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須菜

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鹼蓬的幼苗

黃須菜(學名:Suaeda salsa (L.) Pall. Illustr. )是又名鹽地鹼蓬或皇席菜,是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鹼蓬的幼苗。黃須菜生於鹽鹼地、海邊沙地,在我國主要分佈於黃河三角洲、東北、華北以及陝西、江蘇等地。

簡介


黃須菜
黃須菜
黃須菜,學名鹽地鹼蓬(學名:Suaeda salsa),是河北、山東等地對這種植物的別稱,此外,在東北稱翅鹼蓬,內蒙古稱鹼蔥,為藜科鹼蓬屬的植物。一年生草本,一般生於海濱、荒漠低處的鹽鹼荒地上,是一種典型的鹽鹼地指示植物。

形態特徵


黃須菜
黃須菜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綠色或紫紅色。

莖直立,圓柱狀,黃褐色,有微條棱,無毛;分枝多集中於莖的上部,細瘦,開散或斜升。

條形,半圓柱狀,通常長1-2.5厘米,寬1-2毫米,先端尖或微鈍,無柄,枝上部的葉較短。

團傘花序通常含3-5花,腋生,在分枝上排列成有間斷的穗狀花序;小苞片卵形,幾全緣;花兩性,有時兼有雌性;花被半球形,底面平;裂片卵形,稍肉質,具膜質邊緣,先端鈍,果時背面稍增厚,有時並在基部延伸出三角形或狹翅狀突出物;花藥卵形或矩圓形,長0.3-0.4毫米;柱頭2,有乳頭,通常帶黑褐色,花柱不明顯。

胞果包於花被內;果皮膜質,果實成熟后常常破裂而露出種子。種子橫生,雙凸鏡形或歪卵形,直徑0.8-1.5毫米,黑色,有光澤,周邊鈍,表面具不清晰的網點紋。花果期7-10月。

產地分佈


黃須菜
黃須菜
鹽地鹼蓬是江蘇沿海一線從蘇魯交界的綉針河口到長江口1000多公里的平原海岸淤灘上的優勢物種。
分佈於歐洲、亞洲,中國大陸的河北、青海、山西、浙江、東北、寧夏、內蒙古、陝西、新疆、江蘇、山東、甘肅等地,生長於海拔100米至3,8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鹽鹼土、海灘及湖邊,目前(2014年)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營養成分


黃須菜
黃須菜
試驗分析發現,鹼蓬莖葉營養成分完整齊全,除富含脂肪、蛋白質外,礦物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含量也很豐富。
其鮮嫩莖葉中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的40%,與大豆相當;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每100g鮮梢部分含有胡蘿蔔素1.75mg、維生素B2 20.10mg、維生素C78mg。維生素C含量高於或相當於一般蔬菜;維生素B2含量為一般蔬菜的5~8倍;含Se量較一般食物高10倍左右。
對野生鹽地鹼蓬的分析發現,鹼蓬汁中含有9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鎂、鋅、鐵、鎳、硒含量豐富。其中許多指標都高於螺旋藻。鹼蓬中鈣、磷、鐵與核黃素含量都高於菠菜、番茄及胡蘿蔔等蔬菜。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黃須菜食用
黃須菜食用
鹼蓬生長在荒野灘塗,遠離污染,生長過程中沒有使用化肥和農藥,其嫩莖葉營養成分豐富,味道鮮美,是備受青睞的無污染綠色食品,主要作為蔬菜食用。夏季採摘開花前的幼苗,洗凈後下沸水鍋焯一下,可以涼拌、熗、炒、制餡、做湯等。
食譜如:涼拌黃須菜,蒜蓉黃須菜,辣炒黃須菜等。

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拾遺》介紹,性質:咸涼無毒;功用:清熱、消積。
有研究表明,鹼蓬提取物的甲酯化產物對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幼苗的分離提取物也對機體具有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醫學研究發現,鹼蓬屬植物種子油富含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降糖、降壓、擴張血管、防治心臟病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藥用效能;含有多種礦物質,其成分符合人體需要。
此外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可預防直腸癌、糖尿病、膽結石、痔瘡等疾病。

其他用途

種子含油量20%以上,供食用或制皂、油漆、油墨等用油;油渣為良好飼料和肥料。

生態意義


紅色的翅鹼蓬就是鹽分含量高、土壤貧瘠共同作用的結果。盤錦海灘面積達1.934萬公頃,遼闊的潮間帶上生長著大量的翅鹼蓬。從1999年開始,海灘上的翅鹼蓬逐年大量遞減。到2001年,接官廳(地名)至海南山一帶幾乎成為裸灘。2004年,盤錦市濕地研究所查清了造成翅鹼蓬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又專門成立了攻關課題組,對人工栽培翅鹼蓬進行試驗。2005年,人工育種栽培翅鹼蓬初試成功。科研人員除了採用改變翅鹼蓬的生活環境使其復活之外,還將不斷改良品種來達到拯救的目。2006年6月15日,科研人員將10克翅鹼蓬的種子送入衛星,為拯救紅海灘篩選抗鹽新品種的太空育種在2006年8月進行。

景觀


翅鹼蓬景觀
翅鹼蓬景觀
2014年9月底至10月初,山東墾利縣紅光漁港附近海邊,大片“紅地毯”植被現浪漫奇幻景象。“紅地毯”是由一簇簇高20厘米左右的翅鹼蓬野生植物“織成”的。翅鹼蓬在當地被叫做黃須菜,一般生長在近海灘塗,尤以黃河入海口最為集中。每到夏秋時節,紅彤彤的黃須菜給黃河入海口的大地披上了艷麗的紅裝,像火海、似朝霞,分外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