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勸業會
南洋勸業會
南洋勸業會,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官方名義主辦的國際性博覽會。由時任兩江總督端方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6月5日在南京舉辦,歷時達半年,共有中外30多萬人參觀,會址南起丁家橋,北至三牌樓,東鄰豐潤門(今玄武門),西達將軍廟口,佔地700餘畝。
南洋勸業會借鑒了美國萬國博覽會、比利時博覽會、義大利米蘭博覽會。並成功吸引了全國有22個行省和14個國家及地區參加展覽都紛紛設館,東南亞各國等也都前來參展。展品約達百萬件,時人稱之為“我中國五千年未有之盛舉”。
《申報》曾介紹勸業會:“若日之東京大坂、美之聖路易、意之米廊,皆以地方為名,而實含內國與世界性質,本會雖名南洋勸業會,實與全國博覽會無殊。”
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上的中國村
1903(清光緒三十年)愛國華僑張振勛向清政府捐獻了二十萬兩銀子,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接見張振勛,詢問南洋情況以及富國強民之道。張振勛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獎勸實業和籌辦南洋勸業會的建議。慈禧接受並支持他提出的建議,並給予其封官褒獎。張振勛乃民間建議創辦南洋勸業會的第一人。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端方,與江蘇巡撫陳啟泰聯名上奏《籌辦南洋勸業會折》,倡議在江寧城創辦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以振興實業,開通民智”得到清廷准奏。
南洋勸業會大門內景
南洋勸業會開幕前夕,清廷農工商部侍郎楊士琦被任命為南洋勸業會審查總長,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監督南洋勸業會的具體實施。蒯光典為南洋勸業會總提調,協助楊士琦對南洋勸業會予以監督指導,並負責對所有參賽物品統一進行檢驗、審查和評(頒)獎。
南洋勸業會於1910年6月5日(清宣統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在江寧(今南京)丁家橋隆重開幕,同年11月29日(宣統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圓滿閉幕。
南洋勸業會事務所全體同仁合影
海內外有關人士積極支持、參與勸業會的籌辦。許多實業界巨頭,如張謇、李平書、虞洽卿、周金箴等人直接參與其事。
一些省份和海外華人居住地相繼成立了“出品協會”,負責本地產品參展事宜。國內各界人士及華僑踴躍捐款贊助,並成立了“協贊會”以資襄贊。
勸業會場入口處的紀念塔
著名學者孟森、馬相伯、李復幾、姚明輝、柳詒徵、沈恩孚等皆曾參與其中。研究會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優秀論文近90篇,統一結集為《南洋勸業會研究會報告書》出版。
南洋勸業會參考館
博覽會之所以冠名“南洋”,是因為從 1873年起,南京的兩江總督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已成為定製。
對南洋勸業會,《申報》曾發文寄語:“深望吾國農工品物,經此盛會,而由有比較而競爭,由競爭而謀改進,則吾國實業前途,雖未能遞與歐美相頡頏,而亦差足自存於世界。”
主辦方發布的 《南洋勸業會通告》也大讚競爭之益處,認為競爭的實質即各國之間的較量。“故無比較,則世界亘古無競爭;無競爭,則世界亘古無進步;無進步,則社會亘古不能進於文明之域。
