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縣博物館

1975年建於河北平泉的博物館

平泉縣博物,位於平泉縣平泉鎮迎賓街。始建於1975年。現有辦公樓400平方米,一層設有文物展廳一個,展示有瓷器青銅器等文物。平泉縣博物館已進入河北文物大縣的行列。

內容介紹


平泉縣博物,始建於1975年。二十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博物館事業一天天壯大,現有辦公樓400平方米,一層設有文物展廳一個。近幾年來,國家、省、市文物局的領導、專家曾多次到平泉縣視察,都給予很高的評價,指出:“平泉文物突出遼金特色,河北南有定州定瓷好),北有平泉遼金文物精”。如今平泉博物館已進入河北文物大縣的行列。

成立背景


平泉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前身為1975年在平泉縣文化館設立的文物小組,1980年經平泉縣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掛牌成立平泉縣文物保護管理所。1981年平泉縣博物館成立,全額事業單位。1990年被河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評為文物工作先進集體;1995年被省文物局評為文物建帳建檔工作先進集體;1997年被省局評為1995、1996年建立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先進單位;1998年受市文物局通報表彰,從1990年以來連續被平泉縣文化旅遊局評為先進單位;2005年12月被承德市委宣傳部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被河北省文物局評為“基層文物工作先進單位”。單位人員1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專業技術職稱1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4人。下設辦公室、保衛組、庫房組、陳列組和田野宣傳組。地址:平泉鎮迎賓街。

館藏精品


(圖)平泉博物館
(圖)平泉博物館
遼代黃釉牡丹花雞冠壺
高24.5厘米,口徑2.7厘米,壺作高身長管狀口,圈足。提梁為指捏紋,似雞冠狀,圓身環梁式。壺身兩側各划牡丹花一株。線條細而且很柔和,筆法流暢給人以高雅之感。
(圖)平泉博物館
(圖)平泉博物館
遼代綠釉弦紋蓋執壺
高17 口徑4,肩徑8.1厘米,壺管式口,上置帽狀蓋,蓋口沿處有兩個圓孔,供穿系之用,口沿稍外侈,圓體,曲柄,柄部有兩條豎向凹弦紋。流由肩部斜上出。圈足外撇,壺除底心外滿掛深綠色鉛釉。釉面有脫釉現象。肩部有凹弦紋兩周。胎質較細,呈粉紅色。
(圖)平泉博物館
(圖)平泉博物館
宋影青釉蓮花龜心碗
高5.3厘米,口徑12厘米,碗圓體,口微斂。深腹,腹壁斜直,矮圈足,稍處撇,足底有刀削痕。著地處無釉,呈紅褐色。施影青釉,有細開片。碗心飾一褐色細泥小龜,似遊動於水中,十分生動。外壁刻數瓣蓮花,刀鋒犀利灑脫,具有立體感。無論造型還是釉色、紋飾都是佳品。

珍品文物


元代;銅權文物春秋》2007年第5期
平泉縣博物館收藏有5件元代銅權,均為合范澆鑄,權身陰刻豎排文字,分別為漢字、阿拉伯文、蒙文和波斯文,為研究元代平泉地區政治、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珍貴資料。
河北省平泉縣博物館收藏有5件元代銅權,現介紹如下:
平泉縣博物館文物
平泉縣博物館文物
1、“大德元年”銅權1979年4月出土於平泉縣南五十家子鄉楊杖子喇嘛墓後山。銅質,合范鑄造。倒梯形鈕,中間有一圓形穿孔,孔上有使用痕。權身為扁六棱形,上小下大,束腰,底座略寬於權身,亦為扁六棱形。權身鑄陰文,正面為“大德元年,大都路造”豎排2行8個漢字,漢字左側鑄阿拉伯文,右側鑄波斯文;背面鑄“五十五斤秤”豎排5個漢字,漢字左側為蒙文,再左為阿拉伯文,右側鑄波斯文(圖一)。底座鑄陰刻捲雲紋一周。權身通高10.6厘米,重800克(封二,1)。
2、“大德一年”銅權1977年平泉縣土產公司撥交。銅質,合范鑄造。倒梯形鈕,中間穿一圓孔,孔有使用痕。權身造型與“大德元年”銅權相同。權身鑄陰文,正面為“大德一年”,背面為“大都路”(圖二)。通高8.2厘米,重420克(封二,2)。

宣傳活動


平泉縣博物館開展了“博物館進社區、進鄉鎮”活動,先後到迎賓、城北、西城、榮華4個社區和楊樹嶺鎮黃土梁子鎮,進行契丹文化知識和館藏文物知識宣傳,發放《平泉縣博物館簡介》120冊,舉辦《平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寬城滿族自治縣博物館開展了“文化遺產與美好生活”宣傳活動,邀請縣老幹部秧歌隊進行表演,請電台製作了專題節目,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豐寧縣博物館開展了“流動博物館進企業”活動,在順達礦業集團設置宣傳展板10餘面,介紹豐寧歷史、滿族民俗、滿族剪紙、吵子會等知識;承德縣博物館舉辦了《新石器時代石器展》,隆化、興隆灤平等縣級博物館也相繼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