深度278.4米,最大深度702米,是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的產糧區和畜牧區。

地質環境

伊塞克湖風光
伊塞克湖風光
伊塞克湖盆地四面環山,北部是昆格山,最高峰海拔4770米,南面泰爾斯凱山、最高峰海拔5216米,高山區冰川面積約650.4平方千米。
盆地西部乾旱,雷巴奇耶市年降水量只有119毫米,山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東部降水量較多,普爾熱瓦爾斯克年降水量386毫米,紅十月村年降水量583毫米,高山區年降水量可達800一900毫米。
伊塞克湖四面環山,南為帖爾斯克伊山(Terskei Ala-Too),最高海拔5200米;北為孔格伊山(Kungei Ala-Too),海拔4700 米。

氣候

湖區位於大陸性氣候帶中部,氣候溫和乾燥, 1月平均氣溫-6℃ , 7月平均氣溫15~25℃ ,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雨熱同期。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山區可達800~1000毫米。
氣候溫暖、乾燥、適中。沿岸地區7月平均氣溫約17℃(62℉),盆地西緣的1月氣溫平均約﹣2℃(28℉)。年降水量自西向東激增,夏季從100毫米(4英寸)到最高410∼510毫米(16∼20英寸)。盆地東部常年積雪。常有強勁大風吹向湖泊,在西部風速平均每小時約145公里(90英里)。

水文特徵

1950—2010年期間,伊塞克湖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共下降1.27m,1950—1997年水位持續下降,1998年開始轉為上升。1961—2012年期間湖泊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多年平均水位為1606.96m,1998年到達最低水位1605.99米。

湖區水系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
湖區位於大陸性氣候帶中部,氣候溫和乾燥, 1月平均氣溫-6℃ , 7月平均氣溫15~25℃ 。伊塞克湖四面山脈圍成了伊塞克湖22080平方千米的集水流域的最主要部分並且提供大部分的水。流域高山區發育的現代冰川面積約為650.4平方千米,冰儲水量4.8×1010立方米。伊塞克湖為封閉內陸湖,沒有出口,每年地表水補給為13×108立方米,降水和地下水的補給為330毫米,湖面的蒸發量為820毫米。是吉爾吉斯斯坦重要的產糧區和畜牧區。
伊塞克湖流域共有大小河流118條。河流出山口后,在洪積沖積平原大量入滲,補給平原地區地下水。最大的為東北部的卡拉科爾河和秋普河。

氣候


湖區位於大陸性氣候帶中部,氣候溫和乾燥, 1月平均氣溫-6℃ , 7月平均氣溫15~25℃ ,為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雨熱同期。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山區可達800~1000毫米。
氣候溫暖、乾燥、適中。沿岸地區7月平均氣溫約17℃(62℉),盆地西緣的1月氣溫平均約﹣2℃(28℉)。年降水量自西向東激增,夏季從100毫米(4英寸)到最高410∼510毫米(16∼20英寸)。盆地東部常年積雪。常有強勁大風吹向湖泊,在西部風速平均每小時約145公里(90英里)。

水文特徵


• 水位
1950—2010年期間,伊塞克湖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共下降1.27m,1950—1997年水位持續下降,1998年開始轉為上升。1961—2012年期間湖泊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多年平均水位為1606.96m,1998年到達最低水位1605.99米。

自然資源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岸和緩平展,東面和東南面有小灣。土壤以沙 質為主。湖水呈天藍色,清澈可見(可見度達20米〔65英尺〕),味咸。由於其含礦質量高,不宜飲用和灌溉,但時而用來供牛喝飲卻無須淡化。
盆地西部是岩石重疊的荒漠,有一些鹽性的半灌木植物。向東則為乾草原和草地,還有一種榆樹生長在栗色土壤和黑土地上。山上則有亞高山和高山草地。
湖中有20種以上的魚。基本的商業魚為無鱗奧斯曼魚和一般鯉魚等。湖東、西岸是水鳥過冬之地,過冬鳥主要有潛鴨、綠頭鴨、禿頭蹼雞和水鴨等。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動物保護區。湖濱四周和1.6公里(1哩)的湖岸區內禁止狩獵,兔子、狐狸和麝鼠均生活在灌木叢里。那裡總共約有40種的哺乳動物和200種的鳥。

沿岸居民


盆地居民多為吉爾吉斯人和俄羅斯人,然而也有許多烏克蘭人、韃靼人、烏茲別克人和東幹人
有普爾熱瓦爾斯克(Przhevalsk)和伊塞克二大城,以及數百座村莊。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普里斯庫里東部。居民以務農為主,種植小麥、馬鈴薯、蔬菜和藥用罌粟,也飼養牲畜。湖中有船隻定期往返以載運貨物和乘客。與其他地區聯繫則有公路、鐵路和空運。湖濱以療養勝地而聞名。以湖濱城市雷巴奇耶為中心的療養區設有泥浴,礦泉浴等設施。湖盆區2.3萬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重要產糧區和畜牧區。湖水微咸,鹽度5.8‰,不能飲用和灌溉,湖內可定期通航。有雷巴奇耶港。沿岸有療養區。2006年,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組織專家對湖底進行科考,據說發現了距今2500年前的古文明遺址。

傳說


概括

相傳很久以前,吉爾吉斯人和外族發生戰爭,吉爾吉斯人不幸戰敗,當逃亡到伊塞克湖畔時,大家不由自主停住了腳步,對敵人的恐懼似乎一瞬間完全消失了。外族追兵隨後趕到,面對大海般寬闊的湖面、平靜碧藍的湖水和潔白無暇的雪山,兇狠的敵人被眼前的神奇美景所震撼,為大自然寬厚仁愛的魅力所感化,為自己的殘忍殺戮行為所羞愧,紛紛放下武器,雙方握手言和。從此,吉爾吉斯人世世代代將伊塞克湖視為神聖的母親湖。在吉爾吉斯人心目中,伊塞克湖不僅美麗,而且“神秘”。傳說聖徒馬太的聖骨埋在湖底,也有猜測成吉思汗墓建在湖底。2006年,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組織專家對湖底進行科考,據說發現了距今2500年前的古文明遺址。

玄奘記載

約1400年前,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到達哈密后,原打算由天山北麓西去碎葉城,因高昌王的固請,才改走天山南路。來到跋祿迦國即今阿克蘇后,玄奘翻越西北300餘公里的別迭里山通道,沿伊塞克湖南岸至碎葉城。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山行四百餘里至大清池。周千餘里,東西廣,南北狹。四面負山,縱流交湊,色帶青黑,味兼咸苦,洪濤浩汗,驚波汩淴。龍魚雜處,靈怪間起,所以往來行旅,禱以祈福,水族雖多,莫敢漁捕。”這是迄今有史可考關於伊塞克湖最早的文字記載,“大清池”這個名字自此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