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瑞典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簡介


主要作品有《十七首詩》、《路上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黑暗中所見》、《聲響與足跡》、《波羅的海》、《兇猛的廣場》等。

基本介紹


配偶:莫妮卡·特蘭斯特羅默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瑞典詩人。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是:“通過凝練、通透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是當今瑞典最優秀的詩人之一,也是一個心理學家和翻譯家。他著有詩集十餘卷,並曾被翻譯成三十多國的文字,特別是荷蘭語、英語和匈牙利語特蘭斯特勒默於195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詩十七首》,在瑞典詩壇引起轟動,成為20世紀五十年代瑞典詩壇上的一大亮點,成名以後陸續出版了很多詩集,獲得了多項國際及瑞典國內的文學類獎項。1990年患腦溢血致半身癱瘓后,仍堅持寫作純詩。特蘭斯特勒默於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他以凝鍊、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

人物生平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的父親是一位記者,母親是一位教師,兩人離婚後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隨母親長大。一開始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想成為自然科學家或考古學家。中學畢業后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學心理學,1956年他畢業。此後四年中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留校研究歷史、宗教和文學。後來他轉到一個青少年拘留所做心理學家。
1965年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與夫人和孩子一起搬到斯德哥爾摩以西40千米處的小城韋斯特羅斯,並一直居住至今。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在那裡獲得了很高的聲譽,以至於1997年當地政府建立了一個以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命名的特蘭斯特羅默文學獎。1980年特蘭斯特羅默退休,此前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在瑞典國家勞工部做工作方面的心理學家。
1954年特蘭斯特羅默首次發表了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的《十七首詩》(17 dikter)。在這些詩中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還試寫過白體詩,但後來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更喜歡自由詩。此後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於1958年和1966年又發表了兩部書,在這兩部書中他描寫了到西班牙、巴爾幹半島、非洲和美國旅遊的經歷。音樂在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的詩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方說《一個來自貝南的人》是他看了維也納民族藝術博物館非洲藝術部分后的感受。
特蘭斯特羅默與美國詩人羅伯特·勃萊是好友,兩人互相翻譯對方的作品,並將對方的作品收錄到自己的書里。
1990年特蘭斯特羅默患腦溢血使他的語言功能受到阻礙,但此後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又恢復過來了。1996年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發表的《悲傷吊籃》(Sorgegondolen)尤其富有藝術性。特蘭斯特羅默也是一位業餘音樂家,他會彈風琴和鋼琴。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最新的詩集是2004年發表的,內容是死亡、其預兆和經驗。

作品發表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1954年特蘭斯特羅默首次發表了他的《十七首詩》(17 dikter)。在這些詩中他還試寫過白體詩,但後來他更喜歡自由詩。《詩十七首》在瑞典詩壇引起轟動,成為20世紀五十年代瑞典詩壇上的一大亮點,成名以後陸續出版了詩集《路上的秘密》(1958)、《完成一半的天堂》(1962)、《鐘聲與轍跡》(1966)、《在黑暗中觀看》(1970)、《路徑》(1973)、《真理障礙物》(1978)及《狂野的市場》(1983)、《給生者與死者》(1989)、《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1996)等,獲得了多項國際及瑞典國內的文學類獎項,頗有國際影響。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於1958年和1966年發表了兩部書,書中描寫了到西班牙、巴爾幹半島、非洲和美國旅遊的經歷。音樂在他的詩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方說他對愛德華·格里格的描寫,或者他寫訪問博物館的詩,比如《一個來自貝南的人》是他看了維也納民族藝術博物館非洲藝術部分后的感受。1996年他發表的《悲傷吊籃》(Sorgegondolen)尤其富有藝術性。特蘭斯特羅默也是一位業餘音樂家,他會彈風琴和鋼琴。他最新的詩集是2004年發表的,內容是死亡、其預兆和經驗。

文學魅力


托馬斯詩歌的最大魅力是新。他不斷求新,不斷發現創作的新道路。他在一次與記者談話中說,瑞典詩人“不要成為自己的學舌者”,“那些很快形成個人風格的作家也很容易抱殘守缺”。他強調,要寫一些新東西,就必須放棄一些舊東西,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詩人每一次寫詩都應該創新。“求新不應該是讀者的第一要求,而應該是作者的第一要求”“詩人創作的過程應該是不斷擺脫自己過去的過程”。

評價影響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是公認的歐洲重要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詩人。“詩人把自己耳聞目睹的一切——風、雨、日、月、天、地、人,通過個人文學與哲學的推動力及社會體驗,熔鑄成一個個獨立的整體——詩歌。”而被稱為:“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詩人。”1984年,《美國詩評》為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評定詩壇級別,最終結果是: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是歐洲繼波蘭米沃什(Milose)、蘇聯布羅茨基(Brodsky)、愛爾蘭希尼(Heaney)、義大利蒙塔萊(Montale)后,其中一位佼佼者。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的詩非常緊密,他使用很少的字來表達非常強烈的感情。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使用許多聯想的手段。由於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用詞非常少,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在50年代就已經達到了日本俳句的要求。在這裡詞不是詩的組成部分,而是音節。
在結構上特蘭斯特羅默從一開始就使用大膽的比喻,自由的節奏和古詩的結構。他的用語比較溫和,不強硬,他的風格簡單,但節奏性非常強,通過令人意外的詩句和聯想非常吸引人。
在內容上特蘭斯特羅默很少描寫自然景象或抽象的哲學思考,他一般描寫對日常生活的反想。在這裡他既不描寫對媒介報道的世界大事,也不描寫內心的衝突,他集中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瞬間。德國電台評論他的詩“充滿了味道、顏色、振動和雜音”。
從文學史的觀點上來看他與保爾·瓦萊里的“純詩”相近。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有點“為藝術而藝術”的味道,但超出了純粹的完美主義,而是“心理地、邏輯地自問”。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的詩無法規入一個流派。

榮譽


托馬斯獲得的一些主要榮譽如下:
1966: Bellmanpriset (Bellmanpriset) (瑞典)
1981: Petrarca-Preis (德國)
1990: 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美國)
1991: Nordic Prize of the Swedish Academy (Svenska Akademiens nordiska pris) (瑞典)
1992: Horst Bienek Prize for Poetry (Horst-Bienek-Preis für Lyrik) (德國)
1996: Augustpriset, for Sorgegondolen (瑞典)
2003: Struga Poetry Evenings Golden Wreath (馬其頓)
2007: The Griffin Trust, 終身成就獎 (Griffin Poetry Prize) (加拿大)
2011: 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

中譯本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 李笠譯 南海出版公司(2001) ISBN 978-7-5442-1812-2;
《特蘭斯特羅默詩選》董繼平譯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ISBN 978-7-5434-4847-5。

諾貝爾獎


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獲得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科學院稱“他以凝鍊、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特蘭斯特勒默大部分詩集以凝鍊、簡短和深刻的比喻為特徵。在其最近的詩集,他轉向了更為短小、更為精鍊的模式。”

代表作


外套破舊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書信的樹林里,那樹林
因輕蔑和錯誤沙沙響,
心飄動像一張紙穿過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潛入這國度
轉瞬間點燃青草。
空中充滿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馬車像影子滑過我父親
亮著燈的院子。
彼得堡和毀滅在同一緯度
(你看見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嗎)
在冰封的居民區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窮漢。
這裡,那守齋人曾被歡笑的牲口包圍,
而它們早就去往樹線以上的遠方。
人類搖晃的桌子。
看外邊,黑暗怎樣焊住靈魂的銀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馬車離開這國度!