封面標“宣統二年南洋勸業會第一次開幕印”之 《金陵雜誌》紀念專號,則為雅好收藏人士推崇。為了紀念南洋勸業會的舉辦,曾編印《南洋勸業會彙刊》 一部和紀念圖冊三本,以志後人。
南洋勸業會地圖
南洋勸業會會場中心建有四方型多層塔樓一座,作為勸業會辦公所在地和會議、接待中心。四周之十多座建築為本地館,外圍散布分省館、專業館數十座,多以省、地名命名,亦有以物產命名,共34個展區。分省館有東三省、直隸、山陝、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雲貴、山東、浙江、福建等,尤以東道主所在地之兩江展館規模最大。專業館則分為教育、工藝、醫藥、農業、美術、機械、武備等館,有湖南之瓷業、博山之瓷業、江寧之緞業三個實業館等,上海江南製造局之蘭鑄館、廣東之教出 品館、江浙漁業公司之水產館等別館也分列其中。此外,華僑展品之暨南館、外國展品之參考館也列於其間。南洋群島之泅水今(蘇臘巴亞)、爪哇、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新加坡諸國,亦均列館參展。
南洋勸業會會場共設34個展區,主要分為分省館、專業館兩大類。分省館中包括東三省、直隸、山陝、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雲貴、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因當受條件所限,邊遠 省區之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廣西等省未能參加)外省自建館的陳列館;以東道主所在地的兩江館為最大,設有工藝、農業、機械、通運、教育、衛生、美術、武備等分館。南洋館又名暨南館(蘇門答臘、爪窪、馬來西亞、新加坡)。
專門館則有:湖南的瓷業、博山的玻璃、南京的江寧緞業3個實業館;上海的江南製造局蘭錡館,廣東的教育出品館,江浙漁業公司水產館等特別館;華僑參展的暨南館;陳列外國商品的參考館。展品多為輕工、農副、工藝、美術等產品。
南洋勸業會專業館
此外,還有會議廳、事務所、發行所、審查室等行政場館,娛樂設施有牌樓、奏樂亭、紀念塔、噴水池、飲食店、旅社、劇院、照相館、植物園、動物園,交通公共設施有郵局、電話局、馬車、人力車,可隨時雇傭漫遊,附設商肆、銀行、郵局、馬戲場、跑馬場、球場、體操運動場、大觀園、照相館、醫院、消防隊、公園和牧畜場等。
為了方便客商和遊人,會場還內設有販賣部、飲食店、旅社、劇院、遊藝場,以及動物園、植物園、馬戲團、照相館、郵局等,約計200多處。會場外鋪設輕軌小鐵路,有每節車廂可容納二三十人的小火車,每隔一小時發一班車,花10個銅板就可以體驗在火車上欣賞博覽會的舒適感受。會場內尚有馬車、人力車等,可隨時僱用漫遊。
南洋勸業會並出版會展介紹指南、紀念冊、郵品等。會展盛事規模空前,總成交額達數千萬銀元,客觀上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南洋勸業會燈火輝煌
南洋勸業會觀會指南
整個會場建設總計耗銀150餘萬元,建築大多仿照歐美風格,所有展覽館門首及其檐邊脊頂均裝飾有電燈,馬路兩旁及展館周圍花叢樹木也裝飾五色電燈。當時形容入夜之時,燈火輝煌,炫耀奪目,草木爭妍,十分壯觀。
南洋勸業會場風光
南洋勸業會展品約計100萬件,分農產品、工藝品、水產品、美術品、畜產品、教育品、醫藥品、機械產品等24部、444類。其中,農、礦、水產、皮毛、草藥,瓷器、漆器、銀器、玉雕、刺繡等傳統產品彰顯中華民族之特色;南洋僑商產品和外 國參考館展品,如紡織、皮箱、玻璃、水泥、碾米機、水泵、車床、鑽床等,則為一時之新奇。
以學者李瑞清為會長、狀元實業家張謇為總幹事之“南洋勸業會研究會”,組 織專家799人對22個行省和14個國家及地區的展品的質量進行了鑒定,在440類、近百萬件展品中評出獎項5269個。
三個月內對展品質量進行鑒別評選:一等為奏獎66名,二等為超等獎214名,三等為優等獎426名,四等為金牌獎1218名,五等為銀牌獎3354名。
