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燕山自然森林公園

天然的生態觀光和山越文化景區

西遞燕山自然森林公園新景區,位於黟縣西遞鎮靄峰行政村上村自然村,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村1.5公里,距雙重世界文化遺產地黃山風景區30公里。西遞燕山自然森林公園其獨特的自然風光“燕山紅葉”是“西遞八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內以“奇山、古木、怪崖、和獨特的越族文化”著稱是天然的生態觀光和山越文化景區。

地理位置


西遞燕山自然森林公園新景區,位於黟縣西遞鎮靄峰行政村上村自然村,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村1.5公里,距雙重世界文化遺產地黃山風景區30公里。自《黃山日報》、《江淮晨報》刊文報導以來,“燕山紅葉”、“燕山奇崖”、“越族孑遺”以及特有的林區風貌,引來眾多遊人青睞和客商注目。

簡要概述


西遞燕山自然森林公園其獨特的自然風光“燕山紅葉”是“西遞八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內以“奇山、古木、怪崖、和獨特的越族文化”著稱是天然的生態觀光和山越文化景區。景區內山谷曲折幽深,林密花繁,怪石或卧伏或蹲或立,千變萬化,千姿百態,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一到秋季,漫山紅葉,使遊人陶醉於濃濃的秋韻之中。現仍定居於景區周邊的原山越子民後代,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山越民族的建築、居住和生活習俗文化,是歷史的活化石。

旅遊規劃


該景區整體佔地面積4000餘畝,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堅持以西遞人文景觀為依託,以自然風光和越族文化民俗為基礎,置身於大黃山旅遊網路中,按照“奇山、古木、怪崖、越族文化為特色,充分融入鄉村旅遊的內涵,完善燕山森林公園的規劃。通過奇峰古木區、崖摩碑刻區、越族文化風情展示區、農家樂度假區四塊功能區的建設,完善整個景區的旅遊接待功能。項目建設主要內容為: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美化和景觀改造,古迹修復,旅遊食品、紀念品、工藝品開發四大塊。

