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英文:HMS Hood ,舷號:51),是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是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唯一完工的一艘,服役時標準排水量達41785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艦。其擁有四門雙聯裝381毫米主炮和31節的航速,被視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在其服役生涯中多次作為展示英國國威的禮儀艦巡遊世界各國,最為著名的1923年11月27日至1924年9月28日的“帝國巡遊”。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1916年9月1日在約翰·布朗造船公司動工,1918年8月22日下水,1920年5月15日服役。1941年5月24日,胡德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一起攔截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在隨後的丹麥海峽海戰中,被俾斯麥號的380毫米主炮炮彈貫穿甲板裝甲,引發彈藥庫爆炸,艦體斷裂而沉沒。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HMS Hood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側視圖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16年5月31日,首艦胡德號開始鋪設龍骨,然而這一開工日期是日德蘭海戰的開戰日,英國在此次海戰中被擊沉了3艘戰列巡洋艦,並且遭受了嚴重的人員傷亡。該艦開工之後不久即暫停建造,主要是為研究防護及防爆燃措施以及縮短彈藥裝填時間。
1916年9月1日,胡德號正式開工建造,其他3艘同型艦也陸續已經鋪設龍骨,開始建造。隨著德國戰列巡洋艦建造停滯,1917年3月停建3艘同型艦,只留下建造進度較快胡德號繼續建造。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建造工作放慢了進度。
1918年8月22日,胡德號在約翰·布朗公司所屬克萊德班克造船廠下水,於1920年5月5日完工服役,造價602萬英鎊。胡德號完工時標準排水量41200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主力戰艦。其他各艦羅德尼號(Rodney),1916年10月9日在法爾費德船廠(Govan,Glasgow)開工,1917年3月停工,1918年10月取消建造后解體;豪號(Howe),1916年10月16日在坎貝爾·萊德船廠(Birkenhead)開工,1917年3月停工,1918年10月取消建造后解體;安森號(Anson),1917年1月9日在阿姆斯特朗船廠(Elswick)開工,1917年3月停工,1918年10月取消建造后解體。
胡德號
1929年6月至1931年5月,胡德號在朴次茅斯進行大修改裝,加裝艦載飛機彈射器,1933年進行部分現代化改裝,拆除兩舷副炮和飛機彈射器,加裝高射炮,1938年加裝裝甲,1939年1月至1939年8月在朴次茅斯再次進行改裝,1940年3月至1940年5月在達文波特進行小幅度改裝,1941年初在羅塞斯裝備了雷達,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規模現代化改裝的計劃被取消。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31至1936年,胡德號於本土艦隊服役,第一任艦長為湯姆金森少將。1936至1939年,西班牙內戰期間,在地中海艦隊進行中立巡邏。1939年8月至1940年3月,再次加入本土艦隊,其間被德軍炸彈輕微擊傷。
1940年6月至1940年8月,胡德號服役於地中海艦隊,法國戰敗投降后,英國為了防止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用,7月3日胡德號作為旗艦率領駐地中海的H艦隊炮擊並重創阿爾及利亞的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的法國艦隊,在追逐法國戰列巡洋艦斯特拉斯堡號過程中主機發生故障,后修復。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參加了本土艦隊於大西洋、北海上的行動。