因各省經濟、產業發展不平衡,故機電、通運展量較少,邊遠省區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廣西等省也未能參加。
商務印書館 1910年版的 《南洋勸業會審查給獎名冊》,記述了南洋勸業會獲獎名錄。在獲一等獎的66件展品中,以絲、茶、工藝品居多,機械類甚少,獲獎地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和北京。 《申報》也認為南洋勸業會上的展品“絕少發明仿造之品”、“多美術而少實用”
南洋勸業會-金牌執照
南洋勸業會持續了近六個月,於1910年11月閉幕。勸業會期間,新聞界 予以極大的關注,其中上海《申報》的報道最有特點,對勸業會報道的時間跨度長。南洋勸業會是1910年6月5日在南京開幕的,而《申報》早在1910年1月3日就開始為此次博覽會宣傳。南洋勸業會事務所開所儀式,3月9日的《申報》進行了報道。3月的《申報》還報道了南洋勸業會董事會稟報北京軍機處,請求朝廷派“親貴大臣”來參加開幕儀式一事。南洋勸業會原計劃定於宣統二年四月初一(1910年5月9日)開幕,因運輸不便,外省的參展物品還未完全到齊,故展期推遲。有意思的是,5月14日,《申報》 刊登了一篇“論說”《論日英博覽會與南洋勸業會》,文中提到舉行博覽會有助於加強國際關係。6月3日,在南洋勸業會開幕前夕,《申報》刊登《預定南洋勸業會開幕秩序》,較詳細地報道了開幕的預定過程,提請世人注意。6月5日,南洋勸業會開幕,《申報》除在“論說”一欄發表“南洋勸業會開幕貢言”外,還刊登了中國商業研究會的來稿 《南洋勸業會開會祝辭》。隨後幾天的 《申報》,相繼報道了開幕時的盛大場面。6月10日,《申報》的報道是“開幕四志”。自6月11日起,《申報》在新聞中以勸《 業會場之見聞錄》為題,連續報道南洋勸業會的展 出情況。
南洋勸業會舉辦了幾個月,《申報》也基本上跟蹤報道了幾個月,幾乎對南洋勸業會中所有展館都有報道,連細節也不放過,同時對國外參觀 團觀摩情況也進行了詳細的報道。《申報》 對南洋勸業會的報道進一步擴大了勸業會的影響,深化了勸業會的舉辦效果,一定程度上加 強了勸業會的科技傳播和文化交流功能,同時向世人展示了當時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讓人們互相比較,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落後,好奮起直追。報界也通過新聞的傳播,提升了自己在國民心中的地位,提高了廣告的經濟效益。
1910年,南洋勸業會在南京開幕,本次勸業會是晚清舉行的一次規模最大的博覽會。
南洋勸業會於1910年6月5日開幕。《申報》對此一直給予了大量關注。
1月間,《申報》刊登《勸業會與立憲》:
“國民之政治責任心必後於經濟競爭心。唯因經濟競爭心之發達而政治責任心常不知不覺之間增進而未有已。故在今日欲引起國民之政治責任心,必不可不先引起國民之經濟競爭心 勸業會之作用在招致全國之物品萃以一堂,以比較優劣。因比較之故而競爭之心乃生。”(1910年1月7日)
《申報》1910年3月9日載《南洋勸業會事務所行正式開所禮》一文:
南洋勸業會事務所正月初五日已由文昌巷移入丁家橋會場內辦事,茲於十八日,行正式開所式,是日午後二時開會,正副會長、上海董事會代表及各界到者百數十人,首由樊副會長代宜正會長訓詞,略謂外國積若干寒暑之預備,而僅成者,今欲以十數閱月之力,得之其為任大責重非常事所可況,喻願在事者,益勤厥職務,實事以求是,勿好大而喜功云云,次由陳坐辦報告調查文牘庶務工程出品,審查招待各科辦事狀況甚詳,並謂各國賽會,若日之東京大坂、美之聖路易、意之米廊,皆以地方為名,而實含內國與世界性質,本會雖名南洋勸業會,實與全國博覽會無殊,末復致謝正副會長李朱虞三觀察及各團體之協贊,而終之以茶點約四時許散會。
南洋勸業會公議廳及紀念塔、音樂廳
“此會之開,大可驚動全國人民之觀感而觸發實業界諸君子”。
“視近世界之大勢論之,所謂實業者若以其有關國家財政人民生計者而言則以工藝為最要。而工藝之所藉以發達者,惟恃機械。則操源立論欲興工藝又以多制機械為前提” (《申報》,1910年11月7日)
