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
建設部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
建設部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80年,是長安大學教學、科研、技術開發的基地。
實驗室面積:1400多平方米。
2006年實驗教學與科研人員共計20人,其中:
職稱結構:教授6人,副教授7人,高級工程師2人,講師與工程師5人。
學歷結構:博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學位9人。
實驗設備:300餘台件,總價值200多萬元。擁有自製的多項水處理設備和大型的國內先進的建築給水排水實驗裝置、建築自動消防報警模擬裝置;擁有給水管網運行模擬實驗裝置及在水錘防護研究中的特種設備;擁有彩色顯微電泳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攜帶型浮選機、三目電視顯微鏡等先進的水質分析儀器和設備。
實驗教學:承擔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實驗教學任務,支持《水處理生物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水泵與水泵站》、《給水排水管道系統》、《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水質工程學》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按給排水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實驗開出率100%。
實驗室開放:在完成實驗教學計劃任務的同時,對校內外學生開放。另外還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綜合研究等提供服務。
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安全飲用水保障理論與技術
節水理論與技術
管網系統及其優化
★實驗室對黃河高濁度水的自然沉澱,混凝機理,固體顆粒在構築物中的狀態及其計算方法,粘度的測試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實驗室對造紙廢水處理,散化洗艙廢水處理,港口化學品廢水處理,啤酒廢水處理,鑄造車間生產廢水處理等項目取得研究成果,並通過有關部門鑒定。
★水錘是在輸水輸油和蒸汽管路中經常發生並帶有極大危害的一種壓力振蕩現象,實驗室對其進行了長期實驗研究和理論分析。通過實驗研究,在“水柱分離和斷流彌合水錘”發生過程和機理方面有新的發現;對現有理論和計算方法有新的改進,並提出了新的防護措施。
給水排水實驗室多年來一直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從事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理論和技術研究,近3年完成科研經費100多萬元。包括:
◆甘肅省環縣城區供水擴建改造研究;陝西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研究;銅川市王益區王益鄉供水擴建改造研究;延川縣南河水凈水廠工藝設計研究;大荔羌八下含氟區供水設計研究。
◆內蒙古蒙達電廠輸水管線水錘防護計算;《城鎮供水長距離輸水管(渠)工程技術規程》;壓力測量系統及實驗裝置的研製;西安市城市雨水量計算與城市暴雨量計算比較。
◆陝西城固縣地表水微污染控制研究;西安市中水回用技術的研究;
◆西安市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研究;高濃度有機廢液處理;中油秦皇島瀝青廠污水處理改造工程研究;污水處理廠污泥厭氧消化處理;消化池沼氣攪拌工藝實驗研究;表面活性劑去污機理的分子模擬研究;消化池攪拌工藝試驗研究等。
通過多年的研究積累,實驗室在高濁度水處理、水的安全輸配、給排水系統優化與控制、中水回用、雨水量計算與城市暴雨量計算、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受污染高濁度水凈化集成技術與設備研究”,獲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承擔的“鑄造車間生產廢水治理研究”獲陝西省環保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了《城鎮供水長距離輸水管(渠)道工程技術規程》。
給水排水實驗教學與科研人員近3年來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多部。論文內容涉及:
▲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給水排水工程系統及其優化▲水工程經濟等方面
▲建築水工程理論與技術▲水循環再生理論與工程
▲污水資源化與節水技術▲ 站及管路系統中的水錘及其防護泵
★論文“石家莊高含氮高濃度化纖廢水處理改造工程試驗研究”獲《給水排水》雜誌創刊40周年優秀論文一等獎;
★論文“水循環再生工程”獲“水與發展有獎徵文”優秀獎。
■出版專著《水環境工程學》《污水處理廠工藝設計手冊》
■出版專著《高濁度給水理論與技術》、《工程項目策劃與管理》、《特殊水質處理技術》、《城鎮污水處理及回用技術》
給水排水實驗室主要承擔給水排水工程本科專業和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兩個層次的人才培養,主持《水力學》、《水處理生物學》、《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水泵與泵站》、《給水排水管道系統》、《水質工程學》、《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
開設的主要實驗項目包括:微生物實驗;混凝實驗;顆粒的靜置自由沉澱實驗;過濾實驗;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指數(SVI)的測定實驗;軟化、除鹽實驗;供水水文地質實驗;水泵性能綜合測定;給水排水管道系統綜合實驗;建築給水排水綜合實驗;水處理綜合實驗;脈衝澄清池、無閥濾池、機械攪拌澄清池、生物轉盤、生物塔濾動水運行實驗;一體化凈水裝置運行實驗;純水製備工藝運行實驗等,按給排水專業教學基本要求,實驗開出率100%。
給水排水實驗室除了完成本科實驗教學任務外,還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與設計、開放性實驗、綜合研究等提供實驗場所,並安排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