旅遊資源


燕山自然森林公園:旅遊資源豐富,山中有黃山松、銀杏、紅葉桂木、香果樹等珍貴名樹,有古松樹、古楓樹、古檀樹等百餘棵,山中還有畫眉、相思鳥、百靈鳥等珍奇。燕山奇崖怪石引人入勝,在此構建度假山莊,遊客不僅可以觀看燕山林區風貌,俯瞰西遞古民居全景,又能體味一下這裡的山寨生活。
1、上村歷史悠久,燕山旅遊資源豐富
上村歷史悠久,屬古村落。村史記載,從胡公開始,迄今已有80餘代。現存明清古民居20餘幢,古碑刻、古橋、古村蔽與彎彎溪水相映成趣。
上村古有:“越寨孑遺”之稱。據考:其一,越人(山越族)世代居山,其村(寨)都是傍山而建,且把所傍之山稱為“來龍山”,意喻為龍的傳人。今上村座落在燕山和來龍山之間,三面環山,呈燕窩形狀,與越寨選址同出一轍;其二,越人住寨都是以石見長,石頭為牆,石片為瓦,石板鋪路、蓋溪。迄今,上村尚有石頭砌牆,石片作瓦之老屋。村中石板鋪路、石板蓋溪,古風猶存,使人遐想;其三,越人信奉和祭祀之神是越國保障六州的汪公大帝――汪槐。解放前,上村胡氏祠堂正中神龕里,供放著汪公神像和“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的金字牌位。傳說,汪公保障六州有功,越王封他為大帝。農曆正月十八日寅時是汪公大帝的生日時辰,每年正月十八日上村村民和附近村中之百姓都要到祠堂里給汪公神像祭祀,祈求汪公顯靈。邑中許多文人墨客也咸來筆會,有詩云:“欲得汪譜茅茨問,猶喜唐詩寶軸傳,多少遺民歌且舞,頻兮甘雨過平田。”當時小小山村,張燈結綵,鑼鼓聲、爆竹聲,時起彼伏,熱鬧非凡。
燕山旅遊資源豐富。“燕山紅葉”堪稱一絕,山中有黃山松、銀杏、橡子樹、豺皮樟、紅葉桂木、鹽膚木、香果樹、米心樹椿樹重陽木石楠黃連木等珍貴名樹;有古松樹、古楓樹、古紫薇、古檀樹、古女貞、古皂莢樹、古梅等百餘棵;山中還有鸚鵡、畫眉、相思鳥、白鷳雞、百靈鳥等珍禽。每年春天,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秋天,萬山紅遍,勝似春光。
燕山奇崖怪石引人入勝。據考察可設景點有30餘處,如豸神點將、古龍淵、卧虎石、海龜觀勝,駱駝迷路、彌勒大佛、通天洞、望天都、獅子把門,迴音壁、壽池、相思泉等。其間,通天洞、獅子把門、迴音壁、壽池又是中外名人立碑崖摩勝地。
2、景點幽奇獨特,燕山旅遊別具特色
燕山自然森林公園定格為生態旅遊,圍繞生態旅遊做文章,開發新景點烘托民居、民俗旅遊,使燕山旅遊幽、奇、獨、特,別具一格,蜚聲海內外。
一、越秀湖景點以幽見秀。上村乃“越族孑遺”,村口有田地10畝許,古為“越秀湖”,它以越人聚居得名,《聚秀古橋》旁立有《越族孑遺》牌樓,湖畔楊柳依依,溪澗流水淙淙,湖波蕩漾,游魚戲水,“接天靄峰池中筆,映日荷花別樣紅”一時稱為高山勝境。如今重新開發,恢復越秀湖景點美貌,水中養殖,沿湖栽果木,種花草,建水榭、橋亭。遊人可觀四時之景,可得山中休閑垂釣之樂。燕山溪水間有一種無鱗石斑魚,肉質鮮嫩,是邑中上乘佳肴。《聚秀橋》旁,上村村口,設商店飯店和娛樂場所,供遊人食宿,幽美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應使遊人流連忘返。
二、燕山奇崖景點以奇入勝。座落上村胡氏宗祠之後山――來龍山,屬奇崖、怪石、異木景點,環山興建連接若干奇崖怪石異木的林間小道,或碎石鋪路,或石板嵌連,小道曲折通幽。沿道路設置觀景亭,遊客到此小憩、攝影、觀景,人們都會為豸神、卧虎之威嚴而動容,為迷路駱駝的痴情有所思,為彌勒大佛的憨態有所悟,這裡的奇崖、怪石、異木將會伴隨你和你的朋友進入畫冊。
三、通天洞崖摩景點碑刻藝術獨樹一枝。燕山自然森林公園又是中外名人崖摩立碑勝地,擬闢建《通天洞》(篆書)、《彌勒大佛》(顏書或佛字行草)、《醒世雄師》(草書)、《迴音壁》(魏碑),《壽池》(顏書或柳書)等巨幅崖摩和相應的系列碑林。崖摩碑刻藝術,開一代先河,以興新安畫派,做徽學文章。崖摩地設置石凳、石桌、石椅和亭閣,供遊客鑒賞碑刻藝術,磋商徽州文化內涵。燕山自然森林公園歡迎有書法造詣的知名者前來崖摩,村中提供工作和食宿方便,崖摩於此,流芳後世。隨著中外名人云集,一個振興中華民族文化的新氛圍又將形成,可謂相得益彰。
四、燕山休閑度假山莊以特有的“越族民俗”見情。越秀湖左側500米處有個古嶺塢,面積30餘畝,兩邊青山相對,綠樹成蔭,是幽美的綠色長廊,又是通往西遞村的古道(此處通西遞村僅有1華里),這裡有明清期間燒石灰的古窟址,有“文革”後期七五年興建的水庫,在這裡按照越人聚居生活方式,構建度假山莊,閑居者每日登山眺望能觀看黃山日出奇觀、燕山林區風貌,俯瞰飽覽西遞古民居全景,陶治情操。又能鍛煉身體,延年益壽。每日以山林為伴,珍禽為友,林中“狩獵”,水上垂釣,松下對奕,品味越人的山寨生活和風俗民情,不亦樂乎。
“越秀湖水燕山連,奇崖怪石異木玄。文人墨客紛沓至,山莊筆會說空前。”燕山自然森林公園已不再待字閨中,它以西施浣紗、一個越族姑娘純真動人的形象佇立在世人面前,燕山矯捷之燕早已飄洋過海,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