蘇州商會購買的勸業會股票
南洋勸業會作為一次規模引進資本主義新事物的嘗試,為中國博覽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對中國近代工商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對南京的政治、經濟、交通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
浙江紹興中學學堂學監兼博物教員魯迅率全校200多名師生趕來觀摩。一位在勸業會江西館工作的紹興同鄉,魯迅的老朋友贈給師生們每人一隻特製細瓷茶杯,杯上刻寫“南洋勸業會紀念,徐季龍贈”。當時的報界各度評價勸業會:“全國之大鐘表也,商人之大實業學校也,產品之大廣告場也,輸送本國貨以向外國之輪船、鐵道也”;“一日觀會,勝於十年就學”。
展銷會場內外附設了劇場、馬戲場、動植物園等娛樂、益智場所,並新建旅館、店鋪200多家。會場外鋪設地鐵小鐵路,每節車廂可容納二三十人的小火車,每小時發車環行會場一周。還特地出版了《金陵雜誌》一書,封面上印有“宣統二年南洋勸業會第一次開幕印”。
《湘報》創辦者熊希齡吸收國外先進的瓷業技術,使得“湘瓷”獲得南洋勸業會大獎而名揚天下。清末民初著名刺繡藝術家沈壽,南洋勸業會審查部兩位女審查官之一,其刺繡作品在會上陳列參展並榮獲一等大獎。江蘇著名實業家、耀徐玻璃廠許鼎霖帶著稀罕的玻璃製品參展。實業家呂岳泉在南洋勸業會期間大力宣傳壽險業,並創辦了中國人自己的人壽保險公司。美國鉅賈、大賚輪船公司社長羅伯特·大賚也率代表團來華觀摩南洋勸業會。
中國近現代著名文學家魯迅、茅盾、葉聖陶等3位文化名人,當年也都參觀過南洋勸業會。當時,魯迅29歲,任浙江紹興中學監學,專程率200多名學生參觀南洋勸業會;茅盾、葉聖陶分別是14歲和16歲,兩人還是中學生,參觀完南洋勸業會後都認為開闊了眼界,並且對於他們後來的思想和文學創作,都潛移默化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南洋勸業會紀念冊
為了南洋勸業會的舉辦,南京興建了電廠,南京也用上了電燈。展區夜間還有了五色電燈的亮化。攝影術的普及、各類科學儀器和新式機械的陳展讓人“初料未及”,展出的工業品輕工為主、重工化工落後,也可見中國民族產業資本的結構。
南洋勸業會以農副、工藝、教育出品為主,並設立了教育館以及廣東教育出品陳列所,專門用來陳列各類教育出品及成績。教育界的學者參與展品研究,撰寫了許多優秀的研究報告。同時,南洋勸業會催生了不少教育社團。各省相繼成立了工藝學堂(傳習所),招收學員,傳授各種工藝技術。
南洋勸業會設於南京的原因之一是交通便利。籌辦期間又專門修建了鐵路和通往會場的勸業路、豐潤路,增設了會場小火車,則進一步方便了人員、貨物的流通。
南洋勸業會“建造南京市面”的初衷得以實現。各展館的建設上,真正體現了中西合璧,異彩紛呈;新建店鋪“儼然有歐洲特立之市場風焉”。而這些建築理念和手法,對民國時期南京城市建設頗多影響,如頤和路使館、公館區,中山(北)路一線的建築。
南洋勸業會吸引了近 30萬觀摩者,總成交額數千萬銀元,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的考察團對勸業會給予 了肯定和讚賞。勸業會更使當時追求近代文明的中國人大開眼界。南社成員高吹萬,帶著一家人和好友於1910年9月特地從上海到南京來觀摩南洋勸業會,觀摩了三天,仍未全部觀摩完。浙江紹興中學堂學監兼博物教員魯迅率全校200多名師生趕來觀摩。
南洋勸業會勸工場
茅盾在南京參觀了三天半,受到很大的啟發。臨走,他還買了幾個雨花石,送給母親作為紀念。葉聖陶1934年在《中學生》雜誌上發表文章時,也提到他 中學時期去參觀南洋勸業會 的事。
南洋勸業會公議廳
以學者李瑞清為會長、實業家張謇為總幹事的南洋勸業會研究會,不僅組織專家對會展進行認真研究,還對參會展品(項目)進行審鑒評選,共評出一至五等獎5269個。一些民族品牌產品得以發揚光大。但因近代中國十分落後,當時倡導先進技術運用,像滬、蘇等地機紡精品皆評為頭等獎,而燦若彩霞的手工雲錦卻僅獲得三等獎,從中也催生出一種學習運用新科技的鞭策導向作用。
