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青田石雕的結果 展開
- 1992年發行的郵票
-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田石雕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縣地方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青田石雕發端於距今5000年的“菘澤文化”時期。唐、宋時期,創作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五代時期,題材捕捉走向廣泛,成為宗教活動用品。元、明時期,青田石雕已具較高的圓雕技藝水平。至清代,青田石雕吸收“巧玉石”製作工藝,開創了中國石雕“多層次鏤雕”的技藝先河。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
2006年5月20日,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Ⅶ-33。2018年5月,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青田縣石雕產業保護和發展局獲得“青田石雕”保護單位資格。
青田石雕歷史悠久。在浙江博物館就藏有六朝時青田石雕小豬四隻,那是當時的墓葬用品。小石豬雖造型簡練粗獷,卻記錄著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歷史蹤影。作品線條簡練、造型古樸、形神兼備,藝術上可見漢、魏風貌。
唐、宋時期,青田石雕有了發展。從龍泉雙塔內發現的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說明,唐代青田石雕創作題材和技藝有突破性的進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製作工藝,運用“因勢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併發揮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質、可雕性的優勢,開創了“多層次鏤雕”技藝的先河。多層次鏤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緻入微的刻劃和複雜層次的處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難以做到的。
清代和民國初,青田石雕作為江南名產屢被選作貢品。乾隆八旬萬壽節,大臣們用青田石雕製作一套(60枚)“寶典福書”印章作壽禮(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遠洋商貿開通,青田石雕遠銷英、美、法,多次參加國際性賽會,並在1899年巴黎賽會、1905年比利時賽會、1915年美國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展出獲獎。在中國國內,1909年,青田石雕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
青田石雕
據史料記載,青田石雕工藝發端於六朝時期,講究因材施藝,因色取巧,有相石、開坯、雕琢、封蠟、潤色等工序,尤以鏤雕技藝見長,且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交替使用。青田石雕題材廣泛,魚蟲花鳥、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細刻,神形兼備,寫實尚意諸法齊備,大氣之中不失精妙,工藝規範,自成一格。
新中國成立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石雕從業人員逾萬人,年產值數億元,作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譽國內外。青田石雕創作出一批具有時代新意的佳作。特別是著名石雕藝術家張仕寬的《葡萄山》,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對當代青田石雕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張仕寬的雕刀下,一塊五彩凍石變成了一座玲瓏剔透的葡萄山,山岩中老藤盤曲,新蔓纏繞,葉片翻卷,葡萄低垂。那一串串圓潤晶瑩的葡萄,令人饞涎欲滴;幾隻活蹦亂跳的小松鼠,在藤上,在葉間,在岩下,或昂首翹尾,或追逐嬉戲,真是妙趣橫生。石雕藝術家們還選取高粱、穀子、竹筍、辣椒、楊梅等穀物、果蔬為題材,巧用石色精心雕琢,創作出一件件富有鄉土氣息的藝術珍品。有的在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審中獲獎,有的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
雖然青田石有著天然的魅力,但是沒有好的藝術家對其進行加工還是沒有辦法成為一件優秀的藝術品的。雕刻大師得到他們心儀的青田石之後要賦予它想象力,根據它的紋理和形態然後明確自己要把它塑造成一件什麼樣的藝術品。只有明確了這些再根據想要表現的形態進行加工,根據青田石的結構進行立體的設計、鏤空、層次的區分等等,最後呈現出一個立體的石雕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藝術家的雕刻技術及藝術家們對青田石本身的了解和熱愛程度,只有了解青田石,知道自己要設計成什麼樣的作品,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技術上的雕刻,賦予青田石以新的生命,並且每件藝術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絕對的獨一無二、不可複製。