1941年5月24日,胡德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一起在丹麥海峽追蹤攔截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在丹麥海峽(冰島Reykjanestá角160海里以西,63至00'N,32至00'W)被俾斯麥號擊中主炮彈藥倉,導致主炮彈藥倉內300噸炮彈引爆,艦體斷裂迅速沉沒,包括編隊司令霍蘭中將和艦長科爾上校1418人遇難,僅3人倖存。
艦型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裝甲
胡德號結構示意圖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主炮
1931年,胡德號加裝了雙聯裝炮塔8座,共16門40.5毫米(2磅炮彈)/40倍徑Mk VIII高射炮。1933年加裝4聯裝機槍塔2座,共8門0.50英寸/62倍徑機槍。1937年,加裝了單聯裝炮塔2座,共2門102毫米/45倍徑QF HA MkV高射炮;加裝單聯裝炮塔8座,共8門40.5毫米(2磅炮彈)/40倍徑 Mk VIII高射炮;加裝4聯裝機槍塔2座,8門0.50英寸/62倍徑機槍;撤裝了水下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1938年,胡德號拆除了2門5.5英寸/50倍徑副炮,剩餘10門在1940年全部拆除;1938年,又加裝了2門102毫米QF HA MkV高射炮,但在1939年又拆除了2門,到1940時,剩餘2門也全部拆除;同時在1938年分兩次加裝了4英寸(102毫米)/45 倍徑 QF HA MkXVI高射炮,第一次加裝8門,第二次加裝6門,共7座雙聯裝炮塔。1939年拆除了4門102毫米QF HA MkIII高射炮;1940年加裝5座76毫米口徑U.P火箭發射器(unrotated projectiles),可算是最早的防空火箭,但防空實戰時並不可靠。
胡德號桅杆
1940年3月,胡德號再次進行現代化改裝,拆除兩舷12門副炮,還拆除水下防雷裝甲設施,重新安裝了艦橋,考慮到當時的空中威脅,加裝了7座雙聯裝4英寸口徑高射炮,3座8聯裝40毫米口徑“砰砰”炮,還加裝了新設計的5座76毫米口徑U.P火箭發射器,這次改裝使她減少了1200噸排水量,提高了航行速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建成時未安裝雷達,於1941年3月開始加裝Type 279對空雷達和Type 284火控雷達,但由於二戰的爆發,最終只完成了火控雷達的安裝。
艦體參數 | |
艦長 | 262.3米(水上) 259.2米(水下) |
艦寬 | 31.7米(最寬) |
水線長 | 247米 |
水線寬 | 28.9米 |
吃水 | 28.5英尺(標準) 33.3英尺(10.2米)(最大) |
標準排水量 | 41125噸(設計時) 42037噸(1931) 42752噸(1939) 43360噸(1940) |
滿載排水量 | 46880噸(設計時) 48000噸(1931) 48650噸(1939) 48360噸(1940) |
航速 | 31節(設計) 32.07節(實際) 約29節(1941年) |
續航力 | 5950海里/18節 |
艦員編製 | 1341人至1421人 |
裝甲防護 | 船中部水線主裝甲帶305毫米,上部主裝甲帶127毫米,下部主裝甲帶228毫米,其他102至152毫米 甲板裝甲前部38毫米,上部19至25毫米,主裝甲甲板38至76毫米,最低25至51毫米 防水隔艙裝甲102至127毫米 炮塔裝甲為正面381毫米,側面280至305毫米,後部280毫米 司令塔裝甲228至280毫米 |
動力系統 | 24台 Yarrow 3缸鍋爐 4台Brown至Curtis渦輪蒸汽機 螺旋槳4軸 輸出功率:144000軸馬力(設計時),151280軸馬力(實際) 載油量:1200噸(正常);4000噸(最大) |
武器裝備 | 8門381毫米MkI主炮 12門5.5英寸/50倍徑BL MkI副炮(1938年拆除2門,1940年全部拆除) 4門102毫米HA MkIII高射炮(1939年拆除) 4門102毫米HA MkV高射炮(1937年加裝2門,1938年加裝2門,1939年和1940年各拆除了2門) 14門102毫米HA MkXVI高射炮(1938年加裝) 24門40.5毫米Mk VIII高射炮(1931年加裝16門,1937年加裝8門) 16門0.50英寸/62倍徑機槍(1933年加裝8門,1937年加裝8門) 5座76毫米口徑U.P火箭發射器(unrotated projectiles),每門20管(1940年加裝) 水上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水下2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937年拆除) |
