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3條詞條名為侯勇的結果 展開
侯勇
篆刻家
侯勇,字永君。生於皖北利辛,長於江南金陵。幼習丹青,後攻金石。常以畫理入印,印求書意
作品、論文、簡介刊發於各專業報刊,出版有《中國篆刻百家--侯勇卷》等。現為江蘇省甲骨文學會理事兼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肖像印研究會理事、南京印社社員等。
主要論文有:《從民族學的角度談少數民族印章》、《從民俗學的角度談民間印》、《文人流派印章鑒定要決》、《中國印章藝術應當申遺》、《中國印章藝術與中國書法藝術申遺》、《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篆刻藝術》、《視覺衝擊力芻議》等。
侯勇先生溯源而學,堅持以中國傳統文化文基準,探索篆刻在中國文化內的一種深邃的印記。
侯勇:中國印章也應申“遺”
“既然古琴、崑曲都已經成為了‘世遺’,那麼我個人認為,歷史悠久的中國印章也應該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昨天下午,頂著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和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理事雙重身份的南京籍篆刻家侯勇如此說。
源遠流長的“中國印”
“印章與文字基本上是同步出現的。”侯勇告訴記者,印章並非中國獨有,在人類文明起源的時候就陸續出現了美索不達米亞圓筒印章、古印度印章、古埃及甲殼蟲印章以及中國印章。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其他3個國家的印章都出現了‘斷層’現象。”比如說,美索不達米亞先後被郝梯、亞述、波斯所滅,其印章文字難以辨識;古印度先後被雅利安、馬其頓所滅,其印章文字至今根本無法解讀;古埃及則先後被希臘、羅馬所滅,其印章文字也很難辨識。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印”卻一枝獨秀地流傳下來。“中國印”的材料是青銅,其他3個國家印章的材料卻仍是石質。無論從工藝、歷史還是文化的角度上看,“中國印”都具有突出的價值。
一部濃縮的“中國通史”
中國古代官印從春秋戰國至中華民國的數千年間,歷朝官書正史對官印都有著翔實的記載,並有實物傳世。而從側面也反映出各個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形態的變化,其承載的歷史信息堪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通史。
侯勇告訴記者,500年的春秋戰國是中華文化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印章也相應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時代風格和形態各異的地域特色。如,齊魯一地印風雋美質樸、渾厚凝重;而燕趙一地橫亘華北,文化傳承相對獨立,其印風也呈現出奇崛雄霸,別具一格的特點。
在公元前221元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秦漢印章用字規範,筆勢古拙,代表了“中國印”藝術的最高水平。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印一承漢制,只是在印風上呈現出板滯之態。到了隋唐宋時期,各朝官印製度都沿襲前朝舊制,對印章名稱、字體、質地、形狀等方面作了嚴格的規範,印風則追求整齊劃一的效果。印章文字故意彎曲盤旋,試圖保持一種神秘感,以彰顯皇室官家的統治權威。而元朝和清朝官印則以少數民族文字結合漢族篆書樣式作印,呈現出另一番風味。
“中國印”今危機四伏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印’也面臨著危機,主要還是受到了3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侯勇說,自從1949年以後,作為官印藝術性最為重要的載體篆書被廢除了,因此官印藝術也就壽終正寢。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習俗的改變,過去人們在日常交往、經濟貿易中使用印章的習俗已被現在手寫簽字的習慣所代替。
“雖然‘中國印’面臨多種危機,但是它申‘世遺’勢不可擋。”話鋒一轉,侯勇笑著說,從普遍性上講,“中國印”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傳統印章一樣都是人類偉大的精神財富,具有世界範圍內的共知性。其次,“中國印”更多地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特徵。
“中國印”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迹,雖然綿延數千年可從未中斷,依然保持著數千年前的美學特徵。“所以說,針對上述多種特點,‘中國印’也應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侯勇解釋說。
以下為侯勇的作品:
侯勇[篆刻家侯勇]
侯勇[篆刻家侯勇]
侯勇[篆刻家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