選料
選料大致可分按料選題和按題選料兩類。按料選題是指根據石料的形態、質地、色彩,苦心經營,精心設計。藝人往往將石料擺在案頭,橫擺斜置,仔細觀察,反覆構思,一旦面前的石料與腦中的某一靈感圖像相契合,便揮錘握鑿,確立作品維形。按題選料則不同,藝人先有主觀構想,形成某個新穎構思,然後苦心尋找合適的石料。
打坯戳坯
有了構思布局后,便“打坯戳坯”,用打坯鑿在石料上劈削出作品的外輪廓、景物的大塊面,以簡練概括的手法將構思變成視覺形象。
放洞鏤雕
“放洞鏤雕”是一道費時最多、技藝最複雜的重要工序,雕刻過程採用減法,不斷剔別除作品實體外層的多餘石料,逐步顯現景物實體,表現實體的空間和裡層的豐富層次。
精刻修光
“精刻修光”是指深入刻劃細部,修飾外貌,著重刻劃景物的細微之處,使作品顯得更有生氣、更為美觀、更加傳神。“配墊裝墊”是作品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個與主體自然和諧的好裝墊,不但可與主體相互映襯,更能起到突出主體的重要作用。最後一道工序是“打光上蠟”,使作品外表光潔明亮,充分顯現石料的材質美、色彩美。
雕刻
青田石雕的雕刻手法分圓雕、鏤雕、浮雕、線刻等數種,以圓雕最為常見,尤以鏤雕最具特色。在具體操作上,圓雕、浮雕在布局後用斜口刀尖勾勒出景物的輪廓,用平口刀削刮空餘石面,再用刀淺刻,以表現景物的結構、層次。“線刻”是以刀代筆,在石雕上刻劃出陰線。主要用在人物的鬚髮,服飾圖案,動物的皮毛、鱗片,山水的屋宇瓦楞,花卉的葉筋,爐瓶、印盒上的裝飾圖案等處,可以達到鮮明醒目的效果。鏤雕廣泛使用於雕刻山水、花卉作品中,能使作品層次豐富,玲瓏剔透。主要有放洞和鏤雕兩個環節。放洞給鏤雕創造條件;鏤雕是在放洞的基礎上,經過鑿、刀、刺的鏤刻,使圓洞成為實體之外的形態多變的空間,能使作品層次豐富,玲瓏剔透。
傳統的青田石雕以“葡萄山”、“獅球”等最為著名,並以雕刻花卉、果品、動物、風景等見長。 代表作有《寶田福書》印章等。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睞,不僅因為雕藝精湛,史因為它的載體青田石的名貴。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藝人和欣賞者們共同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有生命、有靈魂的藝術。在功能審美化的自勢中,一些審美傾向原來較強,或其功利性側重精神意願而非物質功能的原生形態,其價值轉型顯得更為自然流暢,也更為現代人所鍾情。
它的豐富內容和理論指導價值,正是傳統工藝文化的精華所在。對於21世紀具有中國特色的物質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優質葉臘石歷經千餘年的開採,資源已近枯竭,同時青田石雕手工作坊規模逐漸縮小,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和保護。
倪東方,1928年10月出生,男。2009年6月被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青田石雕。
張愛廷,1939年2月出生,男。2012年被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青田石雕。
張愛光,男,漢族。2018年被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項目:青田石雕。
青田是石雕之鄉,石雕是青田的金名片。青田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青田石雕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傳承和發展非常重視。
2006年建成青田石雕博物館。
2008年依託青田縣職業技術學校開辦青田縣石雕藝術學校。
2009年創立青田中國石文化旅遊風景區,在青田石雕發源地山口建設石雕小鎮。
榮譽表彰
青田石雕
1915年,青田石雕在世界“巴那馬太平洋博覽會”(美國)上獲最高榮譽獎--銀牌獎章。
1934年,青田“凍石圖章”參加英國倫敦舉行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
1957年,青田石雕名藝人張仕寬、林如奎、朱正普、吳如干四人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中共中央副主席朱德仔細觀看了青田石雕《葡萄山》(張仕寬作),笑著讚揚說“雕得真精細”。
1964年,文化巨匠郭沫若到青田參觀石雕廠,並題詞。
1965年,周恩來總理參觀全國工藝品新題材展覽,對青田石雕《詠梅》(林如奎作)給予高度評價。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特約青田趕製石雕“小象”500隻,攜回美國。
1973年,青田縣工藝美術公司成立。青田石雕《駿馬奔騰》、《長征》、《赤道椰林》等作品,參加喀麥隆等國的浙江省工藝美術作品展。
1978年,青田石雕20多件新作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鄧小平同志稱讚《穀子》(倪東方作)“俏色用得好”,《駿馬》(林耀光作)被選作國禮,贈送給朝鮮主席金日成。