服役初期
1924年胡德號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
1931年9月,胡德號經歷了一次皇家海軍歷史上罕見的嘩變事件。當時英國正經歷著嚴重的經濟衰退,兩年前上台的工黨政府因面臨巨額赤字和債務,不得不採取大幅增稅和削減開支的辦法,其中包括將1925年以前入役的皇家海軍資深水兵的薪金減 少1/4。這引起了英國水兵的巨大不滿。9月15日,集結在蘇格蘭克羅默蒂灣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原計劃前往北海演習,由於“納爾遜”號的艦隊司令霍奇斯上將患病,艦隊臨時由胡德號上的湯姆金森少將指揮。水兵們在9月13、14日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而艦隊司令部成員仍留在“納爾遜”號上,湯姆金森對事態的嚴重性也估計不足,未能及時採取安撫措施。結果在9月15日清晨只有“反擊”號戰列巡洋艦按時出海,包括胡德號在內的其他8艘主力艦的1.2萬餘名水兵拒絕服從命令,聚集在 軍艦的前甲板上,對軍官們的恫嚇也置之不理。湯姆金森少將立即向海軍部發電求救。海軍部很快向水兵作出妥協,答應降低薪金削減額度,才平息了自1797年諾爾嘩變事件后皇家海軍最大的一次兵變。9月16日晚艦隊終於出海訓練。事變後有24名水兵被開除,同時海軍部嚴厲指責了湯姆金森少將處事不力,不久就被迫離開海軍。
1935年1月23日,胡德號在航渡中與“聲望”號相撞,右舷尾部受輕傷,幸無大礙。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內戰期間曾進行中立巡邏。1937年4月,胡德號作為坎寧安將軍的旗艦駛近西班牙海岸對西班牙內戰進行威懾性干預。
二戰期間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39年10月30日,胡德號、“羅德尼”號正伴隨著本土艦隊旗艦“納爾遜”號在奧克尼島以西海域巡弋,為一支來自挪威的鐵礦石運輸船隊護航。德國潛艇U56向它們發射了3枚魚雷,其中2枚擊中了“納爾遜”號,可是由於引信失靈,2枚魚雷均未爆炸。
胡德號
1939年至1940年6月,胡德號一直都在北海一帶執行巡邏和護航任務。並曾在4月參加了代號“報春花”的向挪威運送海軍陸戰隊的行動,雖然頻頻出動,但未與德國艦艇交火。期間胡德號還在1940年3月進行了最後一次現代化改裝,此時胡德號的最大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49133.7噸,是當時皇家海軍最大的戰艦。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40年8月,胡德號重返斯卡帕灣繼續在北海搜索德國海上襲擊艦。1941年1至3月,胡德號在羅塞斯加裝了一部284型火控雷達,為此前主桅還作了一系列的改動。3月6日,英王喬治六世登上胡德號,最後一次檢閱了這艘戰艦。
最後一戰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1941年5月22日0時50分,飄揚著蘭斯洛特·E·霍蘭德海軍中將將旗的胡德號率領“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5艘驅逐艦緩緩駛出斯卡帕灣,前往丹麥海峽攔截俾斯麥號。5月24日5時15分,胡德號向斯卡帕灣海軍無線電站發出了最後一份只有幾個字母和數字組成的電報,大致意思是:“一艘戰列艦,一艘巡洋艦,17英里,013海區,210航向。”24日5時35分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發現了德艦。
“胡德”號的最後一張照片。
胡德號沉沒
5時55分,英艦隊左轉航向280度,來自“歐根親王”號的炮彈再一次命中胡德號,此時胡德號繼續以28節的速度前進並向德艦射擊。交火后的第四分鐘,雙方距離接近到18000米。
5時59分,就在“威爾士親王”號第9次齊射后,看到胡德號上掛起“藍2”信號旗,隨即命令向左轉向20度。霍蘭中將此舉無疑是想通過轉向,讓後主炮也能射擊,發揮英艦的火力優勢。但胡德號並沒有在發出信號的同時立即開始轉向。此時“俾斯麥”號槍炮長已經準確的測出了胡德號的距離,下令“齊速射”,“俾斯麥”號在16000米的距離上第四次齊射對胡德號實現跨射。
胡德號殘骸
當晚9時,皇家海軍正式發出公告:“英國皇家海軍今晨在格陵蘭外海攔截並攻擊了包括‘俾斯麥’號在戰列艦在內的德國艦隊。戰鬥中‘胡德’號不幸被擊中彈藥庫併發生爆炸。‘俾斯麥’號被擊中。追擊行動仍在進行中。‘胡德’號上可能無人倖存.......”