勸業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大大地提高南京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較好地帶動本土商肆、餐飲、旅館、交通等行業的發展。清末文人徐壽卿特地撰寫《金陵雜誌》一書,向參會者全面系統地介紹本土概況。浙江文人王漱岩《南洋勸業會雜詠》,輯有所吟會場紀念塔、場館以及展物品等詩歌210首。他在參觀機械館后深情詠嘆:“天開鑪冶炭陰陽,千百機關萬主張。人巧有時弄造化,金風鐵雨唱郎當。”南京雲錦素為皇家貢品,“天章織造重專司,花樣翻新又一時。聖世承平多黼黻,江山機上女兒知”,這是王漱岩參觀金陵緞業館后的真情感 懷。用傳統詩歌吟詠類似情狀,這恐怕還屬頭一遭。
“金陵附郭多湖山,風景饒秀,為江以南諸府甲”。玄武湖、秦淮河、鐘山、棲霞山等名勝佳地,吸引了許多參會遊人尋蹤探訪。商務印書館元老莊俞除了編撰勸業會部分館舍介紹,還寫有《元(玄)武湖遊記》、《秦淮遊記》等作。他熱情地將暢遊感受與世人分享,讀來猶若身臨其境。如豐潤門(今玄武門)開通后,築構一堤直抵長洲(今環洲),遊人畢至,湖光山色,鳥語花香,“如在圖畫中也”!而城東復成橋至利涉橋一帶河畔,樓台院落掩映於桃紅柳綠間,瓊樓玉宇毗連於岸上,“輕撓畫舫欸乃水中”;薄暮之際,“舟過柳春酒樓,喚餚酒就舟中,環而飲酒”,好不怡然自在。東水關一帶畫舫首尾銜接,“輝煌燈火倒影水中”……
儘管首次舉辦南洋勸業會,尚存經驗欠缺、科學發明展品少、普通民眾因為貧困而參觀不踴躍等問題,但其中所蘊藏的歷史價值和積極意義,是值得後人重視的。
南洋勸業會審查室
南洋勸業會勸業路
魯迅帶著這兩百多人的隊伍,從紹興經杭州到嘉興,再由蘇州到南京。到了南京下關車站,已是夜晚時分。學生們走下站台,抬頭一望,只見對面獅子山上有用電燈排列成的約一米見方的“南洋勸業會”五個大字,這對未曾見過這麼多電燈的學生來說,恍若夢境。
魯迅親自帶領學生們一個館一個館認真參觀,為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得更多,魯迅除安排學生白天參觀外,還精心安排了夜遊。因為這些學生從未見到這麼多電燈,而勸業會會場夜間電燈齊明,學生們常常留連於燈下,直到夜半始回。過去以為電燈有知覺能自生自滅,現在看到有開關裝置,原來的錯解不用魯迅解釋就全部消除了。
南洋勸業會審查室
這個會場佔地很大,特鋪鐵軌,馳行小火車,可以繞場一周,以助遊客興趣。這裡每省辟一專館,陳列各省的生產物資,各館的布局和建築各不相同,以符合地方特色……勸業會還附設有旅社、餐館、戲院、游泳池,因為種種商品和工藝美術,標新立異,一天難以全部看完,備了膳宿,可以連續瀏覽,還可看戲、游泳,調劑一下生活,考慮可算非常周到了。
葉聖陶也曾經撰文回憶起自己參觀勸業會的經歷:
學校組織我們到南京參加南洋勸業會。正走到會場的正門,突然下起了一陣很大的急雨。但同學們好像沒這回事,立正停步,成雙行,向左轉,報數,然後散開,到各個館里去參觀,秩序井然。第二天,《會場日報》特別刊載說蘇州草橋中學來參觀,完全是軍隊模樣,遇到陣雨,隊伍絕不散亂,學生個個精神百倍。
葉聖陶很珍重這一則新聞紀事,認為是這次旅行的榮譽,從中也能看到這次旅行對學生榮譽感、集體感、紀律感的形成所起的積極作用。
南洋勸業會公議廳及紀念塔、音樂廳
1910年11月29日,南洋勸業會圓滿落幕。勸業會雖具有“提倡國貨”的性質,“卻也並非限於狹義的僅僅振興國貨為止,而實隱隱具有發揚社會文化產業的全般責任”,南洋勸業會奠定了近代中國博覽會的基礎,通過南洋勸業會,博覽會這一近代工業時代最為重要的產物走進了古老中國,而古老中國也以圖新自強的面貌在經歷了最初的拒絕和遲疑后終於邁開腳步走進了博覽會走向了世界,從此“是博覽會之利益,固已盡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