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與弼(1391年~1469年),初名夢祥,字子傅,號康齋,撫州府崇仁縣(今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東來鄉)人。
明朝學者、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是
崇仁學派的創立者,國子司業
吳溥的兒子。
早年師從太子冼馬
楊溥,精研四書五經。一生不應科舉,講學家鄉,屢薦不出。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吳與弼去世,實現七十九歲。
清代學者
黃宗羲的《
明儒學案》,將《崇仁學案》位列第一,顯示了吳與弼在明代學術思想界的重要地位。作為
理學開山之人,吳與弼創立的“崇仁學派”享譽中外,其下開的“江門之學”、“余干學派”和稍後的“江右王門之學”是推動中國文化教育第二次下移的開端,為中國思想史從
朱熹智識主義向內省功夫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