1980年,首部電視紀錄片《青田石雕》由浙江省電視台拍攝播映。青田縣工藝美術公司在廣州舉辦“青田石雕展銷會”。
1982年,青田石雕獲第一屆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大獎。《高粱》(林如奎作)、《春》(周百琦作)、《秋》(倪東方作)3件作品獲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1984年,《千里雄風》(林如奎作)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1985年,《葡萄山》(留秀山作)獲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青田石雕》明信片。耿飈、陳慕華、王任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在北京舉辦的青田石雕展銷會。國防部長張愛萍為青田石雕題詞“神工藝精”。
1986年,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先後視察青田,為青田石雕。香港集古齋書廊首次舉辦“青田石油化工雕石章展覽”,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等出席,並作高度評價。
1987年,60多件青田石雕作品參加“浙江省工藝美術精英作品展覽會”展覽。上海科技電影製片廠拍攝《青田石雕》影片。
1988年,周百琦榮獲輕工業部授予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林如奎原獲中國工藝美術家稱號亦同時改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1989年,《楊梅》、《舞獅》、《人物印雕》等9件作品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展覽。
1990年,《葡萄山》(張梅同作)被贈送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協會總部陳列室永久陳列。《印章雕刻》(夏法起作)獲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新產品一等獎。
1992年,郵電部發行《春》(周百琦作)、《高粱》(林如奎作)、《豐收》(張愛廷作)、《花好月圓》(倪東方作)石雕特種郵票一套4枚。青田縣委、縣政府舉辦首屆石雕文化節,中央電視台、《經濟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作了報道。《青田石雕郵票紀念冊》出版發行。
1994年,《松鶴同春》(林如奎作)、《梅花香自苦寒來》(倪東方作)、《鍾馗》(林福照作)、《知秋》(留秀山作)、《迎春》(林伯正作)等5件石雕精品被選送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45周年中國社會發展成就展。
1995年,林福照、林耀光、留秀山、葉棣榮等4位藝人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中國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周悟青、周南康等26位藝人被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青田石雕研究院成立,林福照任院長。
1996年4月,國務院文化部授予青田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6月,國務院農業部授予青田縣“中國石雕之鄉”稱號。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召開期間,《野珍》(倪東方作)、《爭艷》(林福照作)、《天長地久》(留秀山作)3件石雕精品被選送到北京,參加黨的十四大以來兩個文明精神成就展,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民主讚賞。
2000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獲獎作品
1999年1月,經青田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青田縣石雕行業管理辦公室。3月在上海舉辦青田石雕展。上海市委書記黃菊和市長徐匡迪等領導人參觀了展出,對青田石雕給予充分的肯定。
2000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青田石雕作品《鍾馗嫁妹》、《萬里河山》,《居高聲遠》獲得金獎。
2014年3月21日—4月21日,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攜手浙江青田縣石雕行業協會、新世界現代珍藏品中心在上海市南京東路558號上海旅遊品商廈8樓新世界珍寶館舉辦“中國青田石雕大師珍品展”。
相傳古時,青田山口村住著一位青年農民,靠賣柴度日。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時不小心將柴刀砍在石頭上,石頭被"啪"地劈落一塊,撿起一看,那石頭晶瑩透亮,色彩斑斕,美麗極了。他將那塊石頭帶回家,琢磨成一顆石珠,掛在女兒的脖子上。鄉親們爭相觀看,後來都紛紛仿效,上山尋找那奇妙的石頭,做成各式各樣的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