胡德號艦員全家福,少數人在胡德號戰沉前退役
沉沒調查
胡德號
英國海軍進行了大量細緻的調查研究,在嚴密的調查工作中,接受詢問的目擊者有近200人,有胡德號上僅有的3名倖存者,有沉沒時與其並肩戰鬥的“威爾士親王”號以及擔任偵查任務的“諾福克”和“薩福克”號重巡洋艦上的英國官兵,甚至還有“俾斯麥”號上倖存下來的德國戰俘。但是由於胡德號是在一場令人窒息的快速接戰中被擊沉,沉沒的速度快的令人難以置信,致使調查工作最終也未能就它被擊沉的原因作出可信的結論,這也使得這艘和1418名官兵一起長眠在3000米海底的戰艦仍吸引了眾多學者和愛好者的目光。
胡德號
胡德號
胡德號沉沒,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其爆炸首先發生在艦艉緊鄰102毫米(4英寸)副炮發射葯艙的后機艙,產生 的破片輕易的穿透了后機艙和副炮發射葯艙之間單薄的裝甲,而後者存放著18.5噸的102毫米炮彈發射葯隨之被引爆,隨後爆炸的影響迅速波及緊鄰該艙室的“X”、“Y”炮塔發射葯艙,引爆了兩個艙室內的381毫米主炮共94噸發射葯,其結果顯然是毀滅性的。但是人們迄今也無法斷定“俾斯麥”號上打來的這枚380毫米炮彈是從哪裡擊穿胡德號的裝甲並引爆了重重裝甲保護下的彈藥庫的。事實上,在英國1918年以前建造的主力艦中,唯一一艘沒有在防護方面得到重大改進的就是胡德號,對此皇家海軍的很多軍官都對開戰後胡德號的生存能力表示了擔憂。1941年4月,還在胡德號上坐鎮指揮的惠特沃斯中將在談到德國海軍新服役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時曾說:“如果與‘俾斯麥’號相遇,我艦應以艦艏向敵,這樣可以盡量減小受彈面積。”而他的繼任者霍蘭中將後來採用的戰術與惠特沃斯不謀而合。他期望在開戰伊始就以高速直取敵艦,在近距離上轉向併發揮全部主炮的威力,這樣可以減小在遠距離上遭受“俾斯麥”號380毫米炮彈垂直擊中胡德號水平甲板的概率,在近距離上也可以指望胡德號相對厚實的側舷裝甲能抗住打擊,而此時即使有炮彈擊中水平裝甲也會因角度太小而無法洞穿甲板。但霍蘭 中將的設想在他向敵人衝刺的終點被“俾斯麥”號的致命一擊摧毀了。
另一點要指出的是,胡德號在沉沒前,向“俾斯麥”號發射了5次前主炮齊射,共計發射了20枚381毫米炮彈,儘管有跨射,但是全部未命中。胡德號的航速儘管超過30節,與巡洋艦無二,而火力則可以與任何一艘戰列艦對抗,但是甲板裝甲防護卻無法抵擋炮彈的來襲,只有在和英國的幾種主力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對比時,它才能夠顯出強者風範。與它同時代的軍艦相比,其火力和總體防護能力與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相當,甚至還要更好,但航速卻比後者要高6節以上;其速度與聲望級戰列巡洋艦相當,但聲望級只有6門381毫米主炮且防護性能只及胡德號的一半,這說明胡德號已經達到了當時設計人員的願望,但都是一戰時的標準。
HMS HOOD
胡德號戰列巡航艦的甲板下的水平裝甲較為脆弱,且在遠程對轟中炮彈擊中戰艦時大概率擊中水平裝甲,所以胡德號艦長決定拉近與德艦的距離。目的是在距離拉近后使德艦的炮彈極可能擊中胡德號的側面裝甲。然而這也增加了德艦的命中率,由於德艦採用了從荷蘭引進的普蘭火控系統,其自動化程度高、運算速度快、前幾輪炮擊精度極高,缺點是過於複雜而且在多輪炮擊後由於誤差積累會使炮擊精度迅速下降,但在德國優良的機械和光學觀測,德艦的普蘭火控系統以及英艦拉近距離尋求自保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德艦前幾輪的準確命中。(三海一核科普網)
胡德號
英國戰艦上的防火制度的履行度事實上是存在問題的,英國水兵為了提高炮擊速度在炮擊時火炮下部的防火門一般沒有關閉而且英國水兵糟糕的習慣使他們在彈藥庫和炮塔之間的炮彈轉運區留下了過多炮彈。最終使由三號炮塔兩側的高射火炮的彈藥庫蔓延而來的大火引爆了三號炮塔之下的主彈藥庫造成了胡德號的覆滅。
胡德號吸取了日德蘭海戰教訓,但仍無法擺脫日德蘭式的死亡。(現代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