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讀史

易中天讀史

易中天讀史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

內容提要


這裹收集的,是我的一些歷史隨筆,其中有些只能算是讀書筆記。有人說讀書筆記不能出版,這是笑話。出版物當中,屬於讀書筆記的多了去。列寧的《哲學筆記》就是《顱准文集》當中許多文章也是。清人趙翼有《廿二史札記》,近人黃侃有《札記》,也沒見有人說三道四。如果說只有偉人、大師才能這樣做,我看這是帝王思想,不是平民意識。在民主時代,任何人的讀書筆記都可以出版前提是有人願意出,有人願意買,賣不掉作者自己負責。反正只要不是用公款,用納稅人的錢,就用不著別人來管閑事!
其實筆記是一種很好的文體,因為隨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受限制,沒有拘束,讀者輕鬆,作者自如,何樂不為?所以我喜歡讀筆記,也喜歡寫筆記。由此及彼,還把文章和著作當成筆記寫,由此產生了一種文體,叫“隨筆體學術著作”。這個詞是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趟南榮先生髮明的,用來定位我的“品讀中國”書系。本書的部分內容,就選自該書系當中的一本:《品人錄》。另一部分,則選自文匯出版社出的《帝國的惆悵》。因為都是閱讀史書的結果,便叫《易中天讀史》。

編輯推薦


說是“讀史”,主要是“品人”,也“說事”。本書八篇文章,七篇都是這樣的,只有一篇談制度。所品的人物,都為大家熟悉,也多少有些關懷。比如項羽和晁錯,都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兩人一軍事,一政治,結果一個敗,一個死。曹操和王安石,都是具有改革意識的政治家,結果一個成,一個敗,而且成者寇,敗者王。武則天和嘉靖,都是陰差陽錯的皇帝。一個是女主,一個是藩王。結果孜孜以求的卻最終放棄,不理朝政的卻大權在握,可謂一個另類,一個荒唐。海瑞同樣充滿矛盾。他正派清廉,卻屢遭貶斥;痛罵皇帝,卻步步高升;備受推崇,卻眾叛親離;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思考的結果,就是考問制度。這就有了最後的《制度之思》。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與鄧曉芒合作)等著作。近年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

目錄


自序

卷一項羽之敗

一貴族與流氓
二頊羽的毛病
韓信的錯誤
四劉邦的長處
五項羽之死

卷二晁錯之死

一晁錯之死
二削藩其事
三是非功過
四晁錯其人
五歷史之錯
六晁錯之錯

卷三可愛的奸雄

一做能臣,還是做奸雄
二天才與蠢才
三寬容與報復
四 幾樁謀殺案
五無情未必真豪傑
六 可愛的奸雄

卷四痛苦的變法

一變法迫在眉睫
二時勢造英雄
三針鋒相對
四 事與願違
五成敗與道德無關
六 教訓所在
卷五 另類的皇冠
卷六 荒唐的正羲
卷七 海瑞之謎
卷八 制度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