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畛村

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大盂鎮所轄村

三畛村位於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大盂鎮,發源於北宋年間,鼎盛時居官經商者達140餘人。該村現存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廟、磐石堡、清式古戲台、明清古民居、古地道等歷史文化遺跡多處,加之口耳相傳於村內的各種民間傳說、民間笑話、民間習俗無不顯示著三畛古村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歷史沿革


歷史上的三畛村鼎盛於明清,居官經商,人才輩出,村內建築規模宏大,集北方建築商居、官居、民居於一體,堪稱太原北門外第一建築文化群。
古記曰:“自忻馭車赴並,趴石嶺遂見東南有一去處,樓閣連雲,瓦縫交錯,氣勢宏偉,好一派莊園勝地,有客遂問何處,馭夫遙鞭一指,此三畛村也。”從古人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當時的三畛村的建築是何等的壯觀。
遷徙建立
真武廟
真武廟
三畛村
三畛村
三畛村
三畛村
三畛村發源於北宋年間,三畛村王姓始祖原是太原王氏的後裔,北宋年間舉家遷到這裡,建房置地,營造莊園,后至由明清時代,顯赫一時的王氏家族進入發展鼎盛時期,同時開始擴大經營,鼎盛時居官經商者達140餘人。同期開始建設村中著名的磐石堡,堡牆高4丈余,合現在的13米左右。堡中還建有真武觀、戲台等。王氏起村名為三畛,取三陽開泰,田中珍寶的吉祥之意。村內建築以規模宏大,建造精細著稱。村中城堡、樓窯、戲台、道觀等具有明清風韻的建築隨處可見。村民院落中散落著雕刻精美的石獅、柱底石、石鼓、棚墩石,樣式華麗的門扇、鐵飾等觸目皆是。國家有關專家考察論證后認為,該建築形式為其它地區少見,堪稱中華建築之精髓。
特色古建築
三畛村現存明清古建築多處,村口是一個進深約40米的古磚洞門,內壁兩側均勻分佈點燈盞的洞穴,洞門額題有“萬代榮昌”字樣。磚洞門上建有真武廟,現存山門和正殿,保存完好,牆壁和樑柱之上彩畫獅子、捲雲等圖案依然清晰可辨,廟內還存有三通清朝記述廟宇修繕的石碑。最近村民又發現一塊建造真武廟的殘碑,記述該廟建於明朝天啟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真武廟山門台階左側有燈盞堂,排列著磚砌燈盞台14層,據說燈盞擺放點燃后成吉祥字形,頌祝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廟旁還有一座聖母祠。磐石堡內16座大院和17座大樓在日寇侵華時大部被毀,現在還可以看到磚石砌築的堡門,堡門頂端石鐫“磐石堡”。進入堡內,邊上是一眼古井,現在仍然能打到水,青石架和發黑的木製軲轆上深深的繩痕見證著年代的久遠。許多人家的院門雖歷經歲月風雨剝蝕仍然保持當初模樣,蘑菇釘、鐵飾雖已銹跡斑斑卻依然堅固,門額題有“自有栗”、“安且吉”、“福履綏之”等,當地人家大門上的彩繪門神還隱約可見。真武廟對面是基本保存完好的古戲台,最有特色的是台頂無梁,靠方木交錯搭建而成,較為罕見,戲台上還保存著石雕八仙過海圖案圍欄,手法細膩,形象逼真。
滄桑的建築
滄桑的建築
閣樓
閣樓
古磚洞門
古磚洞門
三畛村最有特色的建築是窯上樓和卷棚窯。3座下層為磚窯、上層為木樓的窯上樓,最大的一座窯樓面闊7間,入深3間,木樓前有走廊,樓內壁畫至今完好,窯窗木雕精美絕倫,有富貴牡丹、魚兒鑽蓮、松鼠葡萄喜鵲登梅等圖案,用料考究、做工細膩非同一般。所謂卷棚窯是在窯洞上加築房頂,住鄰裡面既可享受冬暖夏涼之舒適,又不用擔心漏雨、掃雪之苦,非常安逸。三畛村還有一座著名的土橋,是當年王氏家族為方便村民出入建造的。該橋坐落在村南堡外小寨溝上,全長50米,高約30米,全部用黃土夯成,歷經數百年被車碾水沖卻絲毫未損,其堅固耐用、工程浩大的程度,在當時沒有機械設備的條件下是難以想象的,可謂三畛村一大人文景觀。王氏家族為了輩出文人,還以黃土壘台為墨,磚石築塔為筆,以田地為硯和紙,建造“文房四寶”,如今除筆被毀外其餘尚存,被後人稱為奇觀。村中古代院門、照壁、民居、農家用具、傢具、墓碑、供桌等還有很多,從中可一窺王氏家族當年之富足。
古老的土門
古老的土門
日軍侵華時期的根據地
三畛村明清建築在日寇侵華時遭到極大破壞,日本鬼子佔據磐石堡為據點,強行將村民驅逐,對三畛村大肆拆燒破壞,修建炮樓碉堡,掠奪廟宇文物,使古村毀於一旦。三畛村外“萬人坑”,日寇在這裡曾殺害了200多名村民和抗日幹部及解剖過活人。

文化


黃土風光

位處黃土高原地帶,三畛村有其獨特的黃土風情。
三畛村
三畛村

奧運情節

2008年02月19日,為弘揚奧運精神,展現文化名村的風采,陽曲縣委、縣政府舉辦了“陽曲之春·五環全村福迎奧運”攝影大賽。歷史文化名村陽曲縣三畛村內彩旗招展、人頭攢動。“陽曲之春·五環全村福迎奧運”攝影大賽在這裡隆重開幕,來自全省的百餘名攝影記者及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下了當地農民對北京奧運會的美好期盼與祝願。
會場上,三畛村800名村民手持世界200多個國家的國旗,組成奧運五環標誌,表達了他們對北京奧運的殷殷期盼。隨著一個巨大的熱氣球騰空而起,上載3名攝影師對“五環”進行了空中拍攝,將活動推向高潮。

旅遊


為合理開發利用三畛村的歷史文化資源,陽曲縣旅遊文物旅遊局經科學考察、規劃,投資1億元建設中國農耕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將分為農耕展覽區、古建民俗區、農事活動體驗區及生活服務區等區域。其中,佔地300畝的農事活動體驗區可謂該博物館的亮點。300畝土地將按一年12個月份、24個節氣,被分為12個大區、24個小區,小區中心再按農業八字憲法分置8個等分的中心區,以節氣和對應的“字”來安排不同的農事活動。該區建成后,可讓參觀者暢快體驗農耕樂趣。
三畛村的建築規模宏偉、布局合理、風格獨特,歷史上曾修建過多座官府、商居,村中最大的建築群磐石堡為明初建立,堡內分十二大院,共建樓房十七座,雕樑畫棟,金壁輝煌。民居的建築水平也高於其它地方,村內現遺存有真武廟古戲台、古地道、文房四寶、古堡牆、古南橋等多處人文景觀。
據悉,農耕博物館建設項目分兩期完成,前期建成農耕展覽區和農事活動體驗區,其餘工程於2009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