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母樹
金縷梅科植蚊母樹屬物
徠蚊母樹(拉丁文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et Zucc.)。別名:米心樹、蚊母、蚊子樹、中華蚊母,金縷梅科,蚊母樹屬常綠灌木或中喬木,嫩枝有鱗垢,老枝禿凈,干后暗褐色;芽體裸露無鱗狀苞片,被鱗垢。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產於中國廣東、福建、台灣、浙江等省,多生於海拔100~200m之丘陵地帶,日本亦有分佈。長江流域城市園林中常有栽培。
![蚊母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0/m007a7c7044a45c282a243d14e7435ba7.jpg)
蚊母樹
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3~7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鈍或略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初時有鱗垢,以後變禿凈,側脈5~6對,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稍突起,網脈在上下兩面均不明顯,邊緣無鋸齒;葉柄長5~10毫米,略有鱗垢。托葉細小,早落。
總狀花序長約2厘米,花序軸無毛,總苞2~3片,卵形,有鱗垢;苞片披針形,長3毫米,花雌雄同在一個花序上,雌花位於花序的頂端;萼筒短,萼齒大小不相等,被鱗垢;雄蕊5~6個,花絲長約2毫米,花藥長3.5毫米,紅色;子房有星狀絨毛,花柱長6-7毫米。
蒴果卵圓形,長1~1.3厘米,先端尖,外面有褐色星狀絨毛,上半部兩片裂開,每片2淺裂,不具宿存萼筒,果梗短,長不及2毫米。種子卵圓形,長4~5毫米,深褐色、發亮,種臍白色。
嫩枝有鱗垢,葉革質,橢圓形,長約5厘米,先端鈍,側脈不明顯,無毛,全緣。海南尖峰嶺保護區的植株,高達16米,葉厚革質,第一對側脈強勁,有點像三出脈。
多生於亞熱帶常綠林中。多生於海拔100~300m之丘陵地帶;日本亦有分佈。長江流域城市園林中常有栽培。植物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
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土壤均能適應,而以排水良好而肥沃、濕潤土壤為最好。萌芽、發枝力強,耐修剪。
分佈於福建、浙江、台灣、廣東海南島;亦見於朝鮮及日本琉球。安徽、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也有。
![蚊母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8/mf8f966743634e628aa64a5095e66e94a.jpg)
蚊母樹
蚊母樹可在春夏季節扦插繁殖,還可在春季用播種法繁殖。等小苗長到合適的大小時進行造型。也可用生長多年植株矮小、蒼勁古拙的蚊母老樁製作盆景,一般在春季發芽前或雨季移栽,移栽前先對樹樁進行一次粗剪,剪去多餘的枝條,根系也要適當修剪,剪除過長的主根,多留側根和鬚根,挖掘后做好保鮮保濕工作,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等成活后再進行造型,並移入細盆觀賞。
步驟
⒈採挖:與常規相同。
⒉修樁:修樁一次到位,修平枝頭、根頭和傷口,密封。用消毒、促根劑浸泡5-8小時。
⒊養坯:用松疏素土,消毒。毛樁沙養更佳。淺植,吸透水觸根。按習性營造小氣候。初期遮陽。
徠⒋上盆:立秋前一周,用微酸性松疏土壤,按習性放置。
⒌造型:因材施藝。截干蓄枝、修剪、蟠扎相結合。收放並舉。
修剪
![蚊母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1/mc1069bd1700beeb90124dc9bf1b7ea22.jpg)
蚊母樹
蚊母樹是觀葉樹種,花期應及時摘除花序,勿使開花、結果,以保證葉片的正常生長。每2年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排水透氣良好。
造型
對幼樹的造型應按照設計逐步進行,並注意對根的培養提升,使之懸根露爪,以表現其古樸多姿。對於生長多年的老樁則要因勢利導,因樁造型,盡量利用樹樁的原有形態,輔以牽拉、蟠扎、修剪等手段,以突出其自然美。
管理
蚊母樹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稍耐寒。已經成型的盆景生長期可放在室外光線明亮、空氣流通處養護,平時保持盆土濕潤,避免乾旱,經常向葉面噴水,使葉色濃綠光亮;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高溫時要避免烈日曝晒,以免造成葉片邊緣枯焦。由於其長勢旺盛,萌發力強,應經常摘心、打頭,剪去影響樹形的枝條,以使盆景緊湊美觀。
越冬
冬季移至冷室內越冬,溫度控制在0℃至10℃,不要澆太多的水,使植株休眠,以利於來年的生長。每年春季發芽前對植株進行一次整形,剪去過密枝、過長枝、病蟲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美觀的枝條,促發新的枝葉,以提高盆景的觀賞性。
![蚊母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c/m4cf8b6c3bf3d8c999ce4bca4c16ebc00.jpg)
蚊母樹
⑵新葉長到深綠后修剪,一年可整型3~4次,整枝造型前要施肥;
⑶切勿失水,否則生長不良,輕者枯枝,重時枯樁。
⑷起苗時間最好隨栽隨起,起得過早,樹苗蒸發失水時間長,對造林成活和生長均不利。
⑸圃地澆水冬春乾旱地區,圃地土壤板結,起苗困難,起苗前5~6天圃地要澆透水,這樣既便於起苗,傷根少,確保苗木根系完整,又可使苗木充分吸水,提高苗體含水量,增強苗木抗禦乾旱的能力。
⑹起苗深度要根據各樹種的根系分佈規律起苗,宜深不宜淺。過淺,傷根多,起出的樹苗根系少,栽后成活率低或生長弱;對於過長的主根或側根,因不便掘起可以切斷,切忌用手拔苗,避免撕裂根或把根皮捋掉,否則影響成活。
⑺要帶苗和大樹挖取時要帶土球,並用草繩纏裹。這樣可避免根系暴露在空氣中,使其少失水。同時,栽后根土密接,根系恢復吸收功能快,可提高常青樹苗和大樹移植的成活率。
⑻春天起苗不要在刮大風天起苗,風大苗木更易失水,影響成活。下雨天不應起常青樹苗,因枝葉易沾泥,影響綠化效果和光合作用。
![蚊母樹 園林種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d/mcd7ef0ccd296e3e972e4293a82f68e5c.jpg)
蚊母樹 園林種植
若修剪成球形,宜於門旁對植或作基礎種植材料。亦可栽作綠籬和防護林帶。
蚊母樹根
![蚊母樹](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b/m3bf06948f2e1f29aedc4b921b5bd299c.jpg)
蚊母樹
生態環境:多生於亞熱帶常綠林中。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治手足浮腫。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洗凈,切段,曬乾。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根長圓錐形,大小長短不一。表面灰褐色。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味淡。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楊梅葉蚊母樹的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出處:《中華本草》
蚊母樹一般病蟲害較少,但若種在潮濕陰暗和不透風處,易遭介殼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