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逸

新安畫派代表人物

張君逸(1905—1969),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畫大師,新安畫派代表人物之一,民國書畫家張翰飛之子。安徽歙縣人,畢業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獲雙學士學位。幼受父影響,即顯露出繪畫天賦,又得賓虹、采白等名家指導,善於吸收各家之長,創造自己的風格,構圖新穎,挺拔俏麗,秀逸清幽,山水、花鳥俱佳。為中華書畫研究會會員。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君逸先生居北京二十年,任政務院國務秘書,力主抗日,曾隨宋美齡出訪美國爭取盟國支援,並結識了美籍華人JamesLocke(詹姆斯。駱),James的二兒子即是後來任美國商務部長的駱家輝。與汪米白、張大千汪慎生等為書畫友。常往故宮博物院臨摹宋元明清名家真跡,精於研究,善於鑒別。
張氏書畫影響頗大,自晚清、民國起就為書畫界所推崇。受到當時一致肯定。溥儀的弟弟愛新覺羅·溥傑尤為欣賞其作品,曾為張氏父子題詞“翰逸神飛”。
愛新覺羅.溥傑為張氏題詞
愛新覺羅.溥傑為張氏題詞

題寫“大好河山”


黃山題字
黃山題字
抗戰爆發后,張君逸從北平回到老家歙縣定潭村。經圍棋國手過旭初舉薦,做了國民黨抗日將領唐式遵的上校秘書,唐式遵時任第三集團軍副司令,駐紮在安徽屯溪一帶。一天,唐式遵率幕僚來到溫泉邊,提出要在對面石壁上鐫字留念,想到大好河山只剩半壁,唐說:“就鐫‘大好河山’吧,讓我們的大好河山永遠留在這裡!”同行的江兆申力舉張君逸執筆,張君逸先以斗筆寫,字太小;改用抓筆再寫,被唐式遵認可。這就是石壁上“大好河山”四字的由來,但按當時官場慣例,署名還是唐式遵。改革開放后,已任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江兆申到屯溪辦畫展,才向大家道出了題字真相。
建國后,執教安徽省藝術學校,因藝術造詣深厚、品行高尚,極受師生敬重。教學之餘,寫成《新安畫派的繼承和發展》手稿數十萬言,惜未印行。
“文化大革命”初期被遣送回徽州老家,憂鬱而亡,生前贈送歙縣博物館古玩字畫十七件。

張君逸作品欣賞


來源:安徽書畫網
來源:安徽書畫網
來源:安徽書畫網
來源:安徽書畫網
來源:安徽書畫網
來源:安徽書畫網
張君逸
張君逸
張君逸
張君逸

張氏書畫展


1989年,在安徽合肥舉辦《新安張氏翰飛、君逸、仲平三代人書畫展》,由原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題寫展標。
2009年,在上海松江美術館舉辦《新安畫派張氏三代與江淮大寫意蕭氏父子》書畫展。
2011年11月,《張翰飛、張君逸、張仲平張氏三代書畫展》在安徽省博物館開幕。
張氏畫展及媒體報道
張氏畫展及媒體報道
張君逸先生英年早逝,其作品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新安畫派的興旺崛起,搶救性挖掘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張君逸先生的作品逐漸為世人熟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高度成就開始顯現出來。

張先生後裔


張氏夫婦及長子、次女、三女於北平(1936)
張氏夫婦及長子、次女、三女於北平(1936)
張君逸先生享年六十五歲,夫人吳美意,卒於1986年(生年不詳),出身歙縣徽商大戶。徽州新安江地區文化發達,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吳家雖然經商,亦為詩畫世家。據歙縣縣誌記載,吳氏嫁女極盡奢華,轟動一時。婚後張先生夫婦伉儷情深,育有二子五女。後世子孫人數眾多,居住在全國各地,多有所成。亦有一些移居歐洲、美國、日本等地。
次子,張仲平,承家學,工山水,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外孫,侯樹凱,機電工程行業專家,中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理事,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有一定貢獻。
《新安張氏翰飛、君怡、仲平山水畫展》,張氏後人合影留念
《新安張氏翰飛、君怡、仲平山水畫展》